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家风景——长在苗寨里的古树

古苗疆绥宁的美丽乡村

(此为专栏配图)

关峡苗寨古树映像

杨向阳 图文

古树洞内为本文作者

在社会经济和现代化日益发展的今天,农村原生态自然环境遭到的破坏越来越严重。然而在关峡各苗寨,还是有许多自然环境保护相对较好的地方。前些日子,作为非专业人士的我专程到湖南省绥宁县关峡各苗寨对域内的古树进行了考察,并拍摄了许多照片。这些参天古树见证着关峡苗寨历史的悠远,折射出苗寨的岁月沧桑。

关峡苗寨古树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是千姿百态,优美得如同身着艳装的少女展示出的婀娜多姿,摄人心魄,让人凝眸顿生爱慕之情;又如伟岸高大的男子巍然挺拔站立,时刻注视和保护着自己的爱人或孩子。还仿佛恋人或夫妻之间久别重逢后的深情拥抱,在娓娓诉说着无尽的相思,诉说着再也不分离;又似一把把巨大的天然遮阳雨伞,为人们遮风挡雨。如果你站在古树下,你会感觉到凉风习习,涛声阵阵,好不惬意,心情倍爽。

映入眼帘的片片绿茵,抑或是整团整簇的绿色都能带给人视觉上的愉悦和舒畅,像是吃了蜂蜜一般,吃在嘴里,甜在心里,久久生津,渗透到心中和骨髓里,让人回味无穷。夕阳下远远望去,苗寨掩映在高大古树之中,炊烟在袅袅升腾,小孩一路上哼着小调,赶着牛羊归巢的吆喝声,院落中不时传来狗吠声,反而显得苗寨村落的幽静,斜阳的映衬为苗寨的倩影蒙上一层金色,一轮小雨后的彩虹横跨其间,好似画家笔下勾勒出的一幅幅民俗风景画、人间仙境图,让人对这些多彩画卷的美艳不由惊之叹之……

作者古树下留影

有的古树像是在列队,等待首长的检阅,又像是列队欢迎远方游客的到来。有的古树树根裸露,延伸四周,树根上青苔覆盖,构成各种图案。有的古树树枝犬牙交错,繁茂的树叶遮天蔽日,犹如伸展开的巨大华盖。有的古树藤蔓缠绕,愈显苍劲。有的古树长出两大枝丫,犹如一个巨大的弹弓……其实,如果你从不同的侧面去拍摄,即是同一棵古树,抑或是同一古树群落,你也会发现它的不同的美和它的美的无处不在,似少女的一颦一笑美,似少女碎步轻盈的动作美,似少女背影的风姿绰约美……总让人似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之感,更有“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之叹,美景不尽,韵味无穷,让人浮想联翩。

一、古树树龄普遍比较悠久。树龄大都在百年至千年之间不等。从我非专业人士的目测来看,许多古树树根裸露,树干空心,表面附有槲寄生植物、藤蔓覆盖缠绕,或是树冠大,枝叶繁茂,或是古树已干枯,但仍巍然耸立等等,无不彰显出关峡苗寨古树树龄之高。

二、古树树种相对比较单一。古树中多以柳树、枫树、柏树为主,有少量的银杏树、桦皮树、橡树、九层皮树等。

三、古树多分布在小河小溪,或寺庙与民房周边。

四、古树树种的分布呈现地域性。小河小溪边主要是柳树、枫树居多,寺庙与民居附近则多以柏树和樟树为主,靠近山边的树种则呈现多样化。

五、古树多以散居或小群落的形式出现,小群落古树一般为几株、十几株,二三十几株不等,最多不超过五十株。大面积的古树群落可以说基本消失。

六、古树小群落分布的村落较多。多分布在大园、四甲、插柳、芷田、文家、茶江、珠玉等几个村落,尤以插柳、四甲、芷田、茶江的古树小群落数量为最多。

七、古树中的树中长树的奇特现象突出,而从古树中生长出来的不是原古树的树种。在考察中发现这一奇特现象比较典型的是关峡定远桥附近、大园、四甲、插柳的几株古树。古树中的腐殖质较多,这给风雨飘吹和鸟儿携带其他树种的种子提供了落床和生长的条件。

