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婆媳之间,哪来的那么多争斗?
农村男人都是要出门打工的,公公婆婆生病了都要儿媳伺候的,女儿要是孝顺就伺候几天,钱是不用出的,一个女人要是嫁了人就和婆家綁在一起了,要照顾孩子,要处理礼尚往来的人情关系,还要代替老公赡养老人,孩子能上幼儿园了还要在家周围的工厂打工贴补家用。
在传统观念影响下,许多农村家庭的老人还遵循着过去的理念,认为花了大价钱把媳妇娶进门,就应该对公婆言听计从,无怨无悔。因为她们年轻的时候受过自己婆婆的各种不好的待遇,多年媳妇熬成婆,当她们自己成为了婆婆,她们也会用当初她们受过的待遇来对待自己的媳妇,这也是家庭环境的影响。
婆媳因为没有血缘关系,她们有是在儿子成婚后生活在一起的,本来就对彼此的习惯脾气不了解,加上遇事不善于沟通,可能一点小矛盾说出来就解决了,但是婆媳之间碍于某些原因,刚开始发生小矛盾时总会忍着,想找人倾诉一下,唯一可以倾诉的对象儿子或者老公,又在外打工。直到矛盾越积越多最终爆发出来,特别是媳妇。心理学告诉我们,消极而强烈的情绪容易使人失去理性,导致冲突升级,争吵还具有“惯性”,婆媳之间一旦因一点小事“开战”,日后往往有事便吵,久而久之,成见会越来越大。
婆婆“偏袒”,农村普遍孩子多,只要婆婆对某一家帮助较多,或经常与那一家走的过近,都会引起婆媳间的矛盾。虽然婆婆在多个媳妇之间很难保持平衡,但是也存在着一些婆婆本身就会对某个儿子偏爱,比如大儿子或小儿子,同时做婆婆的在多个儿媳妇中还有比较。在这种复杂的情况下,婆媳矛盾容易生成,一旦遇到导火索就会一触即发,在这时如果儿子也感觉母亲偏爱其他兄弟,但碍于母子关系不好挑明,正好可借媳妇之口来“公开”理论,媳妇杖着丈夫撑腰,这样矛盾就会更加激化。可能就会导致分家等后果。
伴随着孩子的到来,两代人的育儿观念产生差异,尤其需要老人帮忙照顾孩子的,矛盾由此产生。婆婆不喜欢媳妇的大大咧咧和毛手毛脚,媳妇又不习惯老人的过分宠爱和教育观念的落后。于是,围绕着孩子两人互不相让,别别扭扭。
在农村家庭中,婆媳关系虽然不太好相处,但是经过了这些年的变化,婆媳关系也在相应发生着改变,要处理好婆媳关系不仅需要婆媳两个人的努力,更需要整个家庭的共同努力。如何建立和谐的婆媳关系,信任是核心,素质是关键,舆论是助力,社工是补助,农村的婆媳关系不仅是农村家庭内部的关系,更是一个社会问题,它需要全社会的关注,从物质、精神和舆论等各方面的努力,共同促进婆媳关系的和谐。
小编也在这里,预祝所有家庭,家和万事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