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岁女孩拯救非洲百万儿童的生命:尊重孩子的梦想,是每个家长的必修课
在你的印象里,一个5岁的孩子,能干什么呢?恐怕不熊就应该谢天谢地了。但是一名叫凯瑟琳的5岁小女孩,却用自己的努力,拯救了非洲百万儿童的性命……
2006年4月的某一天,5岁的凯瑟琳看到了一个非洲纪录片,片中说非洲平均每30秒,就有一个孩子因为疟疾而死亡。
5岁的凯瑟琳蜷缩在沙发里,板着手指数数:一、二、三……三十,当她数到30时,一脸惊恐的对妈妈说:“妈妈,一个非洲小孩死掉了,我该怎么帮助他们呢?”
凯瑟琳和妈妈开始上网查询非洲疟疾的相关资料——
“疟疾真可怕,小孩得到疟疾很容易没命。”
“那小孩为什么会得疟疾?”
“疟疾是靠蚊子传染的,非洲蚊子太多。”
“那怎么办?”
“现在有一种泡过杀虫剂的蚊帐,有它就可以保护人不被蚊子咬。”
“那他们为什么不用蚊帐?”
“因为这种蚊帐对他们来说,太贵了,他们买不起。”
“不行,我们必须要做点什么!”
几天后,妈妈接到了幼儿园老师的电话,说凯瑟琳没有交点心费。晚上妈妈问凯瑟琳钱去了哪里?凯瑟琳说:“妈妈,如果我在学校不吃点心,平常不吃零食,也不再买芭比娃娃,这样够不够买一顶蚊帐呢?”
妈妈带着她去超市,花10美元买了一顶大帐篷,足够4个孩子使用。然后她们给非洲的慈善组织打电话,看看如何把帐篷送过去。巧的是,她们找到了一个“Nothing But Nets只要帐篷”协会,该组织专门给非洲孩子送帐篷。
凯瑟琳亲手把帐篷送了过去,一周后她收到了“只要帐篷”协会的感谢信,信中说凯瑟琳是年纪最小的捐赠人,只要她能捐10顶帐篷,即可获得奖状。
自那以后,凯瑟琳求妈妈带她去跳蚤市场,把自己的旧书、旧玩具、旧衣服拿来卖,卖了钱好买帐篷。
就这样,为了实现女儿救助非洲儿童的梦想,凯瑟琳一家人全体总动员,协助凯瑟琳卖旧物,制作海报和奖状,号召邻居一起贡献爱心。就这样,凯瑟琳很快便筹到了钱,买了10顶帐篷寄到了非洲,还被“只要帐篷”协会封为“蚊帐大使”。
自那以后,凯瑟琳受邀到教堂演讲,她还给贝克汉姆、比尔盖茨等世界精英写信,希望他们能伸出援手,帮助非洲儿童……
2007年11月5日,比尔盖茨基金会宣布:捐三百万美元给“只要蚊帐”协会;
2008年9月,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请来联合国基金会、联合国难民事务专员办事处代表、NBA前主席David Stern,各方达成协议:向坦桑尼亚、苏丹、乌干达、肯尼亚等非洲国家27处难民营的63万多的难民,长期捐赠防疟疾蚊帐;
凯瑟琳在短短2年时间内,筹集了数十万美元购买帐篷运往非洲。她还录制影片,翻译成各国语言,发到网上进行号召。
数百万非洲儿童的生命,因为一个5岁小女孩的梦想,得到了保护。
很多孩子的梦想,看似遥不可及,但只要我们愿意相信,并为之付出努力,这个梦想就有可能实现。
壹
今年夏天,广东韶关女孩林玥报考了成都一所大学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父母却极力反对,认为女孩子以后最好干一份安稳的工作,要求她去读护理专业……
长期以来,等级制度在我们的心中根深蒂固,导致很多人将社会职业也分成了三六九等:认为体力劳动者低人一等,认为坐办公室的工作才体面,认为赚钱多的工作才是好工作。
而当孩子的梦想与所谓的“好职业”标准相违背时,有些父母就会加以否定,甚至嘲笑。这不仅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还会影响孩子健康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
那么,外国人又怎么对待孩子的职业梦想呢?
