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榆风情|考万历《赣榆县志》序

考万历《赣榆县志》序

周明军

史料记载赣榆县第一部县志是在明万历十八年(1590),由赣榆知县樊兆程主修的《赣输县志》。县学附生唐时熙编撰初稿,教谕李一凤校正,樊兆程亲自总纂成书,进士朱维藩作序。

樊程兆,字一鹏,江西省进贤县举人,万历十四年(1586)任赣榆知县,十八年离任。

朱维藩,字介卿,江苏淮安府人,居山阳县,万历五年进士,万历十二年授鄞县知县,补上虞知县,万历十四年到十八年历南京礼科给事中,官至江西按察司副使。著有《谐史集》四卷。

李一凤,当涂人,万历十六年任赣榆训导后改教谕,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平和知县。

正德六年,赣榆县城经匪徒刘七烧杀抢掠,资料薄本焚烧殆尽,清康熙七年郯庐大地震,赣榆遭到毁灭打击,县衙只剩下大殿三间,其余皆倾废。赣榆明以前资料几乎是凤毛麟角,四百多年的风风雨雨,万历十八年《赣输县志》孤本能保存到现在,实属不易。

万历十八年《赣输县志》是赣榆目前仅知的最早的一部县志,既是残本又是孤本,极为珍贵。

本以为万历《赣输县志》存于赣榆县档案馆,多年来,我极尽所能,想一睹为快,都没能如意。

二零一三年,找到万历《赣榆县志》有关资料,以及历代赣榆县志序言,考证并叙事之,装订一册,聊以慰藉。

但我找寻万历《赣榆县志》之心没有停止,多次到国家图书馆以及各地大的图书藏馆找寻。回到赣榆,每每询问赣榆文化界人士,要么三缄其口,要么讳莫如深,都把该志指向赣榆档案馆,而人人都没有见到该志原本。

苦心人天不负,今终见到万历《赣榆县志》。

原来,万历《赣榆县志》是浙东近代著名藏书家朱鼎煦先生收藏于“别宥斋”,后藏于天一阁博物馆。

朱鼎煦先生跋万历《赣榆县志》言:“一见同学之同文石印本,眼为之明,是时己萌收书之念。”

“刊当初不即著录,刊于何年,纂于何人,今己茫然,略一披览,其中纪元终于万历。”朱鼎煦先生收藏了万历《赣榆县志》,并亲自作跋。

天一阁博物馆老馆长骆兆平《别宥斋藏书题跋拾遗》一书中把《赣榆县志》放在首篇,可见对这篇文章的重视程度。

目前诸多史料上对万历《赣榆县志》之考,来源于光绪十四年《赣榆县志》第十八卷张謇叙述。

张謇叙述里记载,光绪十四年张謇来赣榆协助修志,万历樊志、崇祯蕫志、康熙俞志、嘉庆王志、旧淮安府志都不可得,最后得长沙唐仲冕《嘉庆海州志》进而考证光绪前所有史志来历。且不说张謇来赣榆前后的十几天时间之短,他可供参考之历史文献匮乏的很,就是现在的我手里,除了崇祯的董志没见,其它有关赣榆明清史志手里基本都有,比张謇可参考的资料丰富的多,所以,张謇的考万历赣榆志部分依据《嘉庆海州直隶州志》也不是全面的。

《嘉庆海州直隶州志》由海州知州唐仲冕于嘉庆九年(1804)五月至嘉庆十年十一月主修,赣榆进士周萃元任分修,嘉庆十三年(1808)刻本问世。《嘉庆海州直隶州志》的赣榆部分来源于嘉庆《增修赣榆县志》。

乾隆六十年,赣榆县知县王诚增修《赣榆县志》,周萃元参与修志并作序,嘉庆《增修赣榆志》于乾隆六十年十月修成。嘉庆《增修赣榆县志》对万历赣榆县志也没有深入考证,只是引用了部分旧志的文章。

万历《赣榆县志》残本第二篇是董志毅的《赣榆县三公河记》,万历十八年赣榆县令樊兆程请准治理玉带河,工程完成一半,樊兆程升任南京工部屯田司主事,继任县令不理。直到“戊申(一六0八年)沧州徐侯,出令榆”再治玉带河,这里的沧州徐侯就是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任赣榆知事的沧州徐应元,河工离完成还缺三百余长时候徐应元丁忧,赣榆县令由万历三十六年任海州判官的顾文炤临时接任,顾文炤任赣榆县令,可能是临时职位,在各个时期志书中没有记载,顾文炤,浙江钱塘人,他“念我榆乃祖台史公旧令之邑,祠祀之乡。凡所注措,依然率乃祖之攸行”

顾文炤的上祖为浙江仁和县人顾钤,顾钤隆庆五年由通州学正改任赣榆县令,给赣榆做了许多实事,老百姓勒石立祠纪念,顾文炤到赣榆照着顾钤的风格做事,继续整修玉带河。从记载可以推定,《赣榆县三公河记》应是写在万历三十七年七月之后。

朱鼎煦先生跋万历《赣榆县志》“明本《赣榆县志》,半叶九行,每行二十字,间有二十一字”

