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唐诗中的恨嫁女,说了一堆抱怨话,最后一句成为千古名言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中最强盛的时代之一,唐朝的雍容富贵,豪放自信,也吸引了许多人心向往之。如今的读者,依然能从唐诗中领略那个花团锦簇的朝代,读懂那些如梦似幻的故事,幻想那些风华绝代的佳人。
其实,唐诗中的佳丽,要么是“清水出芙蓉”,要么是“回眸一笑百媚生”,要么是“笑掩微妆入梦来”,似乎个个是清丽脱俗的神仙姐姐。其实,就像太阳之下也有阴影,唐诗中的女子也有不尽如人意的,这首《贫女》的主角就是如此。
《贫女》唐·秦韬玉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这首诗的女主人公,与平时读到那些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女们完全不同。她更接地气,有着和普通百姓一样的喜怒哀愁。这些愁怨和烦恼,就是大唐光辉照射不到的地方,唯有用一生细细消磨。
这首七律的首联“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中,女子的出身和境遇就已经刻画在眼前。她是贫寒之家的少女,甚至从来没有接触过锦衣玉带。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穷人家的女儿却无人问津,直到适婚年纪,也没有人登门。她打算自己托人说媒,可是这却让她更为悲伤。为什么呢,原因就在颔联。
原来,当时的风气都是嫌穷爱富。不光是女子希望攀高枝,男子也希望找个好老婆,少奋斗十年。因此,贫女感叹,他们都喜爱庸脂俗粉,这世道还有谁会喜欢我这样格调高雅的俭朴梳妆。
即便如此,在颈联中,贫女依然表达了虽然贫穷,却极为傲气的自信。她夸耀自己心灵手巧,女红无双,远远胜过那些只会练习画眉的女子。当然,这有些以偏概全,但我们却能体会贫女的那种无人欣赏的挫败感。
在尾联之中,贫女继续发表着自己的抱怨。她叹息自己年年岁岁都是在拿着金线刺绣,可惜做成的华服,都是给别人的嫁衣。最后一句话本身的格调并不算高,没想到却成为了千古名言。它寓意自己辛辛苦苦忙碌了半天,最后的劳动果实却被别人说占据。
诗以言志,是古代文人的目标。这首诗的作者叫做秦韬玉,他写这首诗,自然也是为贫苦百姓呐喊,为贫女叫屈,但是更为重要的是,他是自比贫女,表达了怀才不遇的感受。
能写出这么优美的诗歌,秦韬玉自然是富有才华的。但是,他生活在唐朝末年,朝政混乱,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也一无所获,名落孙山。这种无人欣赏的境遇,与贫女无人迎娶的状态是完全契合的。而且,秦韬玉自认为品行高洁,远胜庙堂的高官,所以他借贫女之口,说出了心中的不愤和郁闷。
后来,黄巢攻入长安,秦韬玉跟随僖宗逃往蜀地,这才有得到垂怜,赐予进士及第。当时的宦官田令孜非常欣赏他,将其当作心腹,还让他当上了工部侍郎、神策军判官。然而,秦韬玉却看清楚了官场和世道,最终离去,不知踪迹,一如《贫女》中高洁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