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起下屈顶
十二年前,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新建南广铁路云浮、肇庆段项目沿线用地进行文物考古调查与勘探时,在云浮市都杨镇仙菊村下屈顶发现了晋唐时期的人类遗迹,由于当时下屈顶所在的都杨镇仍属云浮市云城区管辖,所以该遗址就被文物部门命名为“云城下屈顶遗址”。下屈顶遗址的发现,是南山河流域考古工作的伟大发现,这就以实物印证了南山河流域文化之古老、源远流长。
据《下屈顶遗址的考古发现与初步研究》报告:“下屈顶遗址位于云浮市云城区都杨镇仙菊村西侧,下屈顶为山前侵蚀台地,相对高度约六十米,平面呈马鞍形,坡面较陡,南北两侧为冲沟,西侧为山地,山势较陡,东侧为窄小河谷低地,西江支流南山河在距下屈顶遗址三百米处蜿蜒而过。遗址所在区域属粤西西江流域,西邻广西梧州,北倚粤北山地,东南为珠江三角洲,整体地势自西北向东南缓倾,主要山岭走向为东北—西南走向。本区地貌以低山丘陵居多,峰峦叠嶂,沟壑纵横,其间夹西江支流冲积平原。本区域属中亚热带—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常年气候温和湿润,阳光充足,雨量充沛。遗址分布于西江南岸的侵蚀台地上,其原生堆积主要为红褐色砂砾层与红褐色黏土层。从发掘情况来看,下屈顶遗址文化层堆积保存情况较差,多数探方内耕土层与水土流失形成的晚期扰土层下便为生土,晚期地层中出土文化遗物较多,应是早期文化层与遗迹遭破坏所致。”下屈顶遗址共清理遗迹两个,皆为灰坑,其年代为晋朝、南朝至唐朝,另外地层中发现两处由一组陶器构成的类似瓮棺葬现象;遗址考古发掘共发现晋朝、南朝至唐朝文物小件数十件,主要有陶器、瓷器、石器与云母饰件,陶器有陶罐、陶盆、陶盏、陶杯等,瓷器有瓷碗、瓷盘、瓷器盖等,而石器则全是石盘,另外还有少量云母饰件,这些全部都是墓葬随葬品,由此可见墓主人生前身份的不同寻常。
下屈顶遗址所处南山河中下游地区,这个地理位置非常特殊,这里四面皆山,俨然如世外桃源,在生活水平普遍低下的古代岭南水乡,躲避洪涝是生活的重要选择,而居高地而下临南山河的下屈顶就具备这个条件。南山河流域文化资源丰富,下屈顶的上游有大金山东周青铜遗址、蟠龙洞史前人类遗址,下屈顶的下游有降水周秦龙母遗址,这就说明早在十几万年前至两千多年前,南山河流域已经有先民活动,并且在周秦之时还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文化;而下屈顶遗址的发现,又证明了早在晋朝至唐朝期间,南山河流域的仙菊一带有先民活动,根据墓葬出土的随葬品看,当时墓主人所处社会的生活水平及生产水平已经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正因为生活水平高,才有如此多的随葬品,正因为生产水平高,随葬品才如此丰富、多样。当然,我们还应该承认,下屈顶古墓中墓主人的身份及地位绝不平凡,按照他们随葬品的数量及样式看,他们生前应该处于当时社会的中、高阶层,因为墓葬中出土的云母饰件原料矿石的原产地并不在广东,更加不在南山河流域,所以这种原料矿石应该是外来的,而按照当时岭南的生活水平,一般人几乎是不能得到的,唯有中、高阶层的人才能得到。另外,下屈顶墓葬的风格还能帮助我们了解晋唐时期岭南人的葬俗,例如现在岭南地区盛行的瓮棺葬俗,在下屈顶墓葬中就有这种现象出现,所以这也能用实物来印证南山河流域乃至岭南地区的葬俗在千年历史进程中是一脉相承的。
笔者是南山河流域土生土长的人,对南山河流域文化耳濡目染,对南山河流域不同时期、不同位置的文化有较深的认知。下屈顶遗址的发现,笔者感到无限欣慰,这是一个伟大的考古发现,其填补了此前南山河流域在晋朝、南朝、唐朝这段时期的历史空白,给了我们一个巨大的思考空间,如果我们将下屈顶遗址突破局限,放大到西江流域、岭南地区去观看,就更能掌握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及意义了。
作者:周业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