我查看后知,是半叶九行,但不是每行二十字,间有二十一字,应该是:每行十九字,间有二十字。

朱鼎煦先生跋万历《赣榆县志》里怀疑万历志是蕫杏的崇祯赣榆志的合订本。这个也没有依据。

崇祯《赣榆县续志》 由赣榆蕫杏编修。

董杏(1573—1656),字岁星,又字瀚与,号星为,系明嘉靖四十三年赣榆举人董志毅之子,天启二年贡生,任休宁训导,后任镇平教谕。

明崇祯十三年(1640),曾任镇平县教谕的赣榆人董杏,退仕后回乡编撰赣榆县志,在其所撰的“序”中写道“崇祯十三年,不壳闻居,感邑事久缺宜续纪以备遗逸。续志记述了自万历十九年至崇祯十三年这五十年间赣榆诸事。于崇祯十六年(1643)成书。

在赣榆《董氏宗谱》里查到蕫杏的崇祯十三年《赣榆续志》序文,而且蕫杏的崇祯十三年《赣榆续志》序,说五十年前樊侯修志,崇祯十三年往上推五十年,就是万历十八年。

《万历赣榆县志》由万历五年进士任南京礼科给事中朱维藩作序,写于万历十八年秋天。可以肯定的是《万历赣榆县志》由樊兆程主修,儒学训导李一鳯分修,始于万历十八年成书于万历三十七年。

朱鼎煦先生跋万历《赣榆县志》里记载:朱鼎煦先生能查到的资料只是见到俞廷瑞版康熙《赣榆县志》的著录,北京图书馆馆藏虽非完帙,但没有看到,其深以为憾。

本人有幸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查看到完整康熙《赣榆县志》版本,今又得见万历《赣榆县志》,比起当初的朱鼎煦先生不觉快然自豪矣。

(0)

相关推荐

  • 对不起,赣榆一座逐渐“消失”的城市!这些以后有钱也未必看的到...

    每一座城市 都有属于自己的历史故事 多年前的赣榆其实不算很大 但却有很多值得回味的东西 在高楼大厦崛起的时候 赣榆正变得熟悉又陌生 有些东西却永远地消失了- 2014年12月 赣榆影剧院大楼正式拆除倒 ...

  • 历史放大镜 | 一文了解明朝十六帝,你不知道的荒唐事

    江山代有人才出,然而每个王朝的色彩,却并不相同. 说起秦汉,是大气厚重的黑色,幽古深邃:唐始尊明黄,热烈张扬,有八方来朝的豪迈旷达:宋朝君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那一袭文人白袍的颜色,肆意宽松. 而明朝, ...

  • 晏非:《保德州志》考补举隅

    <保德州志>考补举隅 康熙.乾隆<保德州志>作为了解保德历史的第一手资料,由于时远事湮.史料有限所致,难免出现一些记载错误以及州志范围内遗漏的史料,作为后人阅读时当小心求证.笔 ...

  • 赣榆风情| 喜得万历《赣榆县志》

    喜得万历<赣榆县志> 周明军 明万历十八年(1590),赣榆知县樊兆程主修<赣输县志>.由县学附生唐时熙编撰初稿,教谕李一凤校正,樊兆程亲自总纂成书,进士朱维藩作序. 万历十八 ...

  • 赣榆风情|赣榆民俗—端午节

    赣榆民俗-端午节 周明军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端午节"为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中 ...

  • 赣榆风情|赣榆张姓百忍堂

    赣榆张姓百忍堂 百忍堂:唐朝的时候,张公艺九世同居,这对当时的世风影响很大.唐高宗亲到他家请他介绍和睦相处不分家的经验.张公拿起笔来写了100个"忍"字呈给高宗.高宗很佩服,奖励了 ...

  • 赣榆风情|吴敬梓在赣榆的那段时光 之一初到赣榆

    吴敬梓在赣榆的那段时光 之一初到赣榆 周明军 吴敬梓(1701-1754年),字敏轩,一字文木,号粒民,清朝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人,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称'文木老人',又因 ...

  • 赣榆风情|吴敬梓在赣榆的那段时光 之二 十四年赣榆生活

    吴敬梓在赣榆的那段时光 之二 十四年赣榆生活 周明军 一.  第一次到赣榆, 康熙五十三年(1714 年)十四岁的吴敬梓随嗣父吴霖起远赴江苏最北面的海滨城市--赣榆. 1715年(康熙五十四年)吴敬梓 ...

  • 赣榆风情|赣榆人,请记住乡愁

    赣榆人,请记住乡愁 周明军 又到一年的开学季,赣榆许多莘莘学子开始打着行囊.背起背包踏向远方的路了. 他们或者是她们,踌躇满志,意气风发,走在前行的路上. 赣榆人,不要忘记赣榆,请记住乡愁. 什么是乡 ...

  • 赣榆风情 | “赣榆”地名来历之一

    "赣榆"地名来历之一 周明军 赣榆县位于江苏省最东北角上,历史上受齐鲁文化的熏陶,又由于赣榆独特的地理环境吸引了诸多省份人群,许多方言竞和山西等地的许多语言相似,并保留了许多上古音 ...

  • 赣榆风情|“赣榆”地名来历之二

    "赣榆"地名来历之二 周明军 赣榆县位于江苏省最东北角上,历史上受齐鲁文化的熏陶,又由于赣榆独特的地理环境吸引了诸多省份人群,许多方言竞和山西等地的许多语言相似,并保留了许多上古音 ...

  • 赣榆风情|九一八给我们拉响了警报之一

    九一八给我们拉响了警报之一 日本侵略者在赣榆犯下的滔天罪行 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鬼子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1937年11月29日,日机首次轰炸青口.投弹3枚落于青口南河下,炸死群众1人,炸毁房屋数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