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带你走黄河》---10【碛口听戏】
碛口背靠有山,山上有庙,庙中有香火升腾,有晋剧绕梁。进山门要穿过长长的门洞,人行其正中一洞,左右各有门洞,但很少走人,门洞上方为古戏台,当地人称为“乐楼”。
乐楼上正人马欢腾,全本《金沙滩》演绎着曾经的边塞风云。乐楼的音响效果很是奇特,即便没有扩音设备,百人看戏,万人听戏,声音清脆至数里,故有“黄涛共鸣,湫水助唱”之说。其实,这样的效果来源于乐楼独到的建筑设计。楼下的三个门洞以及庙宇的庭院结构都可以让声音经过空间处理后远播数十里,河对岸的陕北人坐在窑里便可以听到乐楼上的铿锵有力。
楼上唱念座打,身形转动幻化千古绝唱,一个眼神,一个抬眸,一个飞龙回转,和着个性鲜明的色彩与咿呀成歌的唱腔,吸引着楼下一众戏迷。看客们便神色传情,念念有词;或凝眉顿首,喜笑颜开;或闭目聆听,眉飞色舞;或捶胸顿足,呲目叩牙。乐楼上下便构成了大河两岸最传统也最富有生命力的戏曲生活。
楼下入戏的大多是有把年纪的老汉婆姨们,这也说明了晋剧这一剧种的古老性以及传统文化的局限性。时代变迁文化更新似乎是永远的话题,我们暂且搁置。
晋剧是山西省四大梆子剧种之一,因产生于山西中部,又称中路梆子,流传于山西中、北部及陕西、内蒙古和河北的部分地区。清代初年,蒲州梆子流入晋中,与祁太秧歌、晋中民间曲调相结合,经晋商和当地文人的参与而形成晋剧。
特点为旋律婉转、流畅、曲调优美、圆润、亲切、道白清晰,具有晋中地区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自己独特风格。
一方水土成就一方文化,一方文化又滋润着一方乡人。古老的大河孕育了所有生灵需要的物质与精神需求。抬步向上,在古韵乡音中远眺,雨后的河流笼罩在薄雾朦胧中,那婉转的唱腔在雾水中或高或低,时而有叫好声尾随而来,相互缠绕在一起,向更远的地方蔓延而去。
乐楼上下的故事还在继续,我用心镌刻了这些乡音乡貌。走出庙门的时候,那尊石兽蹲坐在斜去的阳光中,它微阖双目,面孔绽放着陶醉的神情。也许,生活本来如此。一曲乡音、一杯清茶、几个从心底流出的文字便可以绽放出生命本来的芬芳。让岁月不老,让平淡斑斓如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