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蟳埔村看闽南渔女风情
图 | 马老师
文 | 马老师
游在2020.10,写于2020.11,修改于2020.12。
配乐 :渔歌晚唱
泉州不仅有着悠久的海洋贸易历史和宋元时代的世界海洋贸易中心的积淀,在其周边的蟳埔村还仍然保留着其独特的传统渔女的风俗。
来蟳埔村旅游,我们慕名而来,就是要一睹这里的三大看点:蟳埔渔女,蚵壳厝和妈祖祭奠。
经过蚵壳厝中的小巷去妈祖庙参加祭奠的蟳埔女们。
看点№1:蟳埔渔女
来泉州旅游时,顺便走访了泉州的历史文化渔村蟳埔村。这里不是普通大众旅游的热点,在旅游书上也几乎很难找到详细的介绍。它与其他旅游景点的看点也有很大的不同,其最大的看点不是景,而是人 -- 蟳埔渔女。蟳埔女与惠安女和湄洲女一起并称为福建三大渔女。蟳埔女除了她们推崇的勤劳淳朴的渔女作风,”戴簪花圈,插象牙筷“更是长焦镜头的焦点。这也是我们一行前来要看个究竟的目的。
妈祖庙外参加妈祖祭奠的一对奶奶与孙女俩。
蟳埔女头饰:蟳埔女的服饰与惠安女的服饰堪称泉州民俗的两朵奇葩。惠安女是“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衣,浪费裤”。而蟳埔女则是“民主头,封建肚”。惠安女用头巾把头包得剩下脸部一个“倒三角”,而蟳埔女则在头部装饰上大下功夫,梳成“田螺头”盘头上插满鲜花。
急匆匆地向妈祖庙走去,篮子满满的。
从妈祖庙回来的路上,篮子空了。
从妈祖庙回和去的两位蟳埔老太在小巷内相遇寒暄。
向浔埔女询问篮子中的祭品之事,才知道这里有关祭品的风俗(见后续“№3看点”中的祭品段)。
看点№2:蚵壳厝
一堵蚵壳墙
有些蚵壳厝也做成了民宿客栈
待修建的老宅子(厝)
经常可见房屋外堆放的蚝壳,也许是要卖的,也许是积攒下自家盖房用?
小女孩看到我们,频繁地在给我们做动作。
蟳埔村名字的由来:原名叫前埔村。后因有一次妈祖娘娘做生日时,晋江洋埭村村民联合敬奉一幅缎面彩帐,无意地把“前埔”写成“蟳埔”,村民也认为此地盛产红鲟、蚵虾,用蟳埔命名更为妥切,因此,“蟳埔”村名就一直沿用至今。
街上多见穿着拖鞋或光脚的,双手提着东西的蟳埔老太。
老太太更喜欢穿拖鞋或光着脚。
满街的中老年妇女都戴着头花,穿着花衣,但却很少看到青少年女子戴头花。
向路边摊上的蟳埔渔女询问。
看点№3:妈祖祭奠
蟳埔村的再一个看点是,据旅游书中介绍,每年的正月二十九,蟳埔村会举办妈祖祭祀,全村的来客都会被请进村民家一起庆祝。渔女们在祭祀那天都会佩戴鲜花,同时会穿戴起华丽的银饰腰带。不论是吃喝玩乐或拍照,此时都是前来的最佳时机。
我们10月中旬到达这里,根本没有想到会有妈祖庆典之类的仪式。但是,老天总是在关照我等,这天是阴历重阳节,也正好是妈祖的纪念日,此时在顺济宫正在举行纪念妈祖羽化1033周年庆典活动,碰上这样的风俗节日场面真是太幸运的,太有意思了。
传统食品细米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