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人生最大的祸患,就是不知足
01
老子《道德经》第46章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即:天底下最大的祸害,莫过于不知足,最大的过失莫过于贪得无厌。所以说,人要知道欲望有度,不贪得无厌,这样才能保持恒久的满足。
可能有人要反问:《易经》中不是说要“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吗?就是说人应该效仿天地那样,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吗?为什么老子还告诫人脉要适可而止呢?
老子《道德经》解释道: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由此可见,我们读书学习、做事情需要不放弃不抛弃,不断做加法,在日积月累中不断精进自我;但是为人处世之道方面,我们又需要学会做减法,慢慢降低自己的欲望,以免发生物极必反、盛极而衰。
02
人人都渴望金钱、地位、名声,但是名利过头了,就会给自身带来祸患。
名利是一把双刃剑,可以荣耀一个人,也可以给一个人带来祸患。
所以,老子在《道德经》第44章写道: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即:懂得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遇见危险;这样才可以保持住长久的平安。
比如说,文种和范蠡一起辅佐越王勾践成功复国,但是两个人的选择不同,结局也不同。
范蠡深知“功成身退”是天之道,因此马上激流勇退,过去了隐居的生活;范蠡还劝文种尽早隐退,但是文种舍不得眼前的荣华富贵,还自恃功高,最后被越王勾践赐死。
文种,做人不懂得知足,因此招致了大祸患;反观范蠡,当上平民百姓后,三次经商成巨富,又三散家财,最后名利双收、得以善终,还被后世奉为财神爷。
03
现在的社会很浮躁,人人都在想着如何赚钱,而要赚更多的钱,好像永远不知道知足。但是,我们的身体只有一个,弄坏了,就因小失大、得不偿失。
一位脑科医生告诫大家:我不知道你一个月挣多少钱,熬夜加班又能赚多少钱,但是脑出血起步价就是5000元,脑梗取栓起步价要8万。
年轻时,我们靠身体赚钱;老了后,我们又得花钱养身体。
人为了钱而牺牲了健康,然后又牺牲了钱,来找回健康,然后我们对未来如此焦虑,以至于不能享受现在的生活。
生活,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活着好像永远不会死去一样,
然后某一天突然去世了,才发现自己从来没有真正活过!
对于普通人来说,赚到的每分钱,大都是靠透支身体得来的。我们想要的越大,最后亏欠身体和家人就越多,这就好比是饮鸩止渴、竭泽而渔一样,非常的划不来。
因此,老子《道德经》第44章说: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即:名声和自己的生命相比哪一样更亲呢?自己的生命和货利比起来哪一样更为贵重呢?获取和丢失相比,哪一个更有害呢?过分的追求美名就必定要付出更多的代价;过多的积敛财富,必定会遭致更为惨重的损失。
04
物质上的美好生活,固然是人们应该努力追求的,但也不能忽略了身体健康和精神健康。
什么叫富有?知足者富!
什么叫穷?就是你的欲望太多,就叫穷!
人的欲望一旦膨胀,一发不可收拾,永不知足,就会物极必反,迎来大祸害。
石崇是西晋的大富豪,他不仅富可敌国,还喜欢炫富,专门修建“金谷园”以供自己玩乐。最后他盛极而衰,被朝廷查抄财产,同时被诛灭三族。
石崇被装在囚车上拉到东市,这才悔悟道:“这些奴才是想图我的家产啊!”押解他的人答道:“知道是家财害了你,为何不早点把它散发掉!”石崇无言以对。
试想一下:石崇如果懂得早点散尽家财,也不知道遭人嫉妒和眼红,最终遭遇如此大的灾祸。
再看清朝的大贪官和珅,也是私欲膨胀,贪得无厌,最后落得个被皇帝赐死的下场。
据说,朝廷在和珅家抄家的财产价值白银八亿两,相等于当时清政府十五年收入。
所以说,人若是不懂得不知足,就是最大的祸患。
反之,知足常乐,身心富足,最是受用。
正如曾国藩在家书中告诫弟弟时所说:富贵功名皆人世浮荣,惟胸怀次浩大是真正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