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政府希望通过立法解决抗疫措施朝令夕改的尴尬,可能徒劳无功
在新冠危机中,政府的很多抗疫措施遭遇朝令夕改的尴尬,不管是新冠游行禁令,酒精禁令,饭店开业禁令,经常遭遇在新政法院败北不得不终止的窘境。联盟党和社民党正在推动联邦议院对《感染保护法》进行修正,以使抗疫措施具有法律上的保障依据。宪政律师正在草拟草案。但是据德媒的报道,政府的努力很可能都是徒劳的。
新冠大流行以来,德国抗疫措施朝令夕改的尴尬数不胜数,如最近:
杜塞尔多夫必须取消全市范围的戴口罩义务:行政法院谴责该抗疫措施过于笼统,以及和疫情不相称。
萨尔州的纹身店被允许再次为客户提供服务,因为高级行政法院推翻了部分《新冠法令》。
汉堡的一个健身室打官司申诉:法官认为当前强制关闭令“严重”违反职业自由的准则。
巴伐利亚行政法院又推翻了新冠封锁中健身工作室全面关闭的禁令。
而之所以会产生这种情况,之前分析过。请参考以下链接。
链接:新冠&三权分立:为什么德国老是出现抗疫法规朝令夕改?
法院指控新冠抗疫措施不正当或法律上没有坚实基础,因此联邦政府急于更改《感染保护法》(IfSG)。联邦各级政府的抗疫措施都必须以此法为基础。但是,已有20年历史的法律从未预计到这种全球范围内大规模的爆发感染。因此,抗疫规则是否是对基本权利的大规模侵害在法律规定上过于笼统。目前已经通过议会程序推进“第三版民事保护法”。这个计划实际上具有高度的爆炸性和争议性。毕竟,这是自德国成立以来对基本权利的最大限制。
该法案的重点在于:
健康保护与公民自由之间的权衡完全交给了政府,
而不是保留给议会。
如绿党议员Manuela Rottmann认为该提案“拼凑而成”,不适合作为授权依据。
波鸿鲁尔大学的宪法专家,律师Andrea Kießling认为该规定只是政府单方面要让自己的做法合法化。而且,仅仅列出法律中的措施是不够的,立法机关必须明确定义其目标和要求,期限和界限。另外,如果法律草案以目前的形式通过,则行政法院可能会认为修改不充分。如果新法由于本身弱点而再次被联邦宪法法院推翻,就会涌现一大批索赔案,此外,各州政府将不得不像以往一样在脆弱的法律基础上采取行动。
当然,目前草案内容没有公开,所以仍然不清楚在什么条件下政府可以命令出境禁令,什么情况下可以禁止聚会,餐厅必须向客人存储哪些数据以及必须向谁提供数据等等。
特别关键的一点是关于7天每十万居民新增感染率。几位科学家和律师警告不要使用单一数据来衡量抗疫措施。因为单一指标不能保证对情况进行适当评估,还应该包括其他指标,例如重症监护病床的占用数量,感染者的年龄分布或某些职业群体的受影响程度等等。原则上,最好由罗伯特·科赫研究所(RKI)与政府合作制定必要的建议。
萨尔州其实已经通过州议会第一个发布了自己的“新冠措施法案”。法案中确定了抗疫措施的决定性因素是“流行病情况”,需要不断对其进行重新评估。法案说:“对基本权利的限制仅限出于打击病毒传播的必要性,并应定期进行调整。” 除了新感染的数量,还使用了组合标准。例如,包括医疗保健系统的收治能力以及危险人群比例等等。
法兰克福法律学者Uwe Volkmann 称萨尔的法案“内容广泛,远胜于联邦政府想要发起的法案”。但是,如果联邦议院自己决定一项新法规,该州要使用哪个法律就又值得怀疑了。有可能还需要法院先进行判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