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治法,请收藏,以备不时之需!

来源丨《黄宗勖——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俞昌德、林慧光整理,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2004年8月

导读:外治法相对安全,适应症明确,对于没有医学背景的大众来说,也可酌情挑选使用,然而若自行处理两三天后,病情加重,则必须及时就诊,做检查,遵医嘱,方为上策!
1

熏蒸法

利用药物燃烧时产生的烟气,或药物煮沸后产生的蒸气,来熏蒸机体局部或全身,以达到解毒止痒、除痛活络、透疹消肿等作用的治疗方法。

例如:

颜面神经麻痹,用好烧酒1斤,用小口瓶炖热,纳巴豆3~5粒,将手掌置于瓶口上熏之,左熏右,右熏左。

急性肠梗阻,用猪牙皂60克。

用法:一尺高煤炉一个,放炭烧着,将猪牙皂捣开,不要太碎,放文火上烧烟,患者将肛门对准烟上,熏约10~15分钟,即有鸣声,如未见效,再依上述剂量方法继续熏1~2次。

注意熏时烟要集中于肛门,不要使烟向旁边逸散,只要文火,不要着火。

本方可与内服药结合应用:郁李仁12克,炒杭芍10克,粉草10克,山栀10克,黄芩6克,台乌药18克,枳实10克,大黄10克。

外阴炎及老年性阴道炎,用苦参、蛇床子各30克,黄柏15克,用水煎熏洗患部,每天1~2次。

阴茎及阴囊肿大,用蛇床子10克,雄黄5克,枯矾5克。将上药放罐内加水适量,煎沸,熏洗患部。

小儿麻痹症,用桑枝、丝瓜络各30克,水煎外用熏蒸患部,亦可内服,适用于初起发热阶段。

神经性皮炎,用沉香、木香、乳香、茵陈、羌活、干姜、穿山甲各19克,研末,麝香少许,艾绒60克,用绵纸先铺上艾绒,次将药末掺匀,卷紧成药条,燃着后以烟熏患处。

本法对风湿痹痛、寒泻、冷哮、胃寒痛均有效。

象皮腿,用当归、红花、细辛、牛膝各15克,煎汤熏蒸患部。

2

洗(浸)法

把药物煎成汤汁浸洗患部或全身,以达到解毒杀虫、消肿止痒等作用的治疗方法。

例如:

手足多汗,用白矾、葛根各15克,共研粗末,水煎每日浸洗半小时。

风疹,用地肤子12克,防风、独活、荆芥、白芷、赤芍、川椒、桑白皮、苦参各10克,用水3斤煎沸洗周身,洗时避风。

或用白蒺藜、白鲜皮、地肤子、荆芥、防风、苦参、红花、桃仁、丹参、赤芍、蝉蜕各10克,用水煎汤外洗,每日1~2次。

小儿鹅口疮,用金银花叶、薄荷叶、菊花叶、筋骨草各等量,用水煎,清洗口腔,每日3~4次。

滴虫性阴道炎,用黄柏、苦参、蛇床子各15克,加水煎至1000毫升,冲洗局部或坐浴,每日1次。

或用蛇床子、苦参、百部各15克,枯矾10克,花椒10克。水煎熏洗或坐浴阴部,每日1次,每次10~15分钟,7次为1疗程。

阴囊肿大,用蝉蜕15克,水煎洗患处。

阴囊湿疹,用蛇床子、地肤子、当归、苦参各15克,煎汤熏洗患部半小时。

痔疮,用马齿苋、苦楝皮、朴硝各15克,鱼腥草10克,煎汤熏洗,能消炎解毒,治内外痔红肿发炎有效

五倍子15克,芒硝30克,煎汤熏洗,用于痔核脱出和肿痛者

伤科四肢损伤,用桑枝、桂枝、伸筋草、透骨草、牛膝、木瓜、乳香、没药、红花、羌活、独活、积雪草、补骨脂、萆薢各等量,水煎熏洗患部。

或用羌活、独活、青皮、白芷、威灵仙、官桂、大茴香各120克,防风、木通、枳壳、红花各10克,当归18克,乌药15克,甘草6克,共研粗末,装入布袋,水煎熏洗患处,能舒筋活血止痛。

用伸筋草、透骨草各15克,荆芥、防风、红花、川芎、威灵仙、苏木、刘寄奴各10克,千年健、桂枝各12克。水煎熏洗,每日2~3次。适用于肢骨折、脱臼、扭挫伤后筋脉挛缩,酸痛不止,能活血舒筋。

或用伸筋草、透骨草各15克,五加皮、三棱、莪术、秦艽、海桐皮各12克,牛膝、木瓜、红花、苏木各10克,水煎熏洗患处,适用于下肢骨折、脱臼、扭挫伤后筋络挛缩、强直、局部肿痛,能活血舒筋止痛。

3

贴法

贴法是将膏药贴在皮肤上,利用其所含的各种药物的作用,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外科膏药有祛风、化湿、行气、活血等作用,如风湿止痛膏等。

外科膏药对肿疡能消肿定痛,对溃疡有去腐、生肌、收口、护肉等作用。

另一种是用药粉放在膏药中心,贴于局部,或用药粉做成薄饼,贴于局部。

例如:

