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南山曾罚逃学的儿子抄书:原来,好孩子都是“罚”出来的
在这场影响全国乃至全球的疫情里,84岁高龄的钟南山爷爷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父亲是我的骄傲,我也是父亲的骄傲。”在聊到父亲钟南山时,钟惟德满是崇敬与自豪。
和父亲一样,钟惟德也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医者。而在他小时候,也和其他男孩一样,非常调皮,特别爱运动,甚至逃学去打球。
虽然看起来他胆子很大,可是他却非常担心被父亲发现,因为父亲非常严格,如果被他发现,一番斥责自然少不了,更令他头疼的是要被罚抄书。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当孩子犯了错误,肯定不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否则,只会让孩子在错误的道路上越滑越远,甚至酿成恶果;相反,及时对孩子进行惩罚,让他们明白是非对错,才有利于孩子的成长与成才。
钟惟德能成为如今的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自然与父母的严格管教分不开关系。
每个孩子都会犯错,如何让孩子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和成长,是家长们需要格外关注的要点。就像李玫瑾教授说的那样:“适度的惩罚,是对孩子的一种保护。”
好孩子,其实都是“罚”出来的。
壹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家有一条规定:如果子女犯错,必须受到应有的惩罚。至于具体采取什么方式,由子女自己提出来,经过母亲同意后,就可以施行了。
有一日,阳光明媚,马克·吐温夫妇决定带孩子们一起到附近农庄去旅行,这可是孩子们期盼很久的事情。
可是,大女儿苏茜却在临行前欺负了妹妹克拉。克拉哭闹不止,苏茜也很快意识到自己太鲁莽,居然动了手。
于是,她主动向母亲承认错误并请求原谅。然而,按照家规,苏茜必须受到惩罚。
苏茜犹豫了许久,终于坚定地对母亲说:“今天,我留在家里,不坐马车一起去旅行了。”
马克·吐温很不忍心,不由说道:“你可以换一种方式。”
没想到,苏茜果断地说:“我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样的话,能让我永远记住自己的这次过失!”
孩子犯了错误,无论有心还是无意,都要受到惩罚,这是必须的。但是,惩罚孩子的目的是为了孩子良性转化,所以,惩罚的“量刑”就必须合乎孩子的行为,而且要尊重和保护孩子的人格和尊严。
贰
南京迈皋桥小区的保安张师傅在巡逻时,发现了一名10岁的小男孩,在小区里不断徘徊,迟迟不肯回家。
当天晚上的气温己经降至零下,小男孩在寒风中被冻得瑟瑟发抖,张师傅见状将男孩带回保安室取暖,并仔细询问情况。
一开始,小男孩什么都不愿意说,通过张师傅一番耐心的询问,小男孩表示,自己并不住在这个小区,他是从家里偷偷溜出来玩的。
小男孩支支吾吾地说:“我犯了错误,爸爸就打我,打我的时候,有时候用粗的棍子,有时候用竹板,还有一次,用晾衣服的长竹竿打我。”
孩子的母亲表示,主要是因为小男孩在学校的学习成绩不好,经常不写作业,孩子的爸爸气不过,才出手教训他的。
相信很多家长都有过这种经历,觉得孩子“屡教不改”,说什么都没用,还不如动手来得实在,于是开启粗暴的“暴力教育”。但是这样的方式很难让孩子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反而会对父母产生惧怕与隔阂,反而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与亲子关系。
叁
如何让孩子从惩罚中吸取教训,才是惩罚的根本目的。所以,父母在惩罚孩子的过程中要尽量避开下面这2件事👇
第一,不要带着情绪去惩罚孩子。
有一些爸妈在惩罚孩子的时候,更多的是为了发泄自己的情绪,想去掌控孩子,用一种暴力的手段,让孩子更听我们的话,或者让他记住下一次不能做这个事情。但是他只是记住不能做这个,那么其他类似的事情能不能做呢?孩子还是不知道。那么这种惩罚就成了“治标不治本”。
第二,在惩罚孩子的过程中,不要激发起他的恐慌或者焦虑。
有的家长会把孩子关在门外罚站,这对于孩子来说其实是很害怕的一件事情,他会感觉到被边缘化,也就是一种被抛弃的恐惧,那么这个惩罚就没有意义了。
如果一定要罚站的话,我们可以在外面跟孩子待在一起,让他知道这是惩罚,而不是要抛弃他。
还有一些家长,在控制不住自己情绪的时候,会跟孩子说“我不要你了”之类的话,这也是会激发起他的恐惧心理,我们尽量不要用这种方式威胁孩子。
Professor点评:
父母在设定惩罚之前,要注意规则前置,也就是说在尊重孩子意愿的基础上,提前跟他商量好,或者约定好一些要遵守的规则以及惩罚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