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题库|2021备考古代诗歌鉴赏题专练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2题。
沁园春·梦孚若①
[南宋]刘克庄
何处相逢?登宝钗楼②,访铜雀台③。唤厨人斫就,东溟鲸脍;圉人呈罢,西极④龙媒⑤。天下英雄,使君⑥与操,余子谁堪共酒杯?车千乘,载燕南赵北,剑客奇才。
饮酣画鼓如雷,谁信被晨鸡轻唤回。叹年光过尽,功名未立;书生老去,机会方来。使李将军,遇高皇帝,万户侯何足道哉!披衣起,但凄凉感旧,慷慨生哀。
[注]①孚若:方信孺,字孚若,是诗人的同乡,又是志同道合的亡友。本词大致写于方孚若过世后二十年。②宝钗楼:汉武帝时建,故址在今陕西省咸阳市。③铜雀台:曹操时建,故址在今河南省临漳县西南。④西极:指西域,古时名马多来自西域。⑤)龙媒:骏马名。⑥使君:古时对州郡长官的称呼。这里指刘备。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词的上阕描写梦境,运用了浪漫主义和夸张手法,梦中与古人畅游中原名胜古迹,“宝钗楼”和“铜雀台”颇有深意,与后文的“燕南赵北”相照应。
B.词的上阕说词人梦中请厨人操刀,把东海鲸鱼切细片做菜,叫养马人送上西域骏马,因在梦境不觉夸张失真。这虽是词人虚构,但还是可看出真实的影子。
C.词的下阕写晨鸡无情地唤醒美梦,梦境值得留恋,但是实际生活的境遇如此残酷无情,为此词人发出“年光过尽,功名未立”的绝望悲鸣。.
D.作为一首悼念亡友的作品,词人结合生活实际,融汇历史题材,巧妙引用典故,做到虚实相彰,使主题思想表达得更加充分、深刻。
2.刘克庄梦中见挚友,深切悼念,无限唏嘘,上下两阕情感起伏,跌宕激越。请结合背景,分析本词包含的复杂情感。(6 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水槛遣心(其二)①
杜甫
蜀天常夜雨,江槛已朝晴。叶润林塘密,衣干枕席清。
不堪祗②老病,何得尚浮名。浅把涓涓酒,深凭送此生。
[注]①本诗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杜甫定居草堂之后。②祗:zhī,恭敬。
3. 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描绘了四川夜里多雨的天气,与天明放晴构成对比,烘托出晴朗天气的可贵。
B. 颔联上句写夜雨淋洗后花叶变得湿润,树林布满了水洼,表现出生活环境的清幽。
C. 颔联下句与“朝晴”相呼应,湿衣干了,枕席干净了,也显示出诗人住所的简陋。
D. 最后两句写诗人倒酒慢饮,表达了诗人面对美景而旷达乐观,暂时忘却身世遭遇。
4.诗人在颈联里表现出什么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
建 业①
丁开
谁遣凄凉满眼中?蘋花渺渺又秋风。
龙蹲虎踞江山大,马去牛来社稷空。
纵有千人惟诺诺②,本无百岁更匆匆。
乾坤颠倒孤舟在,聊复残生伴钓翁。
【注】①建业:今江苏南京,古有“金陵”“建康”等称呼。该诗写于南宋灭亡后。②语出《史记》“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首联以问句发端,语气强烈却问而不答,对句用冷清画面坐实出句“凄凉”二字。
B.本诗颔联将建业今昔对比,从“江山大”到“社稷空”,表达了对亡国巨变的无限慨叹。
C.本诗中“中”“风”“空”“匆”“翁”押韵,朗朗上口,富有节律,也增添了作品的抒情色彩。
D.本诗苍凉悲壮、深切感人,寄托了作者的黍离之悲以及壮心不已、复兴旧朝的远大抱负。
6.有人评论本诗尾联“总束全篇,归结今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7-8小题。
虞美人
秦观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乱山深处水萦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
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注)秦观:“苏门四学士”之一,却不为世所用,一生仕途抑塞。
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以“天上”一词先声夺人,写碧桃如同天上和露而种的花卉一般,不同凡响。上句正面见意,下句反面强调,正反相济,褒扬至极。
B.过片细雨如烟,轻寒恻恻,这盈盈如画的花显得更加脉脉含情,无奈春光不由人遣,无法把留,叹息之中尽显伤春之情。
