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治娥作品《感恩》

感   恩
        文/刘治娥     
父亲是镇里的电工,每天在各个村子里穿梭检查,总是有做不完的事情。那时镇上还有不少村子还没用上电,负责指挥架设高压线,安装变压器这种事情自然少不了父亲。有时麦收的时候哪怕我家麦子烂在地里他也是工作第一。
在我的记忆里父亲没有节假日, 没有休息天,只要有人有事找他 ,哪怕半夜也会第一时间赶过去。所有的家务,农活都落在母亲一人身上。加上父亲经常喝酒,所以俩人吵架是家常便饭。
家里人口比较多 我们兄妹四个,加上奶奶 ,姥姥,一共是八口人的土地,那时没有机械 ,只能靠人力。繁重的农活压在母亲一人身上 ,还有四个正长身体的四个孩子的吃饭。
我们兄妹四个很小就能帮助母亲做活。据说姐姐六岁就在家做饭,十三岁开始挑水。
我家的水桶是父亲亲自为我跟姐姐定做的小水桶。父亲心灵手巧 ,那种白铁制作器具,比如水桶,喷壶,烧水壶,甚至盛酒的锡壶父亲都会做。
我是十四岁开始挑水,每天下午放学,挑水是我跟姐姐要做的第一件事。夏天还好点,直接去接石头缝里流出来的泉水就可以了 。
但到了春天是缺水的季节,我们就要到很远的水井去挑水。村北头的那口水井深大约三十米 。拔水的时候姐姐在前我在后合力拔水。开始每次只能拔半桶。后来慢慢的长个了,才敢拔一整桶。一个十四岁的孩子站在三十米深的井沿上用力拔水,这要是现在是不敢想象的。
拔水是要有技巧的,不会的话水桶是不进水的,只能漂浮在水面上。尤其是水桶里只进半桶水的时候那就更麻烦。那样的话水桶就会直立立的漂浮在水中,更不容易歪道。
有时为了把水桶装满水,累的满头大汗。碰上好心的大人就帮我们拔水。那时心里是很高兴的。现在家家吃上了自来水 ,再也不用挑水了。
一到了春天下午挑水的人就像赶集,两个村的人吃同一口井的水,最远的要走六里路挑水。体力好的男人一口气能把水挑回家,但体力差的尤其是女人,中间就要歇息几次才能把水挑到家。但就那样艰苦的条件下,我跟姐姐把家里的花浇的非常旺盛;还把菜地里的黄瓜,西红柿做到最早结果。那个时候的黄瓜西红柿真的是摘下来就吃,估计摘下来的黄瓜蒂都还没滴下一滴水就上餐桌了。那才是真正的新鲜。
我们兄妹四个力所能及的帮妈妈做农活,那时村里人都叫我们童子军,姐姐也就十几岁,妹妹只有八九岁。我们都背着比自己的后背大很多的重物。或是麦子, 或是地瓜  ,或是玉米, 或是柴和 ,或是山楂 , 或是柿子,……那时最羡慕的就是别人的爸爸一次能往家运很多的东西,而我们四个一次运的东西不如人家爸爸的一半。
每次不管麦收,秋收 ,还是秋种 ,看到他们都完成地里的农活在玩的时候,真是羡慕。
每年最后完成农活的大概总是就那三五家。一家是家里只有七个女孩 , 父亲看不见 ,母亲在智力有些缺陷。那时候没有男劳动力是很累的。他们家下午两点之前就没吃过午饭。我跟他家的老六同一个班级,在我的记忆里她从来没有正常到学校过,每天都是迟到一节课甚至两节课,因为她要干活。现在他们姊妹七个也都有了自己的幸福家庭,有了自己的生意,有了自己的企业。每到节假日走娘家的时候我们偶尔还会聚聚。
另一家是父亲有肝炎,干不了重活 ,孩子还小,记得他们最大的比我妹妹还小好几岁。全部的农活家务都在那家的母亲身上 。据说三个孩子长大混的都很好,尤其儿子,自己找个懂事通事理的媳妇。这在当时农村是很了不起的,那时没有自己找对象一说, 都要经过媒人撮合的。应了那句老话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还有一家就是家里的母亲是个疯子,父亲既要当娘, 还要当爹, 还得干农活。还要做饭,当时仅仅做饭这个事足以让一个男人很为难。那时不像现在,有钱可以买现成的,那时是没有的。我们那里的主食是煎饼,摊煎饼这种事在我们那里是女人的事情,所以家里要是没个女人连正常的饭都吃不上。据说这家两个儿子, 一个被叔叔接到了部队当兵了,混成了部队军官 ,另一个找了同村的漂亮闺女。
我们稍微大点的时候 ,我们四个的力量就大大增加了 ,被别人称作大部队。妹妹负责做饭,我跟姐姐打前锋,弟弟候补, 母亲带队。父亲总是很忙,还是在六十多个村子巡查处理各种电方面的事情。
父亲偶尔在家休息,我们既高兴又害怕,高兴是因为父亲在家, 害怕是怕我们的打闹会让父亲训斥。父亲的训斥是很特别的,他从不大声吼我们,他只需要抬起头看我们一眼,我们的吵闹声就会戛然而止。
最大的姐姐跟最小的妹妹差六岁,所以打闹是家常便饭。尤其我跟姐姐。
我跟姐姐差一岁,姐姐只知道分担母亲的负担, 而我就知道贪玩,为此我们经常打架。但我在体力上不输姐姐,所以对姐姐的管教我是不服的。我俩从小吵架也最多。但姐姐永远都是姐姐,再吵都是姐姐,我总是说我姐姐是我母亲的典型代表。她牵挂着所有人。奶奶 姥姥,父母,我们三个,叔叔,婶婶 叔叔家的两个弟弟,姨,大姑,三姑,远点的姥姥……凡是有点血缘关系的她都挂着。唯独忽视自己。这也是我最生姐姐气的地方,现在身体也不好,看着她身体不好心里很难受。
