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新知·情报丨糖尿病孕妇血糖控制不佳,孩子心脏缺陷风险高
图片来源:pixabay.com
妊娠前后血糖控制越差,后代重大心脏缺陷风险越高
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的Ludv1gsson等人发现,患有1型糖尿病的女性患者,在妊娠前3个月或妊娠后3个月内血糖控制越差,其活产后代的重大心脏缺陷的危险性就会越大。即使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控制在指南推荐目标范围(<6.5%)内,重大心脏缺陷的发生风险也会增加2倍以上。而其他重大出生缺陷的发生风险没有明显增加。
与未患糖尿病母亲的婴儿(15例重大心脏缺陷/1000例)相比,HbA1c水平<6.5%的婴儿的发生率为33例重大心脏缺陷/1000例(校正RR=2.17);HbA1c在6.5%~<7.8%、7.8%~<9.1%及≥9.1%水平下对应的率分别为49/1000(校正RR=3.17)、44/1000(校正RR=2.79)及101/1000(校正后RR=6.23)。1型糖尿病母亲的婴儿中有50例出现重大非心脏缺陷,与未患糖尿病母亲的婴儿相比,没有显著差异。
BMJ 2018;362:k2638
产前生化筛查结果异常与孕妇产后心血管疾病风险相关
加拿大圣迈克尔医院的Joel G Ray等人发现:产前生化筛查结果异常与孕妇产后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相关。
筛查的指标包括:甲胎蛋白、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未结合雌三醇、二聚体抑制素A和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主要终点是妊娠后至少365天出现心血管疾病复合终点。
研究发现,所有异常指标,特别是二聚体抑制素A,均增加产妇后续心血管事件风险。二聚体抑制素A最高的人群(≥第95百分位数),其心血管事件风险最大(与<第95百分位数的人群相比,校正HR=2.0)。与没有任何异常生化指标的产妇相比,1个指标异常产妇的后续心血管事件风险增加1.2~1.3倍,2个或以上指标异常产妇的心血管事件风险增加1.5~2.0倍。
产前生化检查结果异常的孕妇,尤其是二聚体抑制素 A,产后患心血管疾病风险更高。
BMJ 2018;362:k2739
艾司西酞普兰可有效改善ACS伴抑郁患者的长期心血管事件结局
韩国全南国立大学医学院的Jae-Min Kim等人对300名患有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和抑郁症的患者进行了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研究证实:艾司西酞普兰可降低ACS伴抑郁患者长期心血管事件风险。
艾司西酞普兰组与安慰剂组受试者发生重大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比例分别为40.9%(61/149)和53.6%(81/15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R=0.69;P =0.03)。单项指标方面,艾司西酞普兰组受试者发生MI的比例为8.7%,安慰剂组为1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R=0.54;P = 0.04);全因死亡(20.8% vs.24.5%,HR=0.82;P =0.43)及心源性死亡(10.7% vs.13.2%,HR=0.79;P = 0.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I(12.8% vs.19.9%,HR=0.58;P = 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于发生ACS合并抑郁症的患者,24周的灵活剂量艾司西酞普兰可降低随访期内的MACE发生率。
JAMA 2018;320:350-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