C.尾末两句承上句春光易逝,便不免生出为花沉醉痛饮以排遣愁绪的想法,想沉醉又不能沉醉的矛盾以“何妨”二字委婉道出。
D.全词情感发展万转千回,深沉蕴藉。每一份情感后都紧紧地跟随着对它的否定,最后,在“断人肠”的怨叹声中词情戛然而止。
8.“乱山深处水萦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两句描绘了碧桃怎样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9~10 题。
闲 步
韩偓①
庄南纵步游荒野,独岛寒烟轻惹惹。
傍山疏雨湿秋花,僻路浅泉浮败果。
樵人相见指惊麏②,牧童四散收嘶马。
一壶倾尽未能归,黄昏更望诸峰火。
【注】①韩偓:晚唐诗人,本诗写于唐末各种势力频繁相争之时。②麏;同“糜”,即獐子。
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句“纵步”一词描绘出平日里闲适洒脱、陶醉于自然美景、在荒野中悠闲漫步的诗人形象。
B.颔联用疏雨、秋花、败果几个意象,营造出秋雨中凄冷萧瑟的氛围,增添了诗歌悲凉的色彩。
C.颈联中的“惊麏”“嘶马”意蕴丰富,既为眼前所见,又语带双关,暗示了当时的社会状况。
D.作品以“闲步”为线索,首句入题,然后描绘闲步所见景象,最后落笔于诗人自身,层次井然。
10.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
六、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1-12题。
春日五门西望①
王建
百官朝下五门②西,尘起春风过玉堤。
黄帕盖鞍呈了马③,红罗系项斗回鸡。
馆松枝重墙头出,御柳条长水面齐。
唯有教坊南草绿,古苔阴地冷凄凄。
【注】①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写于安史之乱后。②“五门”,又称午门。唐代长安城大明宫南墙有丹凤门、建福门、望仙门等五个门,故云。③马,指舞马。唐玄宗时,斗鸡、舞马、歌舞、百戏等成为宫廷不可或缺的享乐活动.
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叙写百官退朝,侧身西望,但见春风阵阵,股股灰尘吹过御堤,使整个西内之地显得迷迷漾漾;第二句虽为写景,却暗含消逝的岁月无数史实已记忆不清印象模糊。
B.颔联很自然地就从首联的望西内而过渡到对玄宗往事的追忆,选取玄宗最喜欢的玩法舞马和斗鸡,不露声色地展示出来,而让知道这段历史的读者去想象更多诗外之境。
C.颈联描写在春风的拂动下,馆松茂密,御柳堆烟,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以今之物同昔之事类比,郁郁葱葱的馆松御柳,和已经逝去的玄宗的生活,相互映照,别有情致。
D.尾联中“教坊”已不再是歌舞繁华之地,其南则荒草古苔,一派阴暗凄冷之象。诗中“阴”和“冷凄凄”数语,既是景语,又饱蘸作者浓烈之情,达到景和情相融。
12.本诗由“望”所引,望中有感。请结合全诗,分析由望而感的具体内容。(6分)
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3~14题。
荆州[注]十首(其一)
苏 轼
游人出三峡,楚地尽平川。
北客随南贾,吴樯间蜀船。
江侵平野断,风卷白沙旋。
欲问兴亡意,重城自古坚。
[注]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为兵家必争之地,军事重地。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首联运用衬托手法,以楚地的平川烘托三峡多山多谷之奇异之景。
B.诗歌描写了荆州的自然之景和生活之景,颌联突出了水陆繁忙之景象。
C.尾联发思古之幽情,“重城自古坚”表达了荆州之地的历史战略地位。
D.诗歌主要写诗人“出蜀人楚”的经历,将一路上所见、所感融入笔下。
14.颈联是如何描绘荆州之景的?请从视觉变换的角度进行赏析。(6分)
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小题。
古风·碧荷生幽泉
李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秀色空绝世,馨香为谁传。
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注)此诗作于李白应诏入京为官之前。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写荷之美,先总写其“艳”、“鲜”,然后分写“花”“叶”“色”“香”,并用“幽泉”“朝日”“绿水”“青烟”加以衬托。
