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万春:读李文雅散文《蓝田散文创作之拙见》有感

 
滋水美文  有爱、有情怀、有品位
致力于最优质的阅读体验
《滋水美文》
︱第455期
中国 ● 西部文学微刊
Chinese Western literary journal
「读李文雅散文《蓝田散文创作之拙见》有感
 作者/贺万春
当一个人到只能说话,不可讲话,思维常常和语言脱节的当儿,你还是绝对不可在公众场合随便讲话,想说啥只有写出来最把稳。我现在竟然变成这样的人,也好,只要能写,我还想继续写下去,这点心意算作此文开场白!
诗人孤独与快乐是蓝田人,现代诗写得好,我较早知道,蓝田还有好多新诗写得好的作者,当然李文雅是其中佼佼者。因为爱新诗,所以有所关心,但却不常读(当代新诗毕竟和过去新诗有区别),这一把年纪,要说吾身还难保吾身,就谈不上再钻研了。但因终生爱读散文,知天命竟提起笔,一发不可收拾,近日读过蓝田籍诗人李文雅老师理性散文《蓝田散文创作之拙见》就感慨良多!
先说一点个人观感,这多年来,似乎有个发现,好多诗人作者的散文写得挺好,真乃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原因何在,无非是厚积薄发,世事洞明,事理通达,因而言辞恳切,方得情文并茂之效。就我个人认识,蓝田这多年来,文艺事业发展很快,单以我较熟悉的文学界为例,新生中青年作者可说风起云涌,特别网络写手人才济济,文学网络平台数量不少,投稿发稿都十分活跃,这是新时期文艺复兴的欣喜局面,我十分看好,自己身为一个散文爱好者也踊跃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过去一本书写几年才出版,到读者手中如同看历史,所以一些热乎乎的文章都放凉了。满打满算,二十多年来,自己只在西安日报发表两篇散文,咱不是为名声,为金钱。网络时代的到来,让我一改昔日“囤积居奇“文章,来个热蒸现卖。身为网络写手已有数年,看到李老师文章,也想对号入座(这是戏说,一无号,二无座)。
首先,我觉得李老师完全出于一片苦心——对蓝田散文创作发展的关怀,他开诚布公,推心置腹地讲了自己对蓝田散文创作现状的一些看法和见意,这是求之不得之事,这是三伏送风,雪中送炭,我为李老师的高瞻远瞩和博大胸襟而称赞,他想让蓝田的散文创作正常发展,走上康庄大道,不为儿不能大,女不能嫁,完全是事业心促使他不得不奉告文朋诗友,在创作上少走弯路,注意脚下打滑。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看李老师是怎样评估当下蓝田散文创作现状的:他的文章讲了以下四个方面:
一、游走于生活表象的散文(这是第一类散文)。他感叹这类创作者和作品之多,但言下之意,许多人却对散文这文体认知不清,写得似是而非,相应地也降低散文的标准,致使散文成了“最适众的文体”。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正如李老师所云:“作者来自社会生活的不同地域和不同层面,又有深浅不一体味各异的经历和经验”。这看似素质参差不齐高下有别的作者队伍,他却指出,也有优势的一面:“拓宽了我们的识见,加深了我们对生活对故乡的认知度和亲切感”。话虽这么说,但李老师“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他首先指出这类中的游记文章,作者是鼓足力气把看到的所有美景尽量铺陈,可说做到散文的形散,但却因为没有个突出的中心(神)而疏忽了“选材组材”这个写作中的重大问题,造成事无巨细地像记流水账,即使调动最华丽的辞藻,但因为神不足,反而显得“语句不通,奢华臃肿”。意思是说这类游记文章是为写景而写景或有重文轻道之嫌,他认为此乃这类散文致命伤,诚然,凡文必载道,他做到有的放矢。这是其一。
其二,他指出:“至于那些表现乡情的作品……我想,不管你反映什么,你首先得有文学人深刻而高远的思想,有你的主心骨你的担当,你的超越了世俗的情怀。否则,你今天的颂词明天可能就会被现实否定”。关于这一点,我想,无非就是作家必须有高尚的灵魂,有一根敏感的神经,要透过表象看本质,要善于发现真善美,善于识别假丑恶,要有社会担当,既能当歌手,也敢于对假恶丑揭露和批判,作家的思想和行为要超前,这大概就是李老师所说的“深刻高远的思想,超越了世俗的文人情怀”吧!一个散文作者只有具备了这种思想情怀素质,才能客观地真实地反映社会现实,这是这类作品因精神思想苍白无力被李老师看出病根,他讲到了问题的实质上。还苦心孤诣地列举了个最有铁证的例子,关于秦岭乱建的一时辉煌和大拆迁的“悲剧”,即使没有识破这种商业开发的虚伪,作者也不能因嗅觉的迟钝为之兴奋和激动,否则,“你昨天的颂词今天就被现实否定了”,明确指出因盲目兴奋激动产生的颂词所带来的苦果。我觉得我们决不能把写文章看成一件轻松愉快的事,虽乐在其中,但个人修养包括思想文学两个方面必须加强,不能没有作家使命感,不能失掉作家立场!这一点李老师指出得最宝贵,我想蓝田每一个散文作者都有时时牢记的必要。
他又针对这种乡情散文写作,又指出有两个现象值得觉醒,只是让觉醒而已!
