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溶肥没少施,为何作物还是营养不良?如何破解?

目前水溶肥在作物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然而作物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死苗烂根,黄叶落叶,土壤板结……不少农民朋友对此感到非常疑惑:为何用了这么多水溶肥,作物还会营养不良呢?
1.土壤类型
不同土壤的保肥能力不同,比如黏土的保肥能力比沙土要好。
针对不同的土壤要做到因地制宜的施用水溶肥,沙土等保肥能力差的土壤,施肥时要少量多次。
2.土壤酸碱度
土壤酸碱度会直接影响养分的释放,一般在酸性土壤中,氮磷钾利用率低,钙镁硫利用率极低,微量元素硼锌钼利用率降低;
而碱性土壤中磷铁锰锌铜利用率也会大幅降低。
土壤养分释放的pH值为6-6.5为宜,过酸过碱都会影响水溶肥的利用率。
3.作物根系
根系是作物的嘴巴,只有发达的根系,才能提高水溶肥吸收利用率。
而作物根系对不同养分的吸收效果也不一样,如对磷的吸收仅为氮的十分之一。
苗期根系不发达,对养分吸收能力有限,尤其是容易缺磷锌等前期促长养分。
4.气候影响
在干旱或者多雨时期,基本上土壤中的所有养分都难以吸收。
而低温时,磷镁锌锰硼等元素不易被吸收,从而造成苗不长,黄叶小叶等现象。
5.养分竞争
土壤中某种元素过多,影响其它养分的释放,导致营养不平衡。
比如钾肥过多,会影响硼镁的吸收;磷肥过多,会影响钾铜锌铁的吸收,因此施肥要注重营养平衡。
与传统的过磷酸钙、造粒复合肥等品种相比,水溶性肥料具有明显的优势。它是一种速效性肥料,水溶性好、无残渣,可以完全溶解于水中,能被作物的根系和叶面直接吸收利用。
水溶肥在设施农业上与微喷灌、滴灌等结合运用,以水带肥,实现水肥一体化,达到省水省肥省工的效能。在水资源日益短缺的今天,施用水溶肥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措施之一。
水溶肥施用技术要点
接冲施
要采取二次稀释水溶肥比一般复合肥养分含量高,用量相对较少,直接冲施极易造成烧苗伤根、苗小苗弱等现象,二次稀释不仅利于肥料施用均匀,还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
由于水溶肥速效性强,难以在土壤中长期存留,少量多次是最重要的施肥原则,符合植物根系不间断吸收养分的特点,减少一次性大量施肥造成的淋溶损失。一般每次每亩用量在3~6千克。
水溶肥一般采取浇施、喷施,或者将其混入水中,随同灌溉(滴灌、喷灌)施用。需要提醒的是,采用滴灌施肥时,由于作物根系生长密集、量大,对土壤的养分供应依赖性减小,更多依赖于通过滴灌提供的养分。如果水溶肥配方不平衡,会影响作物生长。另外,水溶肥千万不要随大水漫灌或流水灌溉等传统灌溉方法施用,以避免肥料浪费和施用不均。
水溶肥料为速效肥料,一般只能作为追肥。特别是在常规的农业生产中,水溶肥是不能替代其他常规肥料的。要做到基肥与追肥相结合、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水溶肥与常规肥相结合,以便降低成本,发挥各种肥料的优势。
蔬菜出现缺素症或根系生长不良时,不少农民多采用喷施水溶肥的方法加以缓解。在此提醒,水溶肥要尽量单独施用或与非碱性的农药混用,以免金属离子起反应产生沉淀,造成叶片肥害或药害。
 以施肥为主要目的灌溉时,达到根层深度湿润即可。不同的作物根层深度差异很大,可以用铲随时挖开土壤了解根层的具体深度。过量灌溉不仅浪费水,还会使养分淋失到根层以下,作物不能吸收,浪费肥料。特别是水溶肥中的尿素、硝态氮肥(如硝酸钾、硝酸铵钙、硝基磷肥及含有硝态氮的水溶性肥)极易随水流失
大棚或温室长期采用滴灌施肥,会造成地表盐分累积,影响根系生长。可采用膜下滴灌抑制盐分向表层迁移。

更多

详情

敬请

关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