父亲从来都是板着脸 ,跟我们说的话就是告诉我们要做的事情。他让我们做的事情我们从不敢怠慢,生怕惹他生气。他生气的时候不会打我们,他就会自己去做让我们做的事情。一句话,谁都不用了。
记得一次他要我做一个凉拌黄瓜 ,我接到指令后转身交代妹妹去做 。这时他默默的拿起黄瓜,自己做了,我跟妹妹吓的互相看看,以后有事情再也不敢转托别人。
电工, 过去是被称作电老虎的,就是惹不起的意思,不像现在国家实行了彩虹工程。所以每天都会有人招待酒菜,十有八九是要喝醉的。每天晚上最期盼的就是看见父亲回来了。有时实在很晚了,只能去睡觉。
那时家里的房子太挤,我跟姐姐是跟随奶奶在另一个家睡觉的。每天早上,从奶奶家回家的时候就会仔细寻找通往家的土路上有没有自行车咕噜印。有咕噜印就证明父亲回来了。
父亲有个特点就是从不在外过夜 ,哪怕回家后就到了上班时间 ,他也要回家。记得有一次下雨,下了整整一夜。那一夜我侧着耳朵听着外面 ,生怕他回来听不见,有时屏住呼吸听一听 但只有滴答滴答的雨声。我不敢表现出一丁点的急躁,我怕这样的情绪一旦表现出来 ,就会蔓延到无法控制 ,继而影响到母亲的情绪。我知道母亲心里也很着急。
就这样在焦躁的等待中不知道什么时候睡着了。突然睡梦中我听到了弱弱的吧唧声,那种鞋底夹杂着水的走路声。我激灵一下爬起来,我知道父亲回来了!是走回来的!我带着欣喜跑到阳台 真的是父亲。
由于是初春,父亲穿着一个绿色的军大衣,绵绵的春雨悄无声息的全部吸收在了厚厚的大衣里 。父亲就这样驮着重重的大衣 一步一步的走回来了,回来的时候父亲是清醒的,徒步走了一晚上,酒可能也就醒了。
看到父亲的那一刻,那种一块石头终于落地了 那种感觉至今记忆犹新。
父亲也有不喝酒早早回家的时候,每到这时候,我心里无比轻松 ,高兴的有点雀跃。
不喝酒的时候父亲就会顺手拿个镰刀,房前屋后转一圈,哪个地方该修,他就会修整一凡。
父亲的脑子好用,总会想到一些别人想不到的东西。为此想到了好多赚钱的方法,最典型的一次就是我们那里的山楂不值钱的时候,他就知道将来有一天山楂会很贵。山楂树苗一定很火,要知道那时的山楂树都用来烧火。父亲就让母亲大量的载山楂苗,此举还招来了村里人的痴笑。但结果真的大赚了一笔。在1983年左右筷子粗的山楂苗卖到了12元一棵,还要走关系才能卖给他。所以我最佩服的人就是父亲 ,粗中有细,脑子灵活,点子多。
在我童年记忆里母亲跟了父亲除了干不完的活还要跟父亲生气。跟父亲生气不仅仅只为喝酒,父亲宁愿牺牲自己的利益也要帮朋友的,为此母亲没少跟他生气。四个孩子当中我跟弟弟继承了父亲这个特点。
在当时的意识里母亲是不幸的。直到我们兄妹都大了,经济条件也好了,每隔一段时间父亲就会买回家猪头肉 那时候是母亲最愿意吃的,我们小的时候根本没有钱去买肉,偶尔买一回肉四个孩子就跟四个老虎,母亲总是说不爱吃。
父亲给母亲买肉回去  ,跟母亲一起的带孩子的妈妈们就会投来羡慕的目光。那个时代买肉吃还算是奢侈的,父亲毕竟有工作,经济比单纯种地的要好很多的。
母亲嘴上总会有各种抱怨,但父亲要是喝醉了,我们伺候不到位母亲就会埋怨我们。现在我才明白母亲对父亲的感情。
父亲的喝酒在十里八里是有名的,母亲每年都会把家里仅有的十几斤地瓜干去给父亲换成白酒。小的时候我非常不明白母亲为什么这么做,为什么都吃不上饭了还要去换酒。现在我明白了 ,那是父亲喜欢喝酒,为了让他开心。就如我老公,每次抽烟我都会制止,但在外面碰到好烟我会给他带回来。接过烟的那一刻 ,如获至宝的欣喜,就像个得到糖果的孩子。
父亲对母亲的感情也是直到后来我才理解。
父亲是在我爷爷四十多岁的时候生的,从小娇生惯养,什么活都不会让父亲做。不会干活这在过去是很不吃香的 。那时干一天活是记工分的,别人都是十分,而父亲只有九分,村里人是看不起只有挣九分工的父亲的。母亲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跟了父亲。
父亲不善言谈, 更不会花言巧语,但我们偶尔也会听到父亲在似醉不醉的时候说,这辈子谁都不欠,唯一欠的就是母亲。我知道这是父亲内心的真实想法
现在早就没有了繁重的农活,但母亲依然不轻松,她要照顾做轮椅的父亲。父亲由于常年喝酒,那一年突发脑出血,经过了九十多天的治疗。
出院后的父亲性格大变,不再那么严肃,变得爱讲故事,我们也喜欢跟他开玩笑。开到不愿意听的他就会拿起拐棍准备打人, 我们都知道他那是吓唬人的。唯一能让他下得去手的就是谁让母亲生气了,他是真的打。
有时母亲去城里有事,吃饭的时候父亲都要等母亲回来再吃。我们怕他饿坏了 , 每次都要哄着他吃饭,最管用的一句话就是你不吃饭,俺娘回来会生气。往往这时父亲就会乖乖的吃饭。
岁月流逝, 很多东西都在改变,不变的是父母的感情依然。

