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人,老少三代“面子”功夫都10分了得

· 海派面塑,立体的画,无声的戏 ·

----

上海的面塑从手捏花色点“面花”演化而来,早在18世纪就植根发展,近百年来,得益于上海开放的环境,深受多种文化意识交叉影响,形成了极具特色的海派艺术风格:人物表情细腻传神,服饰飘逸富有质感,人物众多、场面宏大,形象逼真堪比雕塑,被赞誉为“立体的画、无声的戏”。

· 从北京穷小子到上海“面人赵” ·

----

赵阔明是“上海面人赵”的开山祖师,生于北京,幼时父母双亡,生活清苦,得老艺人韩英亮指导,以捏面人谋生;中年辗转到上海继续拜师学艺,投师著名泥塑艺人潘树华。

赵阔明虽与北方有着千丝万缕的勾连,但其作品却深受江南一带风土人情的影响,秉承了江南的精巧细致,创作的人物形象逼真、神态生动,面部刻画细致,衣服纹路简练概括,色彩鲜艳而富有层次,在上海一带声名鹊起,逐步奠定了“上海面人赵”的江湖地位。

· 有巧,有雅,赵阔明的面人会闹点小情绪 ·

----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俞振飞赞叹赵阔明的面塑捏得好,娴静多姿,个个栩栩如生,有巧、有雅,蕴藏着劳动人民的无限智慧。

赵阔明的面人,都会有点自己的小情绪。《钟馗捉鬼》里,钟馗身穿大红官袍,脚踏青靴,怒目圆睁、剑眉紧拧,虬髯炸裂般散开,不怒自威。再看脚下的小鬼,一个个鼠眉贼眼,有的惊得花容失色,有的想要溜之大吉,有的吓得跪地求饶……小鬼的狼狈之态栩栩如生。此外,还有怒气冲天的《达摩》,眉开眼笑的《观音》都是其精湛技艺的证明。

· 揉、捏、搓、捻,面人赵的十八般武艺 ·

----

从艺期间,赵阔明归纳和总结了一套手掐八法,即揉、捏、搓、捻、拧、挤、掐、拉。

根据面塑工具的特点,归纳出挑、拨、按、粘、嵌、刮、戳、滚八种使用工具的技法,成为海派面塑的基本技法。

· 妙手生花赵艳琳,核桃壳里打妖精 ·

----

从与面团打交道的第一天起,赵艳琳就深得父亲赵阔明的教导,其面塑技艺深得父亲的精髓且又有所拓展。

她将西方雕塑中写意的表现形式掺入其中,同时将微雕细刻与面塑相结合,让面塑技艺呈现出新的面貌。1977年,她在核桃壳里做成的微型面塑《三打白骨精》、《天女散花》,其尺寸仅为4、5厘米,在香港展出,引起轰动。

· “爬娃”穿新衣,永远童趣,永远天真 ·

----

五十多年来,赵艳琳致力于面塑工艺,塑造了许多古今中外人物形象和反应民俗的佳作。当年父亲制作的《爬娃》深受男女老少喜欢,赵艳琳接手后,动了点心思,给娃娃们戴上了各种各样的帽子;在人物姿态上,增加了坐娃娃、趴娃娃、笑娃娃、哭娃娃……形象表情更加生动多变。

“面塑与儿童有天然的联系,面塑可以说是儿童的艺术,面塑成为工艺美术品以后,登上大雅之堂,成年人也喜欢收藏,但这并没有改变面塑艺术是儿童艺术的特性。”赵艳琳明白成年人喜爱的是免俗中透现出来的童趣天真。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设计家分会会长李连锟赞赵艳琳有着艺无止境,勤磨砥砺的创造精神,当代“面人赵”的雅号,她当之无愧。

· 美术老师写教材,陈凯峰的“面子经”很卡通 ·

----

“从不守旧,广招学生”是“面人赵”门派始终秉承的精神。“面人赵”第三代传人陈凯峰明白,只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这个手艺,面塑技艺才能得到真正的延续传承。为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兴趣,陈凯峰借着学校美术老师身份的便利将面塑搬进了学校,将展览开进机场。

从2004年开始,陈凯峰便在学校开设面塑课程,依据教学大纲编写了3本面塑教材:《面塑的知识篇》、《面塑的技能篇》和《面塑的提高篇》。为吸引小学生的兴趣,他将卡通动漫元素加入其中,让面塑作品在不失传统色彩的同时,平添卡通韵味。

· 这个暑假,还有八块钱值得花 ·

----

为保护海派面塑的传承与发展,上海工艺美术研究所已确立了一个五年保护计划。在研究所里设有海派面塑艺术工作室,常年对外开放,只要8块钱门票就能欣赏到历代手艺人的匠心作品。

悄悄把地址告诉你们,上海市徐汇区汾阳路79号。

海派面塑创造了上海地方乃至江南面塑艺术的典范,代表着当代中国面塑艺术的最高成就,被外界赞誉为“东方的明珠”、“中华之国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