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外科学的执着开拓者——访上海交大九院邱蔚六

△ 邱蔚六是我国口腔颌面外科事业的开创者之一

邱蔚六是中国抗癌协会头颈肿瘤外科专业委员会和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的主要创建人,在口腔颌面部肿瘤、口腔颌面部畸形与缺损的整复及颞下颌关节外科等方面造诣深厚。1978年,成功完成国内首例晚期颌面部恶性肿瘤颅颌面联合切除术,为晚期颌面恶性肿瘤病例开辟了一条有希望治愈的途径;并率先将显微外科技术应用于口腔颌面外科整复畸形与缺损,开展了一系列大面积复合组织缺损一期整复和舌、腭、颌等器官成形术。1981年,与同事们一起成功建立了我国第一株人舌癌细胞系-Tca8ll3,并广泛应用于口腔癌的实验研究。在口腔癌外科治疗的基础上,倡导综合序列治疗,显著提高了口腔癌患者的生存率与生存质量。创造性地提出经颞下颌关节镜滑膜下硬化疗法治疗复发性颞下颌关节脱位及关节紊乱病以及率先开展颞下颌关节强直伴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外科治疗。

邱蔚六从事口腔颌面外科医教研工作60余年,曾30多次出访国外讲学,先后培养博士研究生30多名、硕士生研究生20多名。主编出版《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颌面外科理论与实践》等教材和专著14部;参编《整复外科学》《头颈肿瘤学》等20多部;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论文300多篇。曾任《上海口腔医学》主编、《中华口腔医学杂志》副主编和《Oral Oncology》编委。现任《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主编及《Chinese Journal of Dental Research》副主编。先后获国家发明奖、科技进步奖3项;部市级一、二、三等科技进步奖23项25次;2004年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2009年获中国口腔颌面外科华佗奖及由国际口腔颌面外科医师学会颁发的最高奖项——杰出会士奖(Distinguished Fellow Award)。

 我国口腔颌面外科学历史悠久,《内经》《千金方》均有相关记载 

口腔颌面外科学是一门以外科治疗为主,以研究口腔器官(牙、牙槽骨、唇、颊、舌、腭、咽等)、面部软组织、颌面诸骨(上颌骨、下颌骨、颧骨等)、颞下颌关节、唾液腺以及颈部某些疾病的防治为主要内容的学科。口腔颌面外科学是在实践中逐步发展、形成的一个医学分科,是口腔医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医学领域中,口腔颌面外科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但是,有关口腔颌面外科疾病防治的实践却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公元前3世纪,《内经》中就有过口腔生理、病理及其与全身关系的记述。公元265年~316年,西晋史书已有关于唇裂修复术的记载,也是迄今为止有记载的首例唇裂修复术,被国外著名整形外科专家D Ralph Millard收入其专著《Cleft Craft》中。公元652年,唐朝医书《千金方》对口腔脓肿切开引流和颞下颌关节脱位整复手法进行了介绍。回顾这些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我国古代的医学科学工作者在同疾病作斗争的实践中,对口腔颌面外科的发展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随着新中国的建立,我国口腔颌面外科蹒跚起步 

现代“口腔颌面外科”的概念最早由前苏联传入我国。1941年~1945年,苏联卫国战争期间,医护工作者在处理大量因战争所致的颌面创伤时,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口腔颌面外科学因此得以发展,并被确立为口腔医学的重要分支学科(40年代末期)。

我国的现代口腔颌面外科起步相对较晚。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尚未设置口腔颌面外科专业,有关口腔颌面外科疾病的诊疗主要分散在普外科以及耳鼻咽喉科进行。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国内的口腔科医生(包括一些整形外科医生)开始大量接触颌面创伤患者。1951年,原华西医科大学首先建立了口腔颌面外科病房;1953年,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在张锡泽教授的带领下也建立了专科病房;随后,北京医科大学也于1955年正式建立了口腔颌面外科病房。除了开设口腔颌面外科病房,上述医科院校还相继成立了口腔医学系,并在临床口腔医学中正式建立了口腔颌面外科学专业,开展口腔颌面外科疾病的防治、教学和科研工作。此为我国口腔颌面外科的起步阶段。

1959年,由夏良才教授主编的我国第一本口腔颌面外科高等医学院校教材—《口腔颌面外科学》正式出版。

改革开放,迎来口腔颌面外科发展的春天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口腔颌面外科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上世纪80年代初,邱蔚六协助张锡泽教授在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建立了口腔颌面肿瘤实验室,并从临床调入三位医师专门从事口腔癌细胞系的培养和建株,于1981年建立了我国第一个舌癌细胞系Tca-8113,随后又相继建立了腺样囊性癌的细胞系和肺高转移细胞株等动物模型等。上述细胞株和动物模型不但在国内被广泛应用于口腔癌实验研究,而且还为一些国外实验室所采用。

上世纪80年代中期,邱蔚六提出经颞下颌关节镜滑膜下硬化疗法治疗颞下颌关节习惯性脱位,并获国家发明奖。该疗法还被美国学者Clark & Sunders的专著《TMJ Arthroscopy》所引用。

1986年,在邱蔚六的发起下,中华医学会口腔分会口腔颌面外科学组成立,邱蔚六任学组组长。

1998年,中华口腔医学会从中华医学会分离,成为一级学会。口腔颌面外科学组也改为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并于21世纪初创建了专业学会刊物《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国口腔颌面外科学会”成功加入“国际口腔颌面外科医师学会”大家庭