作家档案
    刘治娥,潍坊青州人,1970年10月出生,专业护理,后举家迁到黄岛,做过保险,做过生意,喜欢看书,喜欢田野。同情孤儿、孤寡老人,现从事POS机销售,想把愿望通过文字表达。内心,把自己初中到成熟要写一本一个普通的喜欢做梦的女孩到不安于现实,到踏实享受幸福的普通女人的经历。

投稿说明
        1、本平台欢迎微信公众平台原创文字,体裁包括:诗歌、散文、杂文、短篇小说。
          2、投稿必须以“文章+体裁+作者简介+照片”的方式投稿,投稿邮箱:                                                   1146596930@qq.com
         3、投稿必须关注“作家驿站”微信公众号zjyz5225,并加主编微信ygx5225,以付稿酬。
          4、稿费支付方式为: 赞赏总金额的60%,赞赏费低于10元(包括10元),无稿酬。
          5、稿酬支付日为文章登出7日后,请及时与主编联系;超过稿酬支付日,视为主动放弃。
          6、请勿一稿多投,文责自负。
 特别说明
           1、因为“作家驿站”,初学者可直接注明,视情况帮助和推荐往平台及纸刊发表,或入 作协。
           2、本平台刊发文字,随时可往《神韵》、《百姓瞭望》报纸推荐。
重要启事
     本平台拟出版文集《作家雅文》一部,所有文学爱好者皆可投稿,入选者每页认购文集2本;文集暂定价:45元/本。择优选用,稿满为止。来稿请标明“出书投稿”,否则当普通投稿。入选者全部颁发《作家驿站》优秀等级证书。
     投稿邮箱:1146596930@qq.com  
     总编微信:  ygx5225(投稿必加)

    

                     《作家驿站》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zjyz5225,关注我们吧!
(0)

相关推荐

  • 在漆黑的夜里赶路,牵挂可以赶走恐惧

    姐姐告诉我们说,母亲在拔菜的时候不小心摔了一跤,手肿起了老高,姐姐想要带母亲去拍个片确认一下.母亲不愿意,姐姐只好求助我们. 大嫂一个电话回去,母亲妥协了,听从安排去做了检查,发现是桡骨骨折了,安排住 ...

