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视经济学》| 歧视的经济学解释
本期智本社读书会,我给各位社友解读的书是加里·斯坦利·贝克尔的《歧视经济学》。
本书作者贝克尔是第一位将经济学分析方法大规模地应用到社会领域的经济学家,他用经济学解释人们的各种行为,比如离婚、犯罪、生育、就业等等。
因此,他在家庭经济学、犯罪经济学、歧视经济学、人力资本等方面有很多原创性的观点。
有经济学家认为,贝克尔是一位最具原创性的经济学家,他的学术研究是“贝克尔革命”。贝克尔也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我举个例子,贝克尔在哥伦比亚大学任教时,有一次他赶着去参加考试,他是考官。当他开车到达目的地时,没有找到车位,但他又快要迟到了。
于是,他就盘算着是非法停车接受罚单,还是继续找车位,但可能迟到,还要缴纳一笔停车费。
这个思考让他意识到,其实违法、犯罪可能会发生在每个人身上,关键是违法的成本有多低。如果违法成本够低,任何人都可能违法。
但是,当时的法学家却认为,犯罪分子具有某些特殊性,比如暴躁、精神分裂。
贝克尔感觉法学家的说法不对,于是将经济学的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应用到犯罪领域,开创了犯罪经济学。
在他看来,我们平时生活中的很多行为,都可以用经济学进行解释。
但是,在贝克尔那个年代,绝大多数经济学家都否定他的主张。人们称他的研究为“经济学帝国主义”,意思就是说他把任何行为都用经济学来分析。
不过,贝克尔说自己喜欢“经济学帝国主义”的说法。他希望自己的研究能让人们意识到,人的很多行为并没有特殊性,都是理性的考虑,都是经过成本收益分析之后的结果。
当然,作为一名经济学的研究者,我也并不认为人类的所有行为能够用经济学来分析。
不过,贝克尔给了我们一个理性的视角,从理性的角度看待人的行为。这对我们中国人来说,价值很大,启发也很大,这就是我解读这本书的原因。
歧视问题,尤其是种族歧视、性别歧视,在美国一直是非常敏感的问题。这些问题经常被情绪化点燃,极少有理性的讨论,基本上停留在政治和社会领域,不涉及经济学。
贝克尔提出了一种“基于偏好的歧视(taste-based discrimination)”。比如,我喜欢张学友,所以花钱看他的演出会。那么,这就构成了对其它歌手的歧视。
但无论是什么样的歧视,你终将付出代价。
扫码进入智本社·硬书院,听取该书的音频解读:《歧视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