1989年,邱蔚六被邀请参加美国第71届口腔颌面外科年会。会上,邱蔚六作了题为《头颈部肿瘤的处理——中国的经验》的专题报告,向与会同行介绍了中国口腔颌面外科在处理头颈部肿瘤方面的经验和体会,引起了国际上的注意。这也是中国医师第一次在美国的口腔颌面外科年会上作专题报告。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时任国际口腔颌面外科医师学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ons,IAOMS)主席Robest M Cook,John F Helfrick等访问中国。他们对中国口腔颌面外科的发展水平感到非常振奋,一致认为,中国的口腔颌面外科是国际口腔颌面外科学界不可忽视的一支队伍。

随后,国际口腔颌面外科医师学会正式邀请中国口腔颌面外科学会加入国际大家庭。1997年,时任国际口腔颌面外科医师学会主席的Rudolf Fries 在给邱蔚六的信中写道:“中国的口腔颌面外科在亚洲地区具有最广泛的影响。我们认为,在亚洲,没有来自中国的同仁们,没有他们的学识,他们的才能和影响,要提高其它亚洲国家的口腔颌面外科水平前景不容乐观……”在另一封信里他同样写道:“与中国同行相互合作,交流思想,使其参与国际口腔颌面外科医师学会活动,将对国际口腔颌面外科医师学会及口腔颌面外科专业的未来至关重要……”

但是,由于台湾地区的口腔颌面外科医师学会已经是国际口腔颌面外科医师学会的正式成员,如果中国要加入,台湾口腔颌面外科医师学会必须退出或更名。从1995年开始一直到1999年,经过无数次的通信和商讨,并由国际口腔颌面外科医师学会执委会出面,按奥林匹克方式,“台湾口腔颌面外科医师学会”更名为“中华台北口腔颌面外科医师学会”,至此,我国才以“中国口腔颌面外科学会(Chinese Society of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的名称正式加入国际口腔颌面外科医师学会,成为国际口腔颌面外科学界大家庭中的一员。邱蔚六也代表中国成为国际口腔颌面外科医师学会的首任理事。“能够完成我国口腔颌面外科人走向世界的心愿,我感到十分欣慰,因为这是我事业的主要部分。”

2008年9月,距第一次只身前往美国参会的19年后,应美国口腔颌面外科医师协会邀请,由邱蔚六及他的学生张志愿带队,中国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的35名代表抵达美国西雅图,参加由美国主办并和中国联合举办的第90届口腔颌面外科年会。

从一个人到一个团队,我国口腔颌面外科事业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成功举办大型国际口腔颌面外科会议,中国的口腔颌面外科在国际舞台异军突起 

对外交流与合作对学科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2008年5月22日至25日,邱蔚六作为主席组织了第12届国际口腔癌大会(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Oral Cancer,ICOOC),大会吸引了27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位外宾来到中国上海。

“这次大会为我们今年举办的大会积累了经验。”今年的大会即指2009年5月23日至27日在上海举办的第19届国际口腔颌面外科大会。此次会议是迄今为止国内举办的口腔颌面外科真正的国际性会议,相当于口腔颌面外科学领域的“奥运会”。2003年希腊举行的第16届国际口腔颌面外科会议上,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与香港口腔颌面外科医师协会联手提出承办申请,并成功获得大会举办权。这次会议的成功申办说明“世界不但欢迎而且承认我国的口腔颌面外科。”此次大会共吸引了国外75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000名外宾和我国的近500名专家参加。

在本次大会上,邱蔚六教授因其对口腔颌面外科事业的杰出贡献,被授予国际口腔颌面外科医师协会“杰出会士奖”。这是目前世界口腔颌面外科领域的最高荣誉奖项,此前全球只有4人获此殊荣。“我是第5个,这不仅是我个人的荣誉,也是全中国口腔颌面外科医师的荣誉,它还表示我国口腔颌面外科已为世界接受和承认”。

 风雨五十年——见证上海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的发展历程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创建于1953年,当时还是上海第二医学院口腔系,建在原广慈(现瑞金)医院内。第一任科主任为国内知名整形外科专家张涤生教授,副主任为著名口腔颌面外科专家张锡泽教授。上世纪50年代~60年代,科室组成人员包括,黄文义、杨增年、王善昌、卢士南、袁文化、哈綨、陆昌语、谭毓钏、刘世勋、林国础、李士忠、潘可风、潘家琛、刘善学、邱蔚六等。

1979年,张锡泽、邱蔚六等在国内首创颅面联合根治术治疗晚期颌面部恶性肿瘤,同年开始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各类组织瓣游离移植整复肿瘤术后缺损。1980年,张锡泽、邱蔚六主编的全国五年制口腔医学统编教材《口腔颌面外科学》(第一版)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1981年,科室成功建立了我国第一个舌鳞癌细胞系Tca-8113,获得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982年,口腔颌面外科被列为上海市高教局首批重点建设学科之一。1986年,科室组建了国内一流的口腔颌面外科监护室;1989年又建成了钴60放射治疗室和冷冻激光治疗室。

1984年~1993年,邱蔚六任口腔颌面外科主任。

1993年至今,张志愿任科主任。

2001年,邱蔚六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在几代学科带头人的创导下,口腔颌面外科现已建立起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唇腭裂治疗研究中心、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正颌正畸联合诊治中心和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睡眠呼吸暂停诊治中心等3个中心以及肿瘤生物实验室、实验外科实验室、生物图像实验室、语音病理实验室、新技术实验室等5个实验室。

此外,口腔颌面外科学还是国家级(教育部)重点学科,教育部“211工程”第一、二、三批重点建设学科以及上海市重点学科。学科现分为肿瘤组、整复组和口外组三个专业小组,主攻方向分别为:口腔癌细胞增殖转移相关基因的克隆和鉴定、晚期口腔癌综合序列治疗的临床研究和肿瘤术后缺损立即修复重建、牙颌面畸形的功能和外形重建临床研究、口腔颌面部微创外科的实验与临床应用、组织工程技术构建口腔颌面部骨组织的应用研究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