B.三四两句中“冒”“罗”二字用得巧妙:“冒”赋予出水芙蓉以动态美;“罗”将青烟笼罩绿叶的形态写得生动传神。
C.“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用了拟人的手法,写芬芳艳丽的荷花,尽管无比美丽,也只能在满天飞霜中无奈凋零。
D.诗歌语言清新自然,节奏轻快,充满奇特的想象和夸张,极富抒情性,体现了李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16.这首咏物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九、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7~18题。
闲望
吴融①
三点五点映山雨,一枝两枝临水花。
映蝶狂飞掠芳草,鸳鸯稳睡翅暖沙。
闲下新居成别业②,江南旧隐是谁家。
东迁西去俱无计,却羡暝归林上鸦。
【注】①吴融:浙江绍兴人,此诗作于诗人求仕长安时期。②别业:相对于本宅而言,亦称别墅,别馆。
17.下列对这首诗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三点五点”、“一枝两枝”,语言清丽典雅,朗朗上口,颇具音律复叠之美。
B.领联动静结合,以“狂飞”写峡蝶之爱芳草;又用“稳睡”言鸳鸯之适意。
C.前四句总写闲望所见,四组画面融为一体,共同构成一幅工细优美的图景。
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结构和范仲淹《渔家傲》有相似之处。
18.全诗感情丰富,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6分)
十、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9~20题。
遣悲怀三首(其三)
元稹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②悼亡犹费词。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注:①该组诗是诗人悼念亡妻韦氏所作,这是第三首。②邓攸:西晋人。《晋书·邓攸传》载:永嘉末年战乱中,他舍子保侄,后终无子。潘岳:西晋人。妻死,作《悼亡诗》三首。
2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3分)
A.首联以“自悲”引出下文,由妻子的早逝想到了人寿有限,人生百年,也没有多长时间。
B.颔联引用典故,故作达观无谓之词,写人生的一切自有命定,暗伤自己无妻无子的命运。
C.颈联继续抒怀,诗人情难自已,无意于人间,唯寄希望于死后夫妇同葬和来生再作夫妻。
D.尾联向亡妻表白心迹,要以终夜“开眼”来“报答”其“平生未展眉”,真是痴情缠绵。
20.诗歌题为“遣悲怀”,你认为诗人的悲怀排遣了没有?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十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21~22题。
夜泊水村①
陆 游
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
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②。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记取江湖泊船处,卧闻新雁落寒汀。
[注]①这首诗作于淳熙九年(1182)秋,作者时年五十八岁。②新亭:又名劳劳亭,在今南京市南。东晋时中原沦陷,王室南渡,有一些过江的士大夫在新亭宴饮,席间有人慨叹江河沦丧,于是众人相对涕泣。独有王导不以为然,说:“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耶?”(《晋书·王导传》)
2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的首联写诗人久离疆场、功业未成的落寞怅惘,奠定了一种失意悲愁的感情基调。
B.颔联末句用典,表达了对达官贵人在国家山河破碎之际束手垂泪的懦弱昏庸的不满。
C.尾联诗人以新雁自比,借荒寒汀州上新雁找不到安栖居所抒发自己无法报国的苦痛。
D.全诗以夜泊水村所见的景象而写怀遣闷,而落笔却跳转到报国之志上,寄慨遥深。
22.这首诗的颈联和《书愤》颈联“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6分)
十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23~24题。
