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阳古旧地图】长阳县区乡划分略图(1941)
相关文章:
【藏说长阳】从加盖官印到附粘契尾——反映“民写官验”形式变迁的李氏地契
▲民国三十年《长阳县区乡划分略图》
《长阳县区乡划分略图》,纸本,手绘油印,尺寸56cmX86cm,印制于民国三十年(1941)七月。图上端中部盖有长阳县政府公章(“长阳县政府印”),约为民国长阳县政府印制。该图原本,县内已无,据了解,台湾省“内政部图书馆”有藏。
据《长阳县志》(1992):民国三十年,长阳废25联保,改建25乡。此图即为该次行政区划调整后,于当年绘制的全县行政区划图。由于民国三十四年(1945),长阳又将25乡缩并为18乡,因此,此图是研究1941—1945年间长阳行政区划及交通历史的重要档案。
民国二十五年《长阳县志稿》记载:民国二十五年(1936),原县属六区合并为三区,即二区(区公所设都镇湾)并一区(区公所设县城龙舟坪),四区(区公所设渔峡口)并三区(区公所设资坵),六区(区公所设榔坪)并五区(区公所原设木桥溪),分别称一、二、三区,并改区公所为“区公署”,“区长由省政府民政厅遴选异籍合格人员委任之”。据该图,至1941年时,原二区被改称“资坵区”;原三区被改称“贺家坪区”,二区改名一事,1949年后成书的两部长阳志书均缺载。此图为研究抗战期间长阳区级行政区划逐渐淡化,长阳由民国初期“县—区”二级行政区划,到民国中期“县—区—乡”三级行政区划,最后到民国晚期形成“县—乡”行政区划体制的演变,提供了新的材料。
现将该图所示1941年长阳25乡乡名(以乡内两处主要地名首字组合命名)介绍如下:
▲《长阳县区乡划分略图》中的东11乡
原一区(按该图所示未改名,区公署驻县城龙舟坪):城永乡、磨峰乡、平社乡、大蔡乡、都杨乡、龙杨乡、刘杨乡、沿头乡、高城乡、津泉乡、均东乡,共11乡。
▲《长阳县区乡划分略图》中的西南8乡
原二区(即该图所示资坵区,区公署设资坵):资泉乡、马水乡、西城乡、天连乡、傅红乡、枝龙乡、渔鸭乡、桃园乡,共8乡。
▲《长阳县区乡划分略图》中的西北6乡
原三区(即该图所示贺家坪区,区公署设贺家坪):贺纪乡、青天乡、木桥溪乡、沙冷乡、井秀乡、榔茶乡,共6乡。
其中:磨峰乡所属石场坡一带(今属宜都市高坝洲镇白鸭垴村),1955年11月划归宜都县管辖(宜都柳津滩、黄荆庄划归长阳)。傅红乡(今五峰傅家堰乡,采花乡苦竹坪村、红渔坪村、星岩坪村)域,至1963年6月,全部划归五峰县管辖。枝龙乡南部(今五峰牛庄乡横茅葫村、九里坪村、沙河村),1963年6月,随傅家堰区划归五峰管辖。
追寻千年古县遗迹
考辑乡邦历史文献
古主微信 : hsfg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