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志军作品《看 电 影》(纸刊备选)


       本平台为:
       《乌苏里江.绿色风》《知青文学专号》杂志选稿基地

  看 电 影
    文/盛志军
我天生愚钝,记事迟,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我十岁左右才晓得人世间的一些事。那时,买粮要粮票,买布要布票,买油要油票,买肉要肉票,甚至买火柴也要火柴票,极度的物质匮乏同时也导致了人们极度的“精神饥渴”。人们白天“战天斗地”“批林批孔”,晚上有时只能坐在煤油灯下打瞌睡或扯些咸淡,有时干脆把自己放倒在床上呼噜。书籍被“除四旧”除掉了,再说有书也没几个能识字的。《毛泽东选集》却是每家必备,“最高指示”充斥每家每户的门板、神龛以及人们的口头。当时唯一能解一点精神饥渴的是看露天电影。全公社十余个大队百把个生产小队,却只有一部放映机,今天到杨嘴,明天到金湾,后天到荣峰,大后天到洪狮……哪个地方能放映一次电影,像看日全食那般稀罕。有时大队书记们为争夺放映权,不惜争得面红耳赤、吹胡瞪眼、捶桌掀凳,甚至拳脚相向。
得知今天要在某地放电影,消息传得比“消息树倒了”还快,四邻八乡不用多大会儿功夫就妇孺皆知,人们就像过节般兴奋起来,“战天斗地”精神更足,“批林批孔”劲头更大,巴望天快黑看场电影。东道主派青壮劳力早早把几大木箱放映设备用船或拖拉机运来,选准一块大片平坦点的空地,或禾场,或村头,或村尾,有时还在村中,并排间隔二米余栽上两根高高的木柱,把镶了边的银幕挂在上面。天将黑,人流从四面汇聚在放映点。附近村民搬来凳子坐在前面看,远村的只能站在后面和两旁。孩子们就有点不同,有的猴一般攀树挂枝着看,有的爬到草堆顶上罗汉似地坐着看,有的还“飞”上人家屋顶上“鸟瞰”。其实放映的电影没什么新鲜的:《地道战》《地雷战》《渡江侦察记》《南江村的妇女》《奇袭》《卖花姑娘》《英雄儿女》等。有时一部片子尽管看过多遍(我曾把《英雄儿女》看过十七遍,王成拿爆破筒跳入敌人堆的英雄壮举还时常在眼前闪现,“向我开炮”的呼叫还时常响在耳边),但人们还是乐于不厌其烦地看。说白了,一是不看,太觉得无聊;二是来看,图个热闹。中老年人在换片(一卷放完的空隙)的两三分钟时间,扯几句家常,说几句笑话;青年男女在放映中明抛一个媚眼,暗捏一下玉手是常有的事,很多夫妻就是在露天电影场相恋上的。
    七十年代末,改革春风席卷大地,精神文化的春笋也在各处冒芽。露天电影还在放,而次数逐渐少了。城里(新堤镇)已有两家电影院,正在放映被“四人帮”压制了近二十年的《洪湖赤卫队》。票价虽只两角钱,而在当时算是贵的了,看的人爆满,很多人都买不到票。当时如果有个亲戚在电影院工作,就像现在有个亲戚在国务院为官。有天我起了个大早步行十几里来到新堤,还是没买到票。然而就这样回去心犹不甘,我便像黄鼠狼绕鸡窝转似的绕电影院转圈,最后从后院的很高的一陡墙上翻了过去,站在走廊一旮旯里看着已放映了一大半的《洪》片。可没看两分钟,我就被戴红袖装的“清查”出来,要罚两元钱,而我浑身的行头都值不到两元钱,结果是交出已揉得走了样的买票的两角毛票才让我“出院”。两分钟等于两毛钱,我心疼得不想回家,一个劲想去投江。
    真正使农村露天电影退出历史舞台的是电视、网络的普及。中外电影比撒哈拉大沙漠的沙粒还多。人们摁一下开关或弹烟灰似的弹一下鼠标,各种声色浓艳、勾魂摄魄的电影飒沓而至,人们足不出户就可获得声色的满足,不必再去光顾露天电影了,更不必冒着罚款的危险翻墙越院溜进电影院去偷窥了。在露天电影逐渐消亡之时,洪湖电影院还是很火了一段时间的。人们物质财富的增加促进对精神追求的欲望增强,人们进城不看电影,心里好像就少了点什么。时隔不久,电视、网络的大潮一来,新堤镇两家电影院也就相继倒闭。有“洪湖第一支笔”美称的李楚力先生那漂亮的“洪湖电影院”五个红色大字至今还赫然醒目,而字底下的电影厅没放映电影,“放”的是各种优质品牌的衣服——改“美迪服饰广场”了,就像“洪湖路易·艾黎图书馆”几个字还没褪色,而底下却一度变成富丽堂皇的“杜康大酒店”一样。
    露天电影在我们乡里彻底消亡了。目前大城市里电影院还“活”着,那是城里人讲身份,讲排场。电影明星、大牌导演把城里人“炒”烦了,他们才买张票去光顾一下,以显示自己很有文化品味:瞧,我们享受高雅的电影文化。城里人的虚矫之态可见一斑。
    美国文化传播学者波兹曼有一部声讨影视文化过剩的著作《把我们自己娱乐死》。我想,原先的人们想通过影视“娱乐”一下都那么难,现在娱乐便利了,这种便利在总体上是推进了文化,还是损害了文化?老实说,在物欲横流、精神浪漫得找不到家园的时代背景下,任何严肃的精神活动都不被严肃地看待。人们不是痛恨娱乐的过剩,而是不能容忍不是娱乐的文化,有的甚至干脆把戏侮严肃当作一种娱乐。这样看来,波兹曼的诅咒就毫不过分了。
    自然界没有和谐和适度,自然界就不存在了。霍金在《时间简史》一书中也曾阐述过宇宙星体之间的“和谐相处”之理。中国古代老庄的天理与孔孟的中庸并不相悖:任何事物均应阴阳调合才存永久。长期吃山珍海味的人总想吃粗菜淡饭,可以理解;长期吃粗菜淡饭的人思一下山珍海味,也无可厚非。两者匀属正常,都想使身体健康:既不至于营养过剩,也不至于营养不良。
    我现在多想再看几场露天电影,哪怕是再放《英雄儿女》!
作家档案
      盛志军,湖北洪湖人。种地,参军,养殖鱼,当教师。现南漂广州某建筑工地打工。职业星转,文学初心未泯。小说、散文见诸《中国作家》《长江文艺》《芙蓉》《散文》《美文》《洪湖文学》》《中国教育报》《湖北日报》《荆州日报》等报刊;诗歌散见平台、网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