在美国的幼儿园,常常会安排职业体验课:老师带孩子去参观消防局、警局等,让孩子很直观地去了解一门工作。
幼儿园的教室里,还会有各种情景布置,有银行、医院、超市……孩子们在一起扮演各种角色,理解职业的内涵。
他们还会定期请某种特定职业的人来幼儿园,给孩子们介绍他们的工作。比如建筑工,会带来各种工具和模型,让孩子明白,每一个工具是怎么用的,每一种车都有什么用途。
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不仅玩得很开心,还能对每个职业有所了解,并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感受去为自己未来的职业做出初步的构想。
反观国内,有些家长把工作的高低贵贱分得太清楚,并把这种观念灌输给孩子,更有甚者,有些家长会当着环卫工的面对孩子说:“你如果不好好学习,就和他一样扫大街!”
我们都应该明白:职业不分贵贱,孩子再小的理想,也值得被尊重。父母理解和支持孩子的理想,是给予孩子人生最无私的爱。
贰
著名德育专家赵炳红曾经说过:“梦想是一种动力,梦想内在的激励机制,有助于孩子其他方面的发展,比如不断地完善自己,克服遇到的困难等等。”
有梦想的孩子就像开了挂一样,面对困难越挫越勇,开动脑筋全力以赴,激发出无限的创造力。
Professor之前听过这样一个小故事:
妈妈在厨房洗碗,听到小孩玩耍的声音,对他喊道:“你在干嘛?”
小孩答:“我要跳到月球上!”
妈妈听了,没有给孩子泼冷水,而是微笑说:“好,不要忘记回来喔!”
这个小孩就是阿姆斯特朗,后来他成为地球第一位登上月球的访客。
当然,我们的孩子将来或许做不成阿姆斯特朗这样的伟人,但如果父母们能像这位妈妈一样,充满智慧地保护孩子的热情与好奇,就可以让孩子那天马行空的梦想得以自由的延伸。
所以,当孩子有了看似不可思议的梦想时,爸爸妈妈们不要打击他们,请多给孩子一些鼓励,谁又能确保梦想一定不会实现呢?
叁
每个爸爸妈妈都有一套自己的教育经,但有的教育理念也许会不小心扼杀孩子的兴趣爱好。
比如,看到孩子在纸上、墙上乱画,家长连忙制止并予以批评,这可能会让孩子失去对画画的兴趣。而孩子的兴趣爱好,正是激发孩子梦想的直接动力。
从最初的感兴趣,到逐渐接触,发展成一种愿望,最终成为梦想,这其实是个循序渐进、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
《乔纳斯与海》——是由第41届多伦多国际儿童电影节最佳动画短片《JONASANDTHESEA》改编而成的绘本,它的主人公乔纳斯,就是在童年时期,第一次接触到了那片最终让他魂牵梦萦的大海——
乔纳斯第一次来海边,他听到了某种声音,便从婴儿车里跳出来,跑过沙滩,见到了浩瀚无垠的大海。
乔纳斯在水里摇摆着,他猛地明白:“我是属于这里的,我属于大海!”很多时候,梦想就是在这样一个瞬间,悄悄地萌芽了。
作为父母,我们不能以成人或世俗的眼光与思维去随意阻止或扼杀孩子的梦想与行为。
正如著名作家毕淑敏所说:“尊重孩子的梦想,让孩子一生幸福,就是最大的成功!”
Professor点评:
当父母开始关注孩子的天性、关心他的内心需求时,成绩、成就等都会变成顺其自然的事情。因为家长不会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所谓成功但不快乐的人。
因此,面对孩子的梦想,父母们要做的是尊重它,鼓励它,支持它,静待孩子梦想花开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