  • 冬日

    冬日黄昏,我想用小火炉烫黄酒,自酌两盅.想起从前时候,母亲也在自家屋子里用小火炉暖酒给父亲喝.炭火红红的,映衬得母亲的脸也是红红的.那时候的每天晚上,父亲喜欢喝上二两白酒.特别是漫漫冬夜,似乎唯有一杯 ...

  • 一个中国普通家庭的一生

    " - 本期故事关键词:父母 - 我的父母是地道的农民,却是颜色不一样的农民,有着中国农民传统的勤劳淳朴,这是他们的底色与本色,又少了那些斤斤计较,更多了一分善良与宽容,有着知书达礼的良好教 ...

  • 刘治娥作品《深处》

      深   处             文/刘治娥 走进宝贝的房间,看她已酣然入睡,我轻轻的把门带上退了出来.这是我多年的习惯,每天都要等到孩子入睡 ,我就会检查一下看这一天还有什么想做但还没做的事情 ...

  • 【120】第二届全国教师文学作品大奖赛刘春娥作品

    刘春娥的诗 刘春娥(江苏) ▌我还可以这样 我还可以这样 光阴是这样匆忙 刚刚酿制好迎春花的金黄, 樱花的温柔,一两 以及蛙鸣的葱绿 一块一块地晕开 五月就走向了田间 人们在这里躬身,与阳光和风 交谈 ...

  • ​【佳作欣赏】| 魏月娥作品:小公园

    我所说的小公园在我们小区西北一角,一块巴掌大的地方.说实在话,把它称作公园实在有点牵强,但是花草树木,健身器材,长条座椅,弯弯曲曲石砌的小路,绿油油的草地,都是园艺师良苦用心的结晶,还是叫小公园合适吧 ...

  • 【温柔雨丝】| 魏月娥作品:疯女人

    小城很小,方圆不过十里,东边有人打个喷嚏,没准西边的人就听到了. 每天早上七点多,金色的阳光唤醒了沉睡中的小城,急匆匆上班上学的人群汹涌而出,之前还很冷清的大街上车水马龙.十字路口,人人脸上一副焦急的 ...

  • 【温柔雨丝】| 魏月娥作品:老爸的菜 老妈的花

    老爸老妈当了一辈子农民,老了老了,干不动了,就在自家的院子里打起了主意. 八十多岁的老爸弓着腰,一边整理院子,一边说:"先在院子的边边角角种几棵花椒树吧,不影响屋里的采光,又能吃上花椒,你说 ...

  • 【温柔雨丝】| 魏月娥作品:核桃情

    在农村长大的孩子,那个没有打核桃,拾核桃,剥核桃仁的经历呢. 白露的到来,预示着核桃成熟了,大人小孩蠢蠢欲动起来了,蓄积了好久的力量即将派上用场.白露前的集市上是最热闹的了,比平日里多了些卖竹竿的,这 ...

  • 【温柔雨丝】| 魏月娥作品:表弟

    表弟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他和哥哥是双胞胎,他们俩一前一后,中间就隔了那么几分钟,从娘胎里出来.由于奶水不足,哥哥留在妈妈身边,表弟被无奈地送走. 表弟的舅妈刚刚生了孩子,孩子不幸夭折,奶水多到涨奶.表 ...

  • 【佳作连载】| 魏月娥作品:我的小姨(结局)

    四 八十年代,小姨的孩子们长大了,在小姨的坚持下他们大都读完了初中.日子宽裕了的人们,家家都新盖了亮堂堂的新房,小姨看着破旧的不成样子随时可能坍塌的土窑洞,心中蠢蠢欲动起来.自己家虽比不得别人家,买不 ...

  • 【佳作连载】| 魏月娥作品:小姨之三

    上期链接:[佳作连载]| 魏月娥作品:小姨(二)   嫂子的脸拉得越来越长,阴云密布.十八岁的小姨继续打理着这个家,她不敢和嫂子顶嘴,虽然有时候泪水在眼眶里直打转.小姨已经强烈地感觉到自己在家的地位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