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警告大臣:密折不是告密,别跟我瞎整

说起清朝雍正皇帝,很多人印象里,就是他很勤政。

到底多勤呢?

据说在位期间,每晚只睡四个小时,在奏折上批的文字,多达10000余万言。

这是个什么概念?

如果印成《红楼梦》那么小的字,也要印十多本。

不过,很多朋友所知,也就如此了。对他奏折里会批些什么内容,不甚了了。

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他的一次朱批,这次批示,跟密折相关。

那么,首先要搞懂,何谓密折?

此事起于康熙时,即大员外放时,皇帝送他一个盒子,盒上有锁,钥匙嘛,皇上与大臣一人一把。到了地方,可把重要的事情写在白纸上,封于盒内,不走寻常驿站,而由其亲信、家人送到宫中。皇帝看过,御笔亲批,退回大臣处。整个过程中,就只有两人知道。确实做到了极为秘密。

(密折)

密折本是赏给大员们的特殊待遇,但到了雍正时代,他将此事扩大化,可密折奏事的大臣多了不少。据专家们统计,在他一朝,前后有1200余人。比起康熙后期多过十倍。

不过,若注意到他在位13年,清朝又那么大,实际上,能够享此殊荣的,并不多见。

搞清了密折的概念,接下来,我们就用实例来说明,在雍正心中,理想的密折应该是怎样的。

雍正元年八月初五日,福建布政使黄叔琬因雍正赐了他一件康熙用过的御宝,极度感激之下,写了封奏折。

奏折多是套话——

奏为恭谢天恩事:窃臣一介庸愚,至微极贱,荷蒙皇上破格擢用,跪聆圣训指示周详,又蒙恩许奏事;复荷钦赐圣祖仁皇帝御用宝物,异数殊恩,逾分已极。小臣感愧情深,惟有勉力清白,尽心职守,以仰答皇上天恩,即以上报圣祖天恩于万一耳。

从套话里,我们可以看出两点——

其一,他被特许密折奏事。

其二,雍正赏了他先皇旧物。

不过,雍正的朱批并未及于第二件事。

他是如何回复的呢?

——虽许汝奏折,不可因此挟制上司,无体,使不得。若督抚有不合义处,只可密密奏闻。

也就是说,虽然我给了你特别的权利,但你不能滥用。不要以为这是密折,只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就以这个权利来要挟上司。让他对你有所忌惮,甚至怕你,乃是不识大体,有违下级本分。千万不能这样做。如果你跟总督、巡抚有意见不合的地方,无法协调好,才可以向我密奏。

——向一人声张,亦使不得。

这是密折,必须自己写自己誊,绝不能假手于幕僚食客,绝不能让别人知道。否则,就称上不密了。哪怕最为信任之人,谁知道会不会讲出去呢?

——一省没有两个巡抚之理,权不画(划)一,下重上轻,非善政也。

虽然你是布政使,虽然你有密折奏事之权,但你要知道,你毕竟是人家的下属。巡抚做什么,布政使做什么,这都是有规定的。你可别以为自己能够密奏,以为跟我亲近,就能逾越自己的权限,把自己当“影子巡抚”。打破已有的规矩,以下克上,此乃坏事,对老百姓绝无好处。

——尔可凡事与督抚开诚,就尔所见呈知上司。若有徇私不法之举,有实凭据之处,方是尔当奏之时。

虽是密折,也有程序。那就是你见了什么不合理的事,先要跟上级报告。如果上级瞎整,且你握有实在的证据,才可以密奏。否则,就打破了上面所说的权不划一,反把我给你的权力,想拔头筹,当成邀功请赏的工具。

(清朝剧照)

——至于寻常地方事宜,与督抚共见同行之事,非尔奏之任也。

为何要有密折?一点小事我需要你密折来奏吗?你们处理就好了,否则,养你们这些总督巡抚布政使做什么?我大清朝钱太多吗?只有那些重大的事,才需要上奏。

——奏不可频,恐尔上司疑忌,于尔无益。尔但实心勉力,秉公效力,朕自知也。特谕。

奏不可频其实跟上面几句是连起来的,要奏就奏大事,小事总来瞎BB,我也没空搭理你。何况,天天写报告,脸上总会有反应的,你老大也是戏精,难道会看不出来?巡抚和布政使不合了,必然祸及百姓啊。

看完这些,可以知道,在雍正心里,密折不是密告,别把它当成自己的梯子;没事不要瞎写,要写就写大事。

(清朝剧照)

不过,我们注意到,这是雍正元年的事。他卡得比较严。到了后来,又是怎样的情况呢?会不会滥用?

我想,肯定是有可能的。毕竟,总督巡抚布政按察,总会有矛盾啊。手有密折,不用过期也会作废。

所以有些历史记载在说雍正节俭时,提到他告诉大臣,你们写密折,不要一次就写一件事,可以几件事一道呈上来。

实际上,这话表明,密折滥用的口子,已经开了,而且,他也默认了。只不过,让大臣们省点路费罢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