柳梢青·春感
刘辰翁①
铁马蒙毡,银花洒泪,春入愁城。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
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②心情。
【注】①刘辰翁(1233-1297),南宋词人。宋亡以后隐居于故乡江西庐陵山中,从事著述,以此终老。②《汉书·苏武传》记载:“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23.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词题为“春感”,然春景不多。由“银花”“戏鼓”“月明”等物象推断,该词应是作者在元宵节有感而作。
B.春天给人以希望,但在作者的笔下,处于元军铁蹄蹂躏之下、曾经锦绣的江南此刻毫无生气,处处充满哀愁。
C.“番腔”“戏鼓”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的“神鸦社鼓”,都重在表现民众麻木不仁。
D.全词以整齐的四字句法为主,搭配两字一顿的节奏和内涵丰富的典故,生出一种沉郁苍凉、欲说还休的情致。
24.下片“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三句,诗人为什么要如此安排顺序?请说明理由。(6分)
十三、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25~26题。
兰溪舟中寄苏粹中
张元干
气吞万里境中事,心老经年江上行。
三径已荒无蚁梦,一钱不直有鸥盟。
云收远峰晚风熟,浪打寒滩春水生。
鸿雁北飞知我意,为传诗句狀阳城。
2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以往背“气吞万里”与如今年华老去、只能“江上行”进行了对比。
B.额联与陶渊叨《归去来兮碎》的“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化用同一个典故。
C.颈联写诗人舟行兰沒时所见之张,既照成了标题,又与“阶盟”相呼应。
D.诗歌语言既气势雄浑,又清新流畅,看似无意功名,又透露出怅恨之意。
26.尾联“鸿雁北飞知我意”有哪些“意”?请结合全诗加以概括。(6分)
十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7~28题
东溪
梅尧臣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
短短蒲耳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
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注:皇祐五年(1053),梅尧臣居母丧回到家乡。他徜徉于家乡秀丽的景色中,写了不少诗,寄托对山水及人生的情趣。这首诗作于至和二年(1055)乡居时
2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写诗人专门乘舟到东溪去看水,一是说明东溪水好,二是诗人自己“爱闲”。
B.坐临孤屿,野鸭眠岸,老树着花,诗人推己及物,物我两忘,由此想到了闲意。
C.岸旁老树,春深着花,诗人说它“无丑枝”,洋溢着作者人老心红的青春气息。
D.本诗意新语工,结构严密,边叙边议,写景抒情结合,充满着强烈的喜悦之情。
28.尾联写“情虽不厌住不得”,看似矛盾其实并不矛盾,请简要分析。(6分)
十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29~30题。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注]
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注]辛弃疾在淳熙十二年(1185)前后,约为45岁,贬官为民,闲居带湖。
29.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片四句描绘夜宿王氏茅屋中的实景,声色形神兼绘,给人身临其境的感受。
B.“鼠”是“饥”的,可见这里已经长时间断了“烟火”;蝙蝠翻舞,形象逼真地写出了眼中所见。屋外狂风暴雨,窗纸破烂,瑟瑟自语,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耳中所闻。
C.下片抒写词人心理活动和无限感慨。动物猖獗,秋风凉薄,不能安然入睡,浮想联翩,焦急万分,怎不更加衰老呢?
