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7】“我的父亲母亲”全国散文、诗歌有奖征文大赛罗卉作品
我的高考
罗卉(北京)
记忆里,父亲是棵树,一颗枝繁叶茂的大榕树;母亲是条河,一条湍流不息的欢乐河。
我家是慈父严母的模式,父亲看到的是我的优点,凡事鼓励多;母亲看到的是我的缺点,凡事批评多。年少无知时不太能接受母亲的方式,所以遇事总是先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父亲。父亲是清华大学的毕业生,虽然是学理工科的,但他博学多才,写得一手好字,后来被调到中国机械报社工作。在我记忆里,我这个好奇心强大的“十万个为什么”从来就没有问倒过他。他的文笔也很好,他写的长篇报告文学《六十五个中国人在法国》曾经得到过全国大奖,这是后话。
1986年高考前我想报考中央工艺美院,那时对服装设计很痴迷。于是去打听了相关专业课考试,一下傻眼了,要考美术史、素描和设计。我哪里会素描,我只画过国画,还是以工笔为主。父亲说:“如果想考就试试,我去给你找个辅导老师教你素描。”母亲说:“是不是这块材料啊,把宝贵的复习时间拿去画画,临时抱佛脚能行吗?”我对她的态度习惯了,决定不予理睬。接下来的日子,是其他同学在学校做题、背书昏天黑地,我在家画画、背美术史昏天黑地。父亲给我买了一个贝多芬的石膏像,还有一些服装杂志,请来了单位里会画画的同事当老师。
等我上了考场,一试就被刷了下来。父亲说:“你起步晚,考试的时候又没画石膏像,直接上的真人模特,是挺难画的。”母亲说:“跟你说了别搞艺术,现在可以收收心了吧,赶紧抓紧时间复习,考个正经大学。”我嘟囔了一句:“啥叫正经大学,自己还不是上的电影学院。”母亲哄我道:“学医吧,以后当医生多好。”我陷入沮丧当中,开始返校复习。
有一天,父亲突然拿来一张报纸,打开中缝的位置上有一则上海戏剧学院的招生简章,父亲说:“你就考戏剧文学系吧。”上海,我有点懵,感觉是很遥远的地方。我茫然地说:“我妈那边……”父亲看出我的顾虑,说:“先别告诉你妈,等把名报上了,她会同意的。你舅舅一家在上海,如果去那里读书,他们肯定会照顾你,我和你妈也放心。”没过几天,母亲就知道了我和父亲的小秘密,刚要发表意见,父亲对她说:“不多说了,这次你必须出力!”
我才发现,别看平时母亲话多,关键时刻家里是父亲做主。母亲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毕业后本来是分配到上海电影制片厂的,为了父亲留在了北京,进了中央电视台工作,虽然放弃了电影梦,但她导演的电视剧作品也屡获飞天奖、金鹰奖等国家级大奖。她是个努力奋斗的事业型女性,也同样要求我要认真刻苦自立自强。她说:“既然报了名,就好好考,这回我亲自辅导你。”说实在的,我有些怕她,也可能是她常年在外奔忙,少有母女般的相处吧。
第二天,母亲带我去了西四的电影书店,挑选了《戏剧小百科》、《老舍剧本选》、《世界电影史》等好几本专业书籍。还有家里两大书柜的书,古今中外名著,我拣相关的书籍阅读。这些书都是父母多年一本本积攒起来的,可帮了我大忙。母亲还陪我一起观看戏剧片段,边看边给我分析,教我理论知识,并且出题让我写戏剧故事和剧评。我写出来之后,母亲和父亲都仔细看了,做出评价和修改意见。我修改之后,他们二人会再进行点评。我就在父母的“左右夹击”下,不断进步着。此时,我感到很欣慰很幸福,我和父母一起在为同一目标而努力。考期临近,母亲提出要请假亲自带我去天津考试。
第一天上午考了戏剧常识,一出考场,母亲就急忙过来问:“考的怎么样?”我很犹豫地:“还行吧。”母亲看出我的情绪,说:“不想了,走,我带你去吃狗不理包子。”母亲把我带到了天津劝业场的“狗不理”总店,点了三鲜馅儿的包子。见我心事重重,便说“:现在先把饭吃饱,然后好好考下午的,其他的都不要想了。”我这才放松下来,开始吃饭。
专业课考完,我又回校参加文化课考试,直到放了暑假,我的心情还是很忐忑。有一天,父亲突然没到下班时间就回家了,他手拿一个信封,高兴的跳到了床上,说:“你考上了,考上了!”我从来没见过父亲那么开心过。我打开信封一看,是上海戏剧学院的录取通知书。这时,母亲也进门了,我们三个人笑作一团。母亲说:“丫头争气了,晚上我下厨,给你们做好吃的!”
通过这次高考,我考取了自己喜欢的大学,还有一个重大的收获,就是对母亲有了新的认识,体会到她也很爱我,只是和父亲的方式不同而已。我能够走上艺术道路,跟父亲母亲的支持分不开,跟他们潜移默化的影响分不开,有人说我是汲取了他们二人专业上的优点。
如今,父母都已经离我而去,他们在另一个世界团聚了。来生,希望他们还做我的父母!
【作者简介】罗卉,女,编剧、导演。有过多部获奖作品,现为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会员、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电视剧编剧工作委员会会员、北京微电影产业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