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的自然笔记》-384【灰眶雀鹛】

宅在家里的日子无法静心,从窗口望去,路上的行人只露出一双怀疑你的眼行色匆匆。网络上纷纷扬扬,各家长短雾里看花,无法辨别真伪。忽然,想起身在重灾区的那些朋友们,他们需要多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才能直面疫情。
想起了春节前的秦岭,仿佛又听到了那悦耳的叽叽喳喳,看到了灰眶雀鹛的灵动。还是八里关,还是一条窄窄的山路,他们在领雀嘴鹎和黄臀鹎的带领下,在灌木丛中移动着觅食和嬉戏。
他们很快就会离开,并不是因为我的注视。耐心等候,大约半个小时左右,便又喧哗而来。这种情况在冬季较为常见,这种一起出现又消失的鸟群被形象的称为“鸟浪”,指的是不同种类的鸟出现在一个相对集中的空间范围,一起觅食的现象。
这是一种很奇特的现象,山路上的鸟浪由七八种鸟组成,他们形状与个体大小相差也很大,有着不同的性格与觅食行为,领队往往是活动在树冠层的领雀嘴鹎,黄臀鹎,绿翅短脚鹎组成,他们是“鸟浪”的核心种类,也是“鸟浪”的召集者,他们在当地绝对数量大于其他鸟种,很强势也具备警惕性强的特征,他们通过鸣叫发起召集令,并吸引其它种类的加入。
接下来便是树中层的加入,我们的主角灰眶雀鹛便是其中之一,他与火冠雀,红嘴相思雀,斑姬啄木鸟紧密相伴,用叽叽叽的密集啼鸣呼应着领头鸟。他们的出现较为迟缓,但丝毫不会羞涩,在这一梯队中,灰眶雀鹛无疑是最强势的存在,数量与气势上都占据优势。
他们身材娇小,只有约13厘米左右,头侧和颈侧的暗色侧冠纹和灰白色眼圈在暗灰色的头侧甚为醒目。那灰白色的眼圈无疑渲染了他的强势的性格。他们依赖群体优势与尖细的高音节鸣叫,担当着“鸟浪”中的护卫任务,甚至会围攻小型鸮类及其他猛禽,直到将他们驱离。

从我的角度观察,他们丝毫没有在乎我的存在,在树枝间辗转腾挪,偶尔会抬头凝视聆听着树冠层鹎类的歌唱,或低头凝视着姗姗来迟的下层活动者,棕颈钩嘴鹛和鹪鹩的缩头缩脑。也只有这个时机,我的快门会欢愉地连续鸣唱,凝固下他的一颦一笑。

我耐心守候,整个上午有6次“鸟浪”来袭,我满足地看着镜头中的靓丽,也思考着“鸟浪”的成因。

鸟儿喜欢群体作战,据长期观察者考证,原因应该有两种:“减少被吃的概率和增加吃的概率。”我们仔细观看便不难发现,灰眶雀鹛在加入“鸟浪”后几乎全员参与觅食,放弃了自己的哨兵,完全依赖着树冠层鸟儿的哨兵,有危险来袭,他们紧随树冠层鸟儿极速离去。树下层的鹛类往往会占据有利地形,等待着上面鸟儿们踩落的果实。
鸟儿们的群体作战还会形成立体干扰,惊飞树上,树下犄角旮旯的昆虫。他们会趁着虫子们惊慌,迅捷围攻,大快朵颐。这种群体捕食行为,在其他海洋、哺乳等动物行为中屡见不鲜。比如非洲草原的动物大迁徙、鲸鱼与军舰鸟掠食金枪鱼等。
“鸟浪”是鸟儿们千万年来进化的结果,他们在充分解析自然的前提下,避害趋利,学会了更好的生存技能。我们人类初始,也是如此行为才得以延续种群,但我们却忽略了“鸟浪”的另一个秘密,他们会跳跃性、间隙性前行,故意间隔出空白区让其他动植物休养生息。而我们却总是在机会到来之际涸泽而渔。
灰眶雀鹛们唱着喜悦的歌,带着满足的微笑午休去了。感谢这些精灵,带给我行摄路上与困在家里太多的喜悦,缓解着伤痛惶恐的心。
不可避免,继续关注疫情数据。截止到2020年2月1号20时,11890位确诊,259位离去。祈福那些身处疫区的人们,祈福那些战斗的医疗人员。
为武汉祈福,为我们祈福,为人类祈福。

鸟羽档案

灰眶雀鹛,拉丁学名 Alcippe morrisonia。
地理分布 中国南方及台湾,缅甸东北部、东部,印度支那北部。
小型鸟类,体长13-15cm。头、颈褐灰色,两侧有不明显的暗色侧冠纹,灰白色眼圈,上体包括两翅和尾表面橄榄褐色。
喧闹而好奇的群栖型雀鹛。 鸣声为甜美的哨音ji-ju ji-ju,常接有起伏而拖长的尖叫声。受惊扰时发出不安的颤鸣声。以"呸"声易吸引此鸟。

我写的书

(0)

相关推荐

  • 奶奶与鸟

    我老家是个好地方,依山傍河.四季的清水哗哗的流着,河边长棵大皂角树,树身三个人手拉着才能搂抱住,高大的树冠伸向天空,一枝正好盖在院子上空. 树冠成了鸟儿乐园,天天有各类鸟儿在树上起起落落,叽叽喳喳,从 ...

