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神范蠡的经商之道和潇洒人生
春秋末年的范蠡参加过越王勾践灭吴和兼并战争,后弃官从商。在这些活动中,他初步认识到人和自然的一些关系,对“天道”做了符合唯物主义思想的解释,他认为:自然现象的变化是有“恒制”的。也就是说有经常不变的法则,世界上各种现象的变化就像“日困而还,月盈而匡。”就像太阳一样,升到了中午就开始降落,月亮由圆到缺,由缺到圆及四季更替一样,发展到了顶点就要向反面转化。他对人和自然的关系做了三点说明:
一,他说,时不至不可强生 ,事不究不可强成。事物的变化需要条件,在条件不具备或不成熟时,不能盲动,否则“强索者不祥”。意思就是盲目就会失败。
二,人的主观努力和自然客观条件是相互为因的。必须相互配合好,也就是说天时和人事的条件都具备了,事情才能获得成功。他说“夫人事必将与天地相参,然后乃可成功”。
三,客观条件也是变化的,成熟可变为不成熟,具备可变换成不具备,因此必须抓住条件成熟的时机。他说“得时不怠,时不再来。”因此“从时者犹救火,追亡人也。蹶而趋之,唯恐弗及”。不然“天予不取,反之为灾。赢缩转化,后将悔之。”这就是说错过了时机反而受害。
范蠡退隐之后,来到齐国,隐去真实姓名,改为鸱夷子皮(指古代用牛皮做的酒器,也就是 “酒囊皮子”的意思),带子孙和门徒在海边开荒耕耘,并大规模开展商业活动,只用了几年时间就积累千万家财。
不过,范蠡并不贪慕钱财,而是散财行 善,恩惠乡民。不料这件事被齐王知晓,他无比钦佩范蠡的贤良智慧,特邀他 入国都临淄,并授他相国之职。.
可是范蠡深知道家“功成身退”的道理,他说:“居官致于卿相,治家能致千金;对白手起家的自己来说,已经到了顶点。
如此这般久受尊名,终不是什么好事。”他认为,任相国名臣远不如做一个 大商自在,于是再次辞官隐退,向齐王归还相印,而且豪爽地向亲友散尽了家财。
范蠡又一次漂泊迁徙。这次他来到陶地,以布衣之身重新开始经商活动。在把握经济规律的基础上,他运用神出鬼没的商业智慧,没过几年时间, 他再一次成为当地的大商巨富,由于定居在陶,所以自号陶朱公。
当地的民众都被他的经商之道和仁德所折服,都尊崇陶朱公为财神,同时范蠡还被后人奉为商圣——中华商人之鼻祖。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范蠡功成身退,携西施泛舟五湖,何其快哉?行大商之道积万贯家财,何其畅哉?怀仁义之德散尽家财,何其豪哉?
想当初,在越王勾践旗下,与范蠡同朝为官的还有文种。文种因为贪慕官位,知进不知退,后来被勾践猜忌而杀掉。如此名臣的人生不令人闻之悲叹吗?纵观范蠡的人生,可以说完美诠释了“良贾何负名臣,大商笑看书生” 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范蠡其人,不愧是财神和商圣,担得起大商的楷模!你看他,当官是相国,打仗是将军,经商是商圣,谈恋爱把西施娶了,名满天下,功成身退。如此快意人生,才是大商应该追求的最高境界!
我们不仅要做一个有能力的人, 而且要做一个有本事的人。有能力是智商高,有本事是智商加情商。智商高的人成绩好,情商高的人往往混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