D.本词语言平淡,纯用白描,笔墨干练,真切自然,别具一格,生动感人。
30.本词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全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思?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分)
1.(3分)C解析:C项,词人并未绝望,随后又表达出了希望建功立业的思想。
2. (6分). 上阕:①借北方的沦陷地宝钗楼和铜雀台,写出自己不能忘怀北国河山;②对南宋朝廷屈辱求和政策的不满,流露出尖刻的讽刺之情;③借曹操的典故,写自己和朋友皆为天下英雄,希望能共同收复北方失地。(每点1分)下阕:①发出韶光易逝、年华易老、怀才不遇、功名未立的无奈叹息;②但词人还是幻想像李广遇高皇帝那样建功立业;③挚友已去,统一大业更难实现,伤时忧国的凄凉悲愤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每点1分)
3.D项,“最后两句写诗人倒酒慢饮,表达了诗人面对美景而旷达乐观,暂时忘却身世遭遇”说法错误。“表达了诗人面对美景而旷达乐观”错,最后两句写他慢慢倒酒而饮,借此来消遣余生,表达的是诗人对自己身世遭遇的感慨和无奈之情。
4.颈联上句描写了诗人自己年老多病的现状,“不堪”说明诗人老迈之甚;颈联的下句表达了他厌倦浮名的心情,“何得”说明他对浮名厌倦之深。这两句抒发了诗人对现实的种种不满和郁郁不得志,而又感慨自己老迈无力去改变现实,语气强烈,感情激荡。
5.D【解析】全诗未体现出“壮心不已、复兴旧朝的远大抱负”。
6.①尾联中的“乾坤颠倒”将前三联中建业的凄凉、龙蹲虎踞、马去牛来、千人诺诺、百岁匆匆等内容都涵盖在内,收束了全篇,极富有概括力。②时局“乾坤颠倒”,而有“孤舟”在,诗人意欲垂钓江海,以了残生,表达了诗人对国破家亡的深切哀痛与无奈以及对心志的坚守。(每条3分,答出“总束全篇,归结今情”的特点1分,分析1分。)
7.C【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仔细阅读原诗和所给选项,结合作者身世及写作背景做出判断。
C项,“想沉醉又不能沉醉的矛盾以‘何妨’二字委婉道出”分析错误。结尾两句“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意思是就算为君沉醉一场又何妨?就怕我酒醉醒来,而花已凋残,惜花心情无处寄托,要使柔肠寸断了。应该是矛盾的情感以“只怕”二字委婉道出,而不是“以‘何妨’二字委婉道出”。故选C。
8.① “一枝如画”写出了碧桃的美丽;②在乱山深处这样荒凉的处境中“为谁开”,表现了它生长环境的恶劣和不得意的遭遇。③词人以花自喻,寄托了无人赏识,怀才不遇的身世之感。
【解析】本题有两问,第一问要求答出“乱山深处水萦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两句描绘了碧桃怎样的特点,考生可仔细阅读诗句,抓住关键词来分析。这两句诗写了在乱山深处萦回盘绕的溪边,一枝碧桃盛开,美丽如画,却没有人来欣赏。其中直接描写碧桃的内容就是“一枝如画”,突出了碧桃美丽的特点。
第二问要求答出“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考生需要结合词人的身世及诗句的内容来分析。从内容上来看,“乱山深处水萦回”写的是碧桃和生长环境,说明地处荒僻环境恶劣;“为谁开”说明碧桃盛开却无人欣赏,表明碧桃是孤独寂寞无人赏识的,写出碧桃不得志的境遇。再联系词人秦观的身世,由注释可知,秦观是“苏门四学士”之一,才华横溢,然而却不为世所用,一生仕途抑塞,可见词人此时是以碧桃自比,寄托了自己无人赏识,怀才不遇的感慨。考生依据上述分析,可概括出本题答案。
9.(3分)A(形象理解有误,应是“平日里抑郁烦闷、纵步于荒野、欲在自然中排遣苦闷的诗人形象”。)