  • 百鸟图

    通过几天的拍鸟,从不认识到认识了很多鸟,而且第一次拍到了近60种鸟,真是喜出望外,是我今年摄影的第一大收获. 在镜头里看着这些可爱的小精灵任意的嬉戏玩耍,真真切切体会到亲近自然.亲近它们是多么的美好. ...

  • 我的爱鸟观

    [按]16年前的2005年初,我写过几篇有关鸟儿的随笔,当时发在西子论坛的"生活百科"版.如今这个版块早就已经停版了,刚好翻了出来,转到这里.可喜的是,现在我住的这个城市里,鸟儿越 ...

  • “打鸟”的快乐

    拍鸟(打鸟)是摄影中一个倍受热衷题材.也是一个让你亲近自然享受自然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获取自然知识的途径.通过观察鸟类的行为你会发现许多有趣的东西:鸟类羽毛的变换,冬羽.蚀羽.繁殖羽;鸟类迁徙的艰辛, ...

  • 牡丹鹦鹉介绍及科学饲养

    牡丹鹦鹉的品种 牡丹鹦鹉又称蜡嘴鹦鹉,属鹦形目鹦鹉科,有爱情鸟之称.国内现有8个品种,常见的品种及形态特征如下: (1)品种特点 ①棕头牡丹鹦鹉:体长14厘米,前额.头顶至后颈.颊.喉部.下颏粉红色. ...

  • 风之羽:灰眶雀鹛+叉尾太阳鸟+斑姬地鸠+勺嘴鹬+盘尾树鹊

    灰眶雀鹛 广州城郊,有一座火炉山-- (拍摄地点:广州火炉山森林公园) 灰眶雀鹛 Grey-cheeked Fulvetta 雀形目 > 莺科 > 雀鹛属 PASSERIFORMES &g ...

  • 《大山的自然笔记》-398《灰头鸫》

    只有通过系统的方式来观察自然,我们才能描述它:只有通过正确的方式来描述它,我们才能理解它. ---亚里士多德 观鸟的脚步随着山路的弯曲而急缓有序,路边的景致随着季节而变化,树枝绿了又黄.黄了又绿.泛着 ...

  • 《大山的自然笔记》-88《孔 雀 雉》

    孔 雀 雉 沐浴着夕落的暖阳,我们缓缓离开了吉隆坡.车行上路,蜿蜒爬升.一个多小时的曲折,我们来到了一个叫做云顶的高原. 云顶高原是马来西亚新开发的旅游和避暑胜地,位于彭亨州西南吉保山脉中段东坡,吉隆 ...

  • 《大山的自然笔记》-373【黑尾蜡嘴雀】

    公园的一角有大树参天,一座假山让许多游人止步,围墙与假山之间便有了比较幽静的一处.我喜欢坐在这里,如一些喜欢安静的鸟儿一样,躲避着喧嚣,寻觅着心里的声音. 今天陪伴我的是几只黑尾蜡嘴雀,笨笨拙拙的身体 ...

  • 《大山的自然笔记》-357【震旦雅雀】

    一处芦苇荡有鸟儿歌唱,那一定是幸福的陪伴. 清晨的芦苇荡,雾气朦胧之中弥漫着醉人的草木芬芳.沿着土坎向纵深前行,不时有探头探脑的芦苇拂过脸颊,留下几滴露珠在面庞诗意流淌,不为思念,只为寻觅. 那阵短促 ...

  • 《大山的自然笔记》-7【文须雀】

    我是文须雀.在邻居中属于个头较小的鸟儿,但是我身体匀称,修长,又有着长长的羽毛外衣,看上去丝毫不会有矮小的感觉.我喜欢穿着绅士灰的上衣,棕黄色的外套,黑色的鞋子.又因为喜欢留着黑色的胡子,所以人们给我 ...

  • 《大山的自然笔记》-203【中华攀雀】

    38 汾河生态之观察 建筑师---中华攀雀 河流是所有生命的依赖,鸟儿无论迁徙还是觅食.活动都喜欢在这里舞动. 流淌在心中的不止有孤独与渴望,更有希望与梦想. 中华攀雀,身长只有约11厘米.别看他体型 ...

  • 《大山的自然笔记》-399《褐河乌》

    只有通过系统的方式来观察自然,我们才能描述它:只有通过正确的方式来描述它,我们才能理解它. ---亚里士多德 行走山谷,溪流蜿蜒,寻一处较为宽阔的河床,守一洼鸟鸣山涧.有红尾水鸲.白冠燕尾顺流而下,落 ...

  • 《大山的自然笔记》-397《黑头鳾》

    3月,刚刚结束秦岭中段的观鸟之旅,意犹未尽之余便又来到了秦岭西段.同是一条山脉,却因海拔高度不同而景色差异极大.上旬的秦岭南坡已是花事盛大,怒放着春天的灿烂,而下旬的秦岭西段却雪花片片,压抑着春天的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