一是“凡人凡事应有我们理性的认识,切记成为政客和投机商的附庸,为他们摇旗呐喊,蛊惑了良善和无知“。他所说关于理性的认识,是在告诫我们,凡人凡事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能被假象蒙住我们的双眼,文人要有自己的立场,要有一颗睿智的头脑,要有识别鉴赏能力,文人所具有的特殊本领(写作)不能变成别人的御用工具,若其不然就会“蛊惑了良善和无知”,变成文学的判逆人。这是提醒,防患于未然。
二是“千万别醉心于你的点赞量传播度,更别有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作派。我只觉得李老师语重心长,推心置腹,千万别醉心啊!更别有……啊!他是多么恳切,诚心在劝慰文友!这就要我们也拿出自己的真诚: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他且把产生的原因讲明,何去何从就在我们。这是提醒,难道我们能觉得这样的提醒没必要吗?
对于网络阅读留言点赞打赏这些对作者有一定意义的举措,我是既欢迎也不十分计较。好文章人人爱读当然阅读量高,但并不排除李老师讲的特殊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极易产生虚高,如果失去警惕性,易陷入醉心泥潭,原因是自己造成的,若不醒悟,防碍进步。那么阅读量低就好吗,当然不是。我认为,不同的文质有不同的读者群,在蓝田,我总感觉情感类散文比理性散文阅读量高,这有它自身的优势,易唤起读者共鸣。而理性散文就差点,因为偏重说理,趣味性不强,且无刺激性,一般读者不感冒,这理性的优势反而变劣势。更别说高雅的诗歌,尤其古体诗,懂的读者少,阅读量更低。有位写古体诗的文友,几首古诗无一人留言,我看过有些不安,留下”世有伯乐才有千里马“的话,对文友予以安慰。我常阅读孔明、史飞翔散文,却感到阅读量并不高,一般在几百人,最高不过千,谁能说他们的文章不好呢?尽管量不高,但凡那些阅读者,是等闲之辈吗?我在十年前有一篇对文友的诗歌评论,被在网络传大了,最后竟达到几万阅读量,让我瞠目结舌,反回来再欣赏,自感并没有什么出色之处,细思量,只是因为提到辋川,提到王维,竟然使文章身价连城了,自己不尽哑然失笑。至于留言点赞打赏这些读者的鼓励夸奖的作为,作者心中可得有数。人常说,买家没有卖家清,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也不要因为阅读量不高,即使无留言无打赏也不能全说文章没质量,要泰然处之。当然,还得冷静思考,再反思文章的优势劣势大有必要,谁也不能保证篇篇是美文,世上没那么绝对的事。只要一个月有一篇佳作或者一年有几篇美文,我就感到这个作者很了不起,当然,我们尽量避免没质量的文章。
对网络留言,还有话要说。因为爱散文,这几年来,尽管视力不好,看不成书,却还可以适应网络阅读,因而给许多好文章留言赞颂鼓励,但对有些文章不如人意就免了,违心留言与良心过不去,谈不足怕友人难接受,的确有提出不足尴尬的情况。今年以来,因视力严重下降,免读许多文章,竟因此得罪于友, 望众文友谅解。
二、地域文化性散文。对于这类散文,李老师首先以积极的态度予以肯定和褒赞:“这类散文的作者应该是聪明而睿智的,他选择了一条积极地适合自己为文的道路。秉承了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审美特质。他以自己的眼光去看去审视并用自己的思想去思考来表现自己的生活领域”。他这段话的核心议题是:聪明而睿智的作者,走了一条适合自己独立为文的道路,发挥了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和审美的独特视角,去开拓完全属于自己的创作园地,是地地道道真真正正地在进行文学创作活动,是真真正正地散文作家。李老师并且指出:“这类作者很注重继承前辈学习前辈吸收借鉴前辈,从前辈那里获得了无尽的滋养。……他不是盲目照搬,而是在前辈和自己之间找到最佳的契合点。