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井西临摹宋元名家山水可以乱真,看其子祁大寿绘于宫绢上的画作
《浪淘沙》
唐·白居易(772—846)
青草湖中万里程,
黄梅雨里一人行。
愁见滩头夜泊处,
风翻暗浪打船声。
简析: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县)。唐德宗贞元十六年(800)中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唐宪宗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在文学上,他与元稹同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中坚,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反对'咏风雪,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他的诗语言通俗,深入浅出,平易自然,不露雕琢痕迹。其诗刻画人物,形象鲜明,以情动人,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自隋唐以来,诗词的表现形式有了新的发展,为了配合乐舞的音律,形成了一种以文字形式来表现曲意的长短句的诗体,这种诗体在发展中,逐渐脱离了与它相匹配的曲子,而单独成为一种格律化的词调,根据曲牌的韵律来确定它的字句的长短和韵脚。这就形成了丰富多样的词调,《浪淘沙》便是比较早期的词调之一,形式与七言绝句相同,其内容多借用江水沙流来抒发人生感慨,属于本意词一类。这首《浪淘沙》是白居易宦游江湖时所作。青草湖连接洞庭湖,两湖水前后相接,浩淼无际。前两句'青草湖中万里程,黄梅雨里一人行'描述诗人旅途的孤寂,在这茫无际涯的洞庭湖上,孤旅宦游,知音无几,如同人生旅途的漫长孤旅一样,诗人感到孤独无助,心境凄苦。后两句'愁见滩头夜泊处,风帆暗浪打船声',因为孤旅凄苦,怎一个'愁'字了得,而风帆暗浪撞击船舷,声声欲碎,更令人愁上添愁了。词意由远至近,由动至静,而心中的孤旅羁怀,却不因滩头夜泊而稍获宁静。
《清溪放舟图》
画评:这幅绘于宫绢上的上世纪七十年代早期的隐名青绿山水《清溪放舟图》,依据其笔墨特点和艺术风格分析,应为祁大寿先生所作。这幅作品构图明快,笔墨精致细腻,以多变的小斧劈皴法,虚实相间,疏密结合,兼以恰到好处的青绿苔点,将近岸山势的陡峭峥嵘真实地表现出来。形神兼备,气韵十足,毫无僵滞呆板之致。远山赋形,错落有致,层层叠叠,逶迤远去,下有江涛拍岸,渔船竞渡,鹰隼遨游,村舍屋宇,鳞次栉比,在山情水韵中,融入了浓浓的生活气息,使画面新颖别致,生机勃勃。是一幅耐人寻味的好作品。这幅作品,尺幅虽小,但笔墨精到,寓意深远。精美的艺术作品,不在于尺幅的大小,而在于内涵的丰富多彩,所谓咫尺千里,画外有画,令人回味无穷。现今有些画家,作画尺幅越来越大,三五丈已是小品。其实内容空虚,满纸败笔,实在应当多向前人学习,尤其是已故的名家大家,宋元古贤,看看他们是如何遵循传统,恪守墨规,精研笔墨,蕴籍山川之灵气,列张江河之大观,将胸中块垒,化作万千之景象的。让中国传统绘画,在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昌盛之世,放出更加璀璨的艺术光辉。
画家介绍:祁大寿,字小松,号叔万。1922年生于北京。正红旗籍。其父祁井西系30年代著名山水画家。临摹宋元名家山水,几可乱真,人称'鬼才'。祁大寿10岁即从父学画,每画必临,中国传统山水绘画艺术功底极为深厚。16岁即参加中国画研究会,会长为周养庵,会员均系画界名家,如陈半丁、王雪涛、胡佩衡、吴镜汀及祁井西。其所携作品常受指导,也有作品展出。40年代即在荣宝斋、伦池斋等画店挂笔单。解放后加入中国画研究会,一生奋力作画,不慕虚名。
发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外贸名家画作,重大意义何在?
https://www.toutiao.com/i6712724683311022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