10.(6分)诗人饮完一壶酒,仍无意归家;黄昏时分又远望诸峰,看是否有烽火燃起。(2分)表现了诗人内心无法排遣的苦闷(2分),对时局的忧虑(2分)。
11.C(“以今之景同昔之事类比,郁郁葱葱的馆松御柳,同已经逝去的玄宗的生活,相互映照,别有情致。”错,应该是“以今之景同昔之事对比,郁郁葱葱的馆松御柳,同已经逝去的玄宗的生活,形成巨大的反差”。)
12.①“望”之景:首联由“望”所引,但见阵阵春风,股股灰尘吹过御堤,使整个西内显得迷迷漾漾;颈联和尾联则描写了在春风的拂动下,馆松茂密,御柳堆烟,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可“教坊”已不再是歌舞繁华之地,其南则荒草古苔,二者反衬,物是人非,一派阴暗凄冷之象。②“感”之事:颔联虚笔叙事,想象当年唐玄宗在舞马和斗鸡的情形,突出玄宗荒嬉误国,这是由“望”而产生的遐思。③“感”之情:采用虚实结合(或者借景抒情)的手法展现
13. A(首联没有“运用衬托手法”,不是“以楚地的平川烘托三峡多山多谷之奇异之景”,而是通过对楚地多平原的描述,引发读者联想三峡多山多谷之景,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
14.“江侵平野断”是远景(广角镜头),诗人平视远方,眼中是一片平原,江流其中,(3分)“风卷白沙旋”是近景(特写镜头),仿佛令人看到水边旋风卷起沙柱的情景。写出了荆州辽阔平坦、沃野千里的地理环境。(3分)
15.D项,“充满奇特的想象和夸张”分析有误。此诗中没有典型的奇特想象和夸张,更不能用“充满”来形容。
16.①托物言志。表达了对自己高洁品性的自信。写荷花秀丽的花容,清香的气息,绝世空前,暗示了自己才高道洁。②怀才不遇、空凭时光流逝的慨叹。写荷花,纵然有绝世的美丽,因“结根未得所”,无人为它传递馨香,只能凋零,表达自己空有才华,却因没人举荐不能建功立业,坐看年华流逝,心生感慨。③对得到朝廷重用的渴望。结尾“愿托华池边”表达了自己也像荷花希望生长在华美的池子里一样,期盼得到举荐和朝廷的重用。
17、A “语言清丽典雅”错
18、①首联和颔联描写雨、花、蝴蝶、鸳鸯等景物,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赞美;②颈联将长安新居和江南旧家对比,暗示了抛离故园、奔走仕途的懊悔和感伤;③“东迁西去俱无计”写自己四处碰壁、求仕不得,表达对自己处境的失望和悲哀;④末句写羡慕暮归之鸦,含蓄表达了对往昔不问功名时闲适生活的眷恋和向往。(每条2分,写出任意3条即可)
19.C【解析】“无意于人间”错。
20.(6分)没有。诗歌起笔由悲妻子而自悲,想到人寿有限而悲,并未排遣悲情;再以邓攸、潘岳自喻,透露出对无法预知天命的绝望,表达了深沉的悲哀;接着诗人虽寄希望于死 后夫妇同葬和来生再作夫妻,但这个愿望“更难期”,诗人陷入更大的绝望中。诗歌尾篇诗 人要以终夜“开眼”来报答妻子的“平生未展眉”,更显哀痛欲绝。
21.B【解析】本题考查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B项,“表达了对达官贵人在国家山河破碎之际束手垂泪的懦弱昏庸的不满”说法错误,颔联末句典出《晋书·王导传》,作者借此表达了他对那些高居庙堂的衮衮诸公在国家山河破碎之际要么醉生梦死,要么束手垂泪的懦弱昏庸的精神面貌的不满。
22.相同:《夜泊水村》中“万死报国”“双鬓无再青”和《书愤》中“自许”“塞上长城”“衰鬓先斑”,都抒发了诗人希望报效国家的爱国之情,表达了陆游功业未成、岁月蹉跎、壮志难酬的叹息和愤懑。
