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马鲁︱下岗再就业的灯塔模范:Tuhawaiki Point Lighthouse

在1880年代,提马鲁发展迅猛,港口逐渐扩大,这造成一个问题,就是原来设置在港口内的灯塔不能被外面清晰地看见,因为港口内的灯光太多太亮,影响了灯塔的背景,其实既然这么亮,天舒私下觉得根本就不再需要什么灯塔指示了,但是有关部门不是这么想的,他们认为最好的解决方案是在外海进港之前的某个地方再戳一座灯塔。为了合理调配资源,新西兰海事部门想了很多办法希望在现有的灯塔中进行调剂——毕竟建造一座新灯塔太费钱。

1895年,远在惠灵顿的官员也发现,设置在萨默斯(Somes Island)岛上的灯塔有点儿偏低,(这是一座14英尺高的铸铁灯塔,自英国订制进口并于1866年投入使用),于是设计建造了另外一座灯塔(30英尺高的一座圆柱形砖塔),1900年,将旧的铸铁灯塔替换了下来,这时想到了提马鲁的需求,遂在搁置3年后,将这座铸铁灯塔弄到了提马鲁的Jack's Point,1903年,重新在这里点燃了灯光,相当于下岗再就业。

对于灯塔值守人来讲,提马鲁可是个争着抢着要去的好地方,因为距离城市不远,非常方便,关键是旁边就有铁路,运送物资及时,这对孤单的灯塔看守人来讲简直太重要了。

进入灯塔所在的位置也很方便,通过一个私人牧场步行或者落潮的时候在海滩上走过去也可以,没多远,路也平坦,一会儿就到了。

灯塔不远的地方有一个椅子,你可以面朝大海发个呆,就是风有点儿硬。

牌子上简单记载着灯塔的折腾史,自打搬迁竖立到了这里之后,灯塔一直处于活跃的状态,闪烁白色的指示光,亮2秒,灭8秒,如此往复,你站在提马鲁的海滩上就可以望见这五公里之外的光芒,由于位于一个高处,14英尺的塔高也就不是问题(已经经过了改造加高,变成了30英尺),目前的焦平面是95英尺,约合27米。

这个海角有另一个名字,叫“血腥杰克角”,这个名字来自一个叫做Hone Tuhawaiki的毛利酋长,这位声名卓著的领导人曾经在1840年在新西兰重要文件《怀唐伊条约》的副本上代表自己的部族Ngai Tahu签字,Hone是一位能征善战的部落首领,“血腥杰克”就是他的绰号,不过,这个世界有时候很诡异,正像古人说到的那样:善泅者溺。作为一名勇敢而熟练的水手,他在1844年11月驾驶他的船靠近提马鲁时淹死在狂浪之中,据说是因为他手中的船桨忽然断掉了,导致船撞在了岩石上,其落水而死。(这个血腥杰克以后我们还会数次再提到他的传奇故事)。

原本这个地方的名字叫做Mutumutu。

前一篇:《提马鲁︱“夕阳红”灯塔》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