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成语大全》释义〔第十九辑〕

掩耳盗铃[ yǎn ěr dào líng ]

【解释】:掩:遮蔽,遮盖;盗:偷。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出自】:《吕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示例】:硬把汉奸合法化了,只是~的笨拙的把戏。

◎闻一多《谨防汉奸合法化》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如梦初醒:[ rú mèng chū xǐng ]

【解释】:象刚从梦中醒来。比喻过去一直糊涂,在别人或事实的启发下,刚刚明白过来。

【出自】: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一回:“寡人闻仲之言,如梦初醒。”

【示例】:看了这封信,他才~,方知自己上当受骗。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人突然醒悟。


海阔天空:[ hǎi kuò tiān kōng ]

【解释】:象大海一样辽阔,象天空一样无边无际。形容大自然的广阔。比喻言谈议论等漫无边际,没有中心。

【出自】:唐·刘氏瑶《暗离别》诗:“青鸾脉脉西飞去,海阔天高不知处。”

【示例】:人们总羡慕~,以为一片茫茫,无边无界,必然大有可观。

◎朱自清《飞》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形容空间广阔。


半推半就:[ bàn tuī bàn jiù ]

【解释】:推:抵拒,推托;就:靠拢,迎上去。一面推辞,一面靠拢上去。形容装腔作势假意推辞的样子。

【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半推半就,又惊又爱,檀口揾香腮。”

【示例】:与其学那俗态,~,耽搁工夫;据俺主意,不如从实收了,倒也爽快。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回

【语法】:联合式;作定语、状语;形容心里愿意,表面推辞。


愁眉苦脸:[ chóu méi kǔ liǎn ]

【解释】: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形容愁苦的神色。

【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对人前巧语花言,背地里愁眉泪脸。”

【示例】:成老爹气得~,只得自己走出去回那几个乡里人去了。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八回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发愁、苦恼、焦急不安的神情。


怒气冲冲:[ nù qì chōng chōng ]

【解释】:盛怒的样子。

【出自】:清·魏秀仁《花月痕》第十二回:“[钱同秀]一手将烟灯砸在地下,说道:‘好好,你们做了一路!’就怒气冲冲的出来上车。”

【示例】:张学海不等汤阿英说完,就~地质问:‘陶阿毛有啥不同?他不也是工人吗?’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九。


目瞪口呆:[ mù dèng kǒu dāi ]

【解释】: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愣的样子。

【出自】:元·无名氏《赚蒯通》第一折:“吓得项王目瞪口呆,动弹不得。”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形容吃惊的神态。


千钧一发:[ qiān jūn yī fà ]

【解释】:比喻情况万分危急。

【出自】:《汉书·枚乘传》:“夫以一缕之任,系千钧之重,上悬无极之高,下垂不测之渊,虽甚愚之人,犹知哀其将绝也。”唐·韩愈《与孟尚书书》:“其危如一发引千钧。”

【示例】:正在~的时刻,一位不知名的解放军战士奋不顾身跳进冰冷的河水中,救起了落水儿童。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用于人或事十分危急。


议论纷纷:[ yì lùn fēn fēn ]

【解释】:形容意见不一,议论很多。

【出自】:语出《后汉书·袁绍传》:“是以远近狐疑,议论纷错者也。”

【示例】:他俩现在越发脱离群众,每天下午跑到宝塔下谈天,群众~。

◎刘绍棠《西苑草》


心急如焚:[ xīn jí rú fén ]

【解释】:心里急得象着了火一样。形容非常着急。

【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要看个十分饱。”金圣叹批:“心急如火,更不能待。”

【示例】:李自成~,只觉得树木伐得太慢。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六章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状语;形容心中异常着急。


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