不同:《夜泊水村》颈联直抒胸臆,抒发了作者以身许国而时不我待的矛盾。《书愤》中的颈联借用典故抒发了作者志向落空、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的能力。相同:《夜泊水村》颈联中“双鬓向人无再青”,意思是岁月不饶人,满鬓飞霜,无法重获青黑之色,抒发了诗人对华年空掷、青春难再的感伤与悲愤。《书愤》颈联中“镜中衰鬓已先斑”承接上句岁月已逝、壮志落空,志未酬而鬓先斑,这是赤心为国的诗人日夜痛心疾首的。所以两联都抒发了诗人希望报效国家但年华已逝、壮志难酬的愤懑。不同:《夜泊水村》颈联中“一身报国有万死”指为了拯救国难,“我”却甘愿死一万次。“双鬓无再青”指岁月逝去,年华不再。所以此联抒发了作者以身许国而时不我待的矛盾。《书愤》“塞上长城”句,诗人用典明志。诗人借南朝时刘宋名将檀道济曾“万里长城”的典故自许,以“空”字表达诗人壮志未酬的苦闷。综合以上分析作答即可。
23.C【解析】 “都重在表现民众麻木不仁”错。“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三句写想象中临安元宵鼓吹弹唱的情景:横笛中吹奏出来的不是汉家的故音,而是带有北方游牧民族情调的“番腔”,街头上演出的也不再是熟悉的故国戏鼓,而是异族的鼓吹杂戏,一片呕哑之声,身为忠于故国的南宋遗民,听来根本不能称为“歌声”。这几句对元统治者表现了义愤,感情由前面的悲郁苍凉转为激烈高亢,笔势劲直,激愤直率,可以想见作者的义愤填膺,说民众“麻木不仁”是错误的。故选C。
24.①“辇下风光”是对过去的怀念,指故都临安曾经的美丽繁华景象;“山中岁月”是现实的处境,指自己隐居之后寂寞而漫长的时光;“海上心情”是气节的体现,指自己在宋亡之后忠心不二、矢志守节的民族气节。②“辇下”承接上文,从“辇下”到“山中”,既有空间上的转换,又有从过去到现实的今昔比照,进而引出“海上心情”。③这三句构成层层推进的逻辑顺序。
25、A“如今年华老去”错误,诗歌首联分明是“心老”,而非真的“年华老去”。
26、对往昔为国建功立业的气吞万里的豪情的追忆;对心太老去、漂泊江湖的落寞;对往事如梦的空幻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对友人苏粹中的思念。
27. (3分)D(“充满着强烈的喜悦之情”错,应该是有所节制的喜悦。其他正确。)
28.(6分) ①“情虽不厌住不得”,风景好,也让人迷恋,但终究不是自己的久居之地。②“情虽不厌”回应首联所写对此处景物的喜爱之情,但天色已晚、车马也已疲劳,只好回去。③“住不得”说出了心中的无奈和不舍,其实也是写出了对此处的喜爱。④看似矛盾,其实还是写了对东溪之景的喜爱,因而并不矛盾。
29.B【解析】本题考查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A项,“声色形神兼绘”错。这四句写夜出觅食的饥鼠绕床爬行,蝙蝠居然也到室内围灯翻飞,而屋外却正逢风雨交加,破裂的糊窗纸也在响,并没有描绘色彩。C项,“动物猖獗,秋风凉薄,不能安然入睡”错。由“眼前万里江山”可知,作者不能入睡的原因是忧虑国事,而非“动物猖獗,秋风凉薄”。D项,“纯用白描”错。如“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运用的是侧面烘托的手法,并非白描。
30.诗人用饥鼠、蝙蝠、风雨、窗纸等意象,描写了一幅萧瑟破败的意境,抒发了诗人平生为了国事操劳奔走,终老时却落得罢官闲居,壮志未酬的辛酸;他半夜惊觉,梦中和现实落差之大,表现出诗人志在千里的理想和崇高的报国热情。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描绘的是萧瑟的自然画面,表现出萧瑟破败的意境。“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突出诗人为国事操劳但没有落得个好的下场;“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两句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崇高理想和报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