如此,他就化用了前辈,创造性地发挥了前辈”。李老师这段文字又指出这类作者在继承学习借鉴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并在现实的基础上发扬光大,其做法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努力找到古今文化契合点,古为今用,就是他所谓“化用了前辈,创造性的发挥了前辈”。他对文化散文写作的分析真是言之凿凿,精辟透彻至极。为此,李老师还发了一通感慨:“我们不唯觉得他的思想卓尔不群,就是他的语言他的情感他的倾诉方式也有着异样的别致”。他从作者的思想语言情感和表达方式予以高度赞扬。李老师还认为,这样的散文可以使读者与作者同呼吸共命运,起到摄人魂魄的作用。同时也指出,这类散文美中还有不足。他用贾先生的“丑石“来说事,强调要处理好地域的个性和全局这个共性的关系,且不可一叶障目。这是李老师对蓝田散文创作最高的评估,也是最切合蓝田散文创作实际的”拙见“。
三、生活化散文。作者指出其写作对象为:”一 花一叶,一草一木,一阴一晴,一酒一茗,一事一人,乃至一笑一颦一怒一嗔……他觉得品读这类文章,”你会觉得有位至友有位长者有位智者在与你围炉夜话,促膝谈心……李老师认为这类散文可解人间烦忧,指点生活迷津,可说是人们的良师益友。并赞扬其作者有一定的文学修炼,文笔自如,几乎靠近炉火纯青。这又是对蓝田散文创作一大肯定,我为李老师鼓掌!
他在对这第三类散文予以充分肯定的同时,又提出几点希望:一是所写之理应有独特而新颖的发现,二是对人们熟悉之理在表达上力求创新,三是再提高语言张力。归纳起来,无非要创要深要新,要开辟生活散文创作新局面,要出现生活散文新气象!李老师对生活散文的创作寄予很大的期望。他对蓝田的散文创作可说是关怀备至。
四、金刚怒目式的散文。针对这种散文的出世,李老师以深邃的目光智慧的心态审视了这种散文产生的时代.土壤:“在这转规的时代,假丑恶的东西乘机向良善挑战和施暴,官僚政客不法商贾,投机钻营,欺侮巧夺,民生和法制遭到践踏”。在这民族根本利益受损之际,“我们的散文作者象当年的鲁迅先生一样,举起投枪,奋力掷击……敢于正视惨淡的人生”。他对这种揭露和批判现实中的丑恶现象的大无畏精神给予高度赞扬和表彰。我只觉得这就是文人的社会担当,这就是一个作家的责任感和人性良知,这才是人民最欢迎的。李老师对这类作家还有一段最精彩的评论说:”我们看到的是正直者的良知,无畏者的勇敢,是匹夫悲痛,是志士挥戈。其文笔辛辣犀利,时时流露出契科夫式的反讽手法”!李老师这诗性的语言指出这类散文所达到的应有高度,这是李老师最好的溢美之辞。我只觉得蓝田散文有奇才。
李老师在无私地奉献出他对蓝田散文创作现状的见解和看法之后,向蓝田广大的散文创作者提出衷心的坦诚的语重心长的希望:”我们的作者别在囿于狭小的圈子,应该像鲁迅先生一样从几千年社会历史的沿革,从现实社会宽广的时代,甚至从域外刮来的风中,去思考,去界定”。否则(以下为意释),只能反映现象反映不了本质,只能反映局部反映不了整体,只能反映阶段反映不了长远,只能反映停滞反映不了发展。我们说李老师不但向我们提出由衷希望,而且指出这样办的利,那样做的弊,何去何从,就看我们了!
读罢全文,感慨万千,我只觉得故乡山最美,故乡水最甜,故乡人最亲。故乡游子最关心故乡发展,他们那颗赤子之心,是多么能温暖故乡人!
我愿为李老师奉献一朵鲜花!
关于作者
贺万春:1939年9月生人,西安市蓝田县人,从事散文创作二十余年,出版三本散文集,现为省市作协会员,省散文协会会员。虽已耄耋之年,不辍创作,犹喜哲理散文。微信名夕阳无限好。
往期作者部分精彩文章回顾
滋水美文
汩汩清泉流过     倾听心灵声音
长按二维码关注订阅

主编微信:mxy2722801
声明︱图片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投稿邮箱︱865909186@qq.com
喜欢就点个赞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