有没有去过一种远离尘嚣的生活的可能

梁东方

从理论可能性上来说,任何一个人都有过各种生活的选择权利与随时实现自己愿意的生活方式的机会;但是,在每个人的人生实践中,任何一点点改变对大多数人来说又都十分不易。这其中不仅有经济原因、家庭原因、社会原因,更有自己内心的驱动力与决策力、实行力的原因,甚至这才是最终让大多数人都过着随波逐流的一成不变的生活的根本原因。

从这个角度上说,那些顺应了自己的内心,毅然决然的选择并且实践了自己生活方式愿望的人,都是勇敢的人;尤其是其中那些选择了远离尘嚣的隐居生活的人,那些哪怕仅仅是选择了一段时间的远离尘嚣的生活的人,也特别值得称道:因为他们在远离了聚居人群以后,就拥有了更独立的自我,避免了社会流行话语与流行病的侵袭,并且丰富了自己的人生,从另一个角度体会了人世的生活的可能性,特别是带着孩子一起去过那样的生活的时候,收获感、成就感就异常充盈。

纪录片《远离尘嚣——摆脱了时间束缚的苏珊一家》(All the time in the world)讲述的就是这样一家人,他们夫妻两人带着三个从五六岁到八九岁的孩子,还有一只狗,两只猫,在远离城市也远离人类定居点的森林中度过了九个月时间。这九个月之中包括一个寒冷而漫长的完整冬季,还有冰雪融化,可以看见冬眠醒来的熊来访的早春。

他们在森林中的生活,失去了城市中习以为常的一切“基础设施”的保障:取水要到河道里,用火要靠自己秋天劈好的木材,而御寒则靠着自身的抵抗力还有相互依偎的亲情。任何食物和器物都变得异常珍贵,因为每一样东西都是支撑一家人继续生活下去的近于唯一的必需品,不可替换,不能更新。连滚带爬的隐居生活中,食物和健康,成了生活中的主要内容,没有任何他人或者机构来保障这些最基本的生存需要,一切都需要自己的双手。他们在相当程度上回到了人类置身自然之中的原初生活样貌,尽管其实每一周那位父亲都要去人类聚居的地方购买一次食物——因为如果没有这样的采购的话,没有上一年的任何积累,是无论如何也无法越冬的。

除此之外,大人孩子都与大自然完全无间地生活在一起;晨昏暮晓昼夜轮替,季节与天气的细微变化都能被每一个人有意无意地感受到,并且深入到内心,成为人生感受的丰富刻痕。这对大人和孩子都具有极大的意义,能使大人醒悟,能使孩子葆有健全的感受自然的机会,能使远离尘嚣的每一个家庭成员都在这短短的几个月时间里形成一次重大的人生节点,由此回望和展望,都有了在人类聚居状态里一味随波逐流的生活里很难再有的超拔。

因为没有电源,所以他们都没有带手机电脑,甚至也没有表,完全恢复到了人在自然之中最初的时间感觉状态,不需要精确计时,没有必要每天看多少次时针表针,甚至可以说是难得地达到了摆脱了时间束缚、生活在当下的状态。

春天来临,河水化冻,在要结束这段山林隐居生活的时候,孩子们都依依不舍。大人挖了一个坑,将用坏了的器具衣服埋起来之前,专门为这些陪伴了自己的伙伴举行了葬礼。小孩子们围绕着这些破烂的东西,哭了,像是在真正的葬礼上一样哭了,甚至比很多人在真正的葬礼上哭得更自然、更真切。

与自然融合的生活,恢复了人的万物相通的共情能力和机制,恢复了人对自然的相依为命的初心。万物以神,用通灵的目光看待周围的一切,成了孩子们的一种自然而然。

隐居生活和现代意义上的经济无关,和商业无关,在一定程度上也和他人无关——经过这一系列无关的培养,孩子们将达成超越于他们这一代人的普通感受之上的人,他们拥有是古代人才拥有的与大自然相融合的生活经历和感受,这将使他们受益终生,并最终在感受性乃至创造性、生活的完整性上超越同代人,至少是同代人中的大多数。

一个人,在一生之中,至少要有这么一段远离尘嚣的生活才好。其弊其利,都将成为其他所有不隐居、不远离尘嚣的生活的对比和参照,使人不再是单向度的现实拘束之物,不再充其量也只是思维的繁复者而不是有完整现实根据的地球生活感受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