八、空心古树多,树冠大,但仍枝繁叶茂,生命力旺盛,一片生机盎然。

九、小群落古树多被槲寄生植物和藤蔓缠绕,说明小群落古树生长的局部生态环境较好,破坏性较小,也彰显周边居民保护意识的增强。

关峡各苗寨曾经有过大面积古树群落,甚至山上的古树也是成片成片地生长。但是建国后的几个时期,森林砍伐和破坏现象十分严重,一是“大跃进”时期,二是文革时期,三是改革开放初期。这几个时期或是毁林开荒,开垦田地,或是为大炼钢铁砍树做冶炼燃料,或是因村里财政困难,砍树为集体创收,为支付村干部工资。改革开放初期的七八十年代,由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山林也分到户,但是法律不健全,农户大量砍伐树木出售以改善家庭经济境况。另外,大量盗伐森林也加剧了古树数量的减少。而长期以来农村家庭使用的能源燃料都是树木柴草,而不是像现在的农村,人们大都普遍使用煤炭、液化气和电力作为生活能源燃料,这种情况在人口密度大和特别集中的村落,因为生产、生活范围小,对森林和古树的破坏性更大。还有一种导致森林古树遭到严重破坏的行为,而这种行为往往被披上合法外衣,这就是不科学的造林运动。这种造林运动之所以不科学,是因为在造林之前把山上树木柴草全部砍光,树枝杂草烧掉,把原有树木的树根挖掉,再种上某一单一树种,从而使自然生长的原始森林、原始次森林和各种名木古树遭到毁灭性的破坏。

有鉴如此,如何保护现有森林古树,发挥其可持续发展的最大价值,为子孙后代留有一片绿色,不仅仅只是政府,也是我们平民百姓亟待思考的问题和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古树被称作神树,这种被神化的色彩,使得人们心存畏惧感,不敢轻易去砍伐古树,怕遭报应。关峡苗寨这种苗文化对古树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

二、关峡苗民民风淳朴剽悍,人少地宽,人口分布相对分散,获取生活食物的来源多,易养活人口,不必以牺牲森林为代价换取生活用品,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相对也就较小。

三、关峡苗寨长期以来经济文化和交通相对落后,造成与外界的联系相对闭塞,对林木的砍伐和运输不便,客观上对生态环境和古树的保护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四、随着时代发展,政府对森林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和法制的震慑作用,加上苗民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增强,封山育林,严禁砍伐。

五、随着改革开放,成年男女外出打工务工的越来越多,家庭经济收入增多,经济条件有相当大的改善,越来越多的家庭的生活能源发生了变化,由原来单纯地燃烧树木柴草,发展到主要使用煤炭、液化气和电力等能源,从而使得森林生态环境破坏的频率和程度大大减少。

六、从上到下对关峡苗寨特色文化保护力度和重视的程度越来越大,与之相配套和映衬的苗寨周边森林古树和生态环境必然要予以保护。

关峡苗寨的古树是关峡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开发和利用关峡苗寨苗文化,保护好关峡苗寨古树应是其重要配套措施之一。在开发关峡苗文化中,应秉着长期规划,持续发展,弘扬传统文化,发掘特色文化,以文化促经济,以文化促发展的原则,各相关部门和当地百姓不能目光短视,不能只图短期经济效益,个人利益不能影响、阻碍,甚至损害集体整体利益的发展。因此,各相关部门和当地百姓应集思广益,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协调好文化发展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开发和利用好关峡苗文化,改变传统思路,拓宽视野,根据关峡苗寨的乡情,走与其他地方的不同的发展思路,结合关峡苗寨域内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的开发,充分发挥绥宁特别是关峡苗寨影视基地的作用,吸引游客,发展关峡苗寨乡村旅游事业,形成一定规模的关峡苗寨域内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旅游环线。笔者认为这不失为一条可行而有效的好思路。

本文作者:

杨向阳,男,苗族,大学本科学历,历史学专业,绥宁一中高级教师,中共党员,2001年成为湖南省教育学会会员。湖南省苗学学会会员。从教25年,长期担任班主任工作和高中历史教学工作。

欢迎各界人士来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