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牛逼的70后社会学家又要跳槽了

Duncan Watts

2019年1月,一位牛逼的70后社会学家要跳槽的新闻又被媒体捅了出来。他的名字叫邓肯·瓦茨(Duncan Watts),如果你不认识他,那就out了。我们不妨从他的跳槽经历,来了解一下他的开挂人生。

这位老兄1971年出生在澳大利亚,1988-1991年在悉尼本科读物理学,1993年移民到美国读的是康奈尔大学的理论与应用力学的博士。读博的时候他的导师是史蒂夫·斯托加茨(Steven Strogatz),这是一位应用数学家,研究的是非线性动力学和复杂系统方面的工作。师徒两人感兴趣的是复杂网络研究,最终提出了“小世界效应”。

那什么是小世界现象呢,我们先要从米尔格朗姆的“六度分离理论”开始谈起。

Stanley Milgram

1967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米尔格朗姆(Stanley Milgram)提出了一个“六度分离”理论。这个理论简单地说,在人际交往的脉络中,任意两个陌生人都可以通过“亲友的亲友”建立联系,这中间最多只要通过五个朋友就能达到目的。这个看似非常简单,却又很玄妙的理论引起了数学家、物理学家,以及电脑科学家们的关注。他们研究发现世界上许多其它的网络也有极相似的“六度分离”结构,例如经济活动中的商业联系网络结构、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结构,甚至人类脑神经元结构,以及细胞内的分子交互作用网络结构。但这是为什么呢?不同学科的学者一直在探讨这背后的原因。

1997年,瓦茨博士毕业,博士论文题为《小世界系统的结构与动力》,1998年瓦茨和他的导师合作在《自然》杂志发表了一篇名为《小世界网络的集体动力学》(Collective dynamics of the 'Small World' networks)的论文。也就是在这篇论文中,他们提出了小世界现象和小世界效应,并且解释了米尔格兰姆所提出问题的背后必然性。

小世界现象的两个重要特征在于,一)任何两个节点之间居然存在丰富的短路径;二)信件居然能沿着短路径到达目的地。师徒两人所构建的Watts-Strogatz模型抽象出这种社会网络,并很好的对此进行了解释。瓦茨那个时候去了著名的圣菲研究所(the Santa Fe Institute)做博士后研究。圣菲研究所是美国一家著名的非盈利性机构,他们研究的重点就是复杂系统科学,该研究所最重要的研究方法就是提倡综合学科研究方法,重在研究涉及复杂相互作用的问题。可能是受到了该研究所的影响,邓肯随后就开始了自己的跨越学界和企业的开挂人生。

Watts的第一本书

2000年瓦茨开始在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系任教,这可能也是瓦茨最长的一份工作,一直持续到2007年,他在社会学系主持的是集体动力学小组(Collective Dynamics Group)。在哥伦比亚期间,他出版了自己的两本著作,《小小世界:有序与无序之间的网络动力学》(small worlds)、《六度分隔:一个相互连接的时代的科学》(Six Degrees: The Science of a Connected Age)。这两本书既有宏大的学科构建、理论命题,同时也从故事着手,娓娓道来,如果你想了解网络科学,这当然是是不错的入门读物。

离开哥伦比亚大学后,瓦茨的下一份工作是雅虎在2004年创建的雅虎研究院,当日的雅虎如日中天,作为首席研究科学家和该研究院人类社会动力学研究室主任的瓦茨,他在雅虎研究院主要的工作是研究信息如何传播,以及人们如何在网上相互影响。刚刚36岁的瓦茨可能是想把自己的研究更多付诸实践,在雅虎研究院的职务上他干了5年,直到2012年和其他13位雅虎研究院科学家一起跳槽到了微软研究院。

在雅虎研究院期间,瓦茨出版了自己的第三本著作《一切显而易见》(Everything is Obvious: Once You Know the Answer)。在这本书中,瓦茨引用最新的科研数据,结合大量历史事件与当代事例,向人们展示了常识性推理和历史是如何共同误导我们认为自己对人类行为世界理解得很透彻的,解释了人们为什么在预测、管理、操控社会与经济体系时往往会出错。他还指出,只有理解了常识会如何以及在何时误导我们,我们才不仅能了解现在,而且能规划未来。这不仅在科学和日常生活中,而且在政界、商界都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也许是为了吸引人才,微软特意于2013年在纽约建立纽约实验室,意气风发的瓦茨在这里的新工作依然是首席研究员。但瓦茨之前在雅虎是主要研究社交产品,而微软缺乏社交产品,因此似乎并不符合瓦茨的背景,当时瓦茨表示,希望借助微软Xbox、Hotmail、MSN、Skype等产品的数据开展研究项目,主题包括团体表现和网络结构等。他还表示,微软与Twitter和Facebook的合作使之可以获得其他地方难以得到的数据。瓦茨在谈到加盟微软的理由时说:“这是一家非常卓越的研究机构,无论是在基础研究还是应用研究领域,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稳定的文化。”他还补充道,从头建设一家研发中心或许是“一生仅此一次的机会”。可见当时的微软为了吸引瓦茨也是着实费了精力。

瓦茨加盟微软的时间是2012年的5月3日,一年后的2013年5月6日,瓦茨获得了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职头衔:康奈尔大学的A.D.White博文讲座教授(A.D. White Professor-at-Large)。这是一个有着美国大学中最具独创性美誉的学术项目。其概念是由康奈尔的第一届校长Andrew Dickson White创构,并在1965年第一次成为现实。自项目建立以来的50多年中,它源源不断地将全球最优秀的学者、思想家和艺术家吸引到康奈尔。在任一特定时间,最多20位来自全球的优秀学者拥有A.D. White 博文讲座教授的头衔并成为康奈尔大学学术世界的终身成员。A.D. White被授予这一讲座教授的称号是学术界杰出成就的象征和荣誉。每位A.D. White博文讲座教授在他或她的六年任期中,每三年会在学期中间进行为期一周的校园访问,活跃校园的学术和文化生活。获此殊荣的有来自各个领域的顶尖学者,其中有考古学家理查德・里基 (Richard Leakey)、灵长类动物学家简・古道尔 (Jane Goodall)、雕塑家安迪・高茲渥斯 (Andy Goldsworthy)、环境作家安德鲁・瑞夫金 (Andrew Revkin)和神经学家奥利佛·萨克斯 (Oliver Sacks)。

康奈尔大学第一任校长 Andrew Dickson White

正是由于这个项目的便捷性,所以瓦茨才既可以在微软研究院拿着高薪,又能享有康奈尔大学教授的职称。但是很快6年过去,2019年的5月瓦茨的康奈尔大学的教授期限就将届满。今年1月,关于瓦茨最新的消息传了出来,从6月开始,他将加盟宾夕法尼亚大学,据说这是挖了很久的结果。而他将同时在该校的工程学院的计算机信息科学系、传播学院以及沃顿商学院的运筹、信息和决策系任教,横跨工、商、社三科,真的是大牛中的大牛。

瓦茨的最大优势就在于他的综合学科能力,他能够把社会学、数学、物理学、统计学、计算机和信息科学综合运用起来以研究形塑我们当代世界的复杂网络。只是去了宾大后,他在微软的工作还会继续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