哮喘,用细辛22克,甘遂13克,白芥子21克,延胡索12克。用生姜汁调,做成薄饼贴百劳、肺俞、膏肓,2小时后除去,每隔10日贴1次。

又如风寒头痛,川芎研成细末,和葱白泥调匀,摊在纸上,贴头部两太阳穴,1小时后,痛可立止。

颜面神经麻痹,用全蝎1.5克,僵蚕1.5克,蓖麻仁10克,共捣烂置膏药中心贴患侧。

妇女滞产,用蓖麻子15~30克(酌情而定),去皮捣碎成泥状,涂白布上,贴于产妇脚底涌泉穴,可引起宫缩,产后即取去。一般贴后10~30分钟,可引起规律性的宫缩,经3~4小时后效力减弱。

小儿小便不通,用淡豆豉3克,田螺5个,葱白10根,共捣烂,用芭蕉汁调贴脐部。

又如小儿慢性咳嗽,用山栀子、桃仁各6克,苦杏仁、白胡椒、糯米各7粒,鸡蛋清适量。上5味研为细末与鸡蛋清调成软膏,用纱布将软膏贴于3、4胸椎,宽度达两侧肺俞穴。每日换药1次,6日为1疗程。

神经性皮炎,可贴伤湿止痛膏,用法:先以温开水洗患处,拭干,即贴上此膏药,3~4天换药1次。为缩短病程,皮损厚者可先涂1~2次水杨酸酒精,然后再贴药膏。轻者12~20天痊愈,皮损厚者16~30天痊愈。

扁桃体炎,取斑蝥1只研粉,放在小膏药的中心,贴项两侧(患左贴右,患右贴左),3~4小时后起疱,用消毒针挑破,挤出黄水,涂以红汞。

4

含漱法

含漱法,是将水剂或片(丸)剂含漱而不服入,或徐徐咽下,治疗口腔、咽喉等疾病,以达到消炎、止痛等作用的治疗方法。

例如:

急性扁桃体炎,用风化硝、白矾、食盐各3克,加水1杯,煎沸,候凉,漱涤口腔,病轻者每日3~4次,病重者每日5~6次。

口腔发炎,用黄连、黄芩、黄柏各3克,研末,放茶杯中,冲入开水,趁热漱口。或用黄连1.5克,放茶杯中,冲入开水,待水色发黄,趁热漱口,每日数次。

龋齿、神经性牙痛,用六月雪30克,灯心草15克,车前草15克,水煎,每日数次含漱。

风寒牙痛,用川乌6克,草乌2.4克,花椒8克,细辛3克,用好烧酒煎开,含在口内,含20分钟后,吐掉再含,这样两次即可止痛。

食道异物,用威灵仙30克,加水两碗煎成1碗,慢慢咽下(在半小时至1小时内服完),每日徐服1~2剂。或用威灵仙、砂糖各30克,用水煎沸加适量醋频服。

5

扑撒法

把药物研成细粉,扑在皮肤上,以达到解毒、消炎、止痒等作用的治疗方法。

例如:

脱肛,用五倍子、煅龙骨、煅牡蛎各15克,共研为末,于每次大便后,将药末撒布于肛门处固定,约5~10次可愈。

自汗、盗汗,用龙骨、牡蛎、糯米各等量,共研为细末,布包扑身上,一日数次。

夏天生痱,用滑石粉扑身上;或用樟脑30克,黄柏60克,滑石粉100克,石膏粉60克,甘石粉45克,冰片15克,共研为末,以棉球蘸粉扑患部,每日4~5次。

臁疮,用漂净乌贼骨180克,制甘石30克,赤石脂60克,熟石膏100克,共研细末,和匀,瓶装备用。

疮面乌黑,取以上药末80%,加入肉桂粉20%,混匀外用,用时将药末撒布于疮面,每日换药2次,直至痊愈。

小儿尿布性皮炎,用黄柏1.5克,大黄1.5克,滑石6克,炉甘石1.5克,枯矾1.5克,冰片1克,共研为末,湿性用粉撒患部,干性调麻油涂之。

6

摩擦法

用药膏或药酒及药物摩擦患部,以达到活血、止痛、通经活络等作用的治疗方法。

风湿痛,用祛风药酒或红花油等摩擦患部。

小儿麻痹症,用鹅不食草60克,白酒1斤,将鹅不食草用白酒密封浸泡2小时后即可使用。用时以药酒揉擦患肢15~30分钟,每日3~5次,适用于麻痹期。

小儿发微热,用鸡蛋煮熟,乘热去壳,加头发适量,用薄布包好,在小儿身上滚擦至蛋冷为止。

寻常疣,用25%的鸦胆子仁捣烂,与25%血竭粉,50%的生石灰粉,充分混合即成去疣粉。用时以左手绷紧局部皮肤,右手拇指用药粉一小撮在疣上揉搓,并加一定压力,约1~2分钟疣即脱落,少量渗血以去疣粉压迫片刻即可,不需包扎。

斑秃(油风),用生姜6克,生半夏15克研末,先将生姜擦患部1分钟,稍停,再擦1~2分钟,然后用生半夏细末,调香油涂擦之,连续应用一段时间可见效。

体气(狐臭),用寒水石、密陀僧各15克,丁香15克,冰片3克,共研为末,先用水洗净腋窝部,然后取药粉摩擦腋下,每日2~3次。

扭挫伤,用茴香15克,丁香9克,樟脑15克,红花10克。上药用白干酒300克温浸,去渣取酒,用棉花蘸药酒涂擦患部。本方治一切扭伤肿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