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 | 画面石鉴赏中的“空间”问题

图1  亭廊

在赏石活动中,造型石与画面石空间感截然不同。造型石的空间关系是开放的,直接融入环境,是直观的。而画面石的空间关系是封闭的,画面内部图纹构成的空间感被阻断在卵圆石型内,如画有框,鉴赏需要借助空间想象能力。

本来,在艺术品创作与欣赏中,很少提及空间问题,因为空间对于艺术品它不是问题。但画面石鉴赏不同,画面石鉴赏不解决空间感问题,便很难在赏石活动中获得艺术美感。

图2 幽径

当我们举起手机拍下一幅风景时,你发现了什么?原来近的景物处在画面的最下方,由近及远的景物依次向上方分布(把垂下的树枝放在上方作前景例外)。这是画面要素空间位置的基本关系,但几乎一看就明白,没有欣赏障碍。如附图1、附图2。

有空间关系的画面石。是由二维的图案表现远近距离、前后关系的空间变化,画面的意境由此展开,给人以画面的延伸想象余地。

由于天然画面石构图元素的色调变化,受岩石自然因素局限,其分辨度不如绘画、照片那么清晰分明,这是画面石的自然资源特性决定的。这就需要对画面要素的结构关系是否具有空间秩序进行辨析,因此要求欣赏者具备一定的绘画欣赏思维、与空间想象能力。从画面整体的内在联系着眼,去分辨画面的空间结构合理性。如图3“蜗庐”,这样的画面如摄影构图,平铺直叙,基本没有难度。

图3 蜗庐

没有绘画欣赏思维与空间想象力,不仅找不到该类画面欣赏的切入点,眼前是一片不明究里的花纹,还会由此对有空间感的画面石持排斥态度,错过这份大自然珍贵的恩赐而不自知。

从不少人的画面石藏品中,只能看到简单、直白的符号化图形,很难看到有意境的画面,就是一种具体的反映。但熟悉画面石鉴赏的人,还是很容易分辨出前后两类画面石的典型区别,在赏石中合理发挥想象。

图4 银妆素裹

如图4“银妆素裹”,画面入眼的基本是线条,上竖下横。要将竖线条的发散形态与背景色结合,辅以空间想象,才能得到树冠上满是白雪,树杆后面是幽深林阴的感受。

同样是这枚意境优美、表现独特的石头,有人就将其看作意象人物,而这样表现的人物画面石,就平庸而常见了。

画面石的所谓意境,便是由它的空间感所联想而产生。没有对空间感的认知,在画画石上便很难体会到有意境。

图5 《具区林屋图》

以前有些石友,看画面石总是强调图案上部要留多少天空,上部没有留天空的画面便没有空间,一时被当成看画面石的准则。其实,这属于画面布局留白问题,是对画面景物位置的比例分配。画面仍是二维平面表现,而不是三维立体的真正空间。

在现实中,我们看景物,通常处在与景物相对的某一位置上,或平视、或仰视、或俯视。同一景物不同的视角,所得到的視野、效果也不同,这就是绘画中产生平远、高远、深远的原理。画面石中的景物分布,不仅有上下左右关系,还有远近距离关系,才能感受到画面的空间感。

图6 溪山雪霁图

古人早就创造出把空间放在满密的图案中来表现的方法,如元代王蒙的《具区林屋图》(图5,现藏台北故宫)。画面中岩壑幽深,宛蜒而入,巉崖峭壁,层叠直上,山道隐没,林屋偶露,其中的空间场景,宽广得很。类似画面结构的图案在画面石上偶有呈现,人们在实践中往往便忽略了这种欣赏角度。长江石《溪山雪霁》(图6)略有相似空间处理手法。

图7 《古木寒泉图》

又如文征明《古木寒泉图》(图7,现藏台北故宫),画面大篇幅古松置为前景,只在右边很窄的空隙处,画了一条占比很小的竖向瀑布。却把观赏者的思维,由巨大的松树间空隙引到深远处。画面看似仄窄,而近松远瀑都构成一个深远的空间。它的空间处理手法,我们看不到空间留白,更与我们强调的上部留空截然不同,却有真切的空间感,更具艺术张力。长江石《寒林春水》(图8)的空间特征大致相同,树有前后,潭在林中,并不处于同一空间位置。

这类情形属于国画处理空间问题的手法,透视关系不那么严谨,只要能诱发人产生空间想象即可,是与西画透视法则的明显区别之处。

图8《寒林春水》

现代绘画的空间处理亦是艺术创新重点,往往选择独特的视角,以独到的思维构思创作。例如,石鲁是现代山水画大家,他的山水画空间特点就与众不同。如他的《挥汗写华山》(图9),只画面华山主路矗起部分,上下左右四周留白,仅上部天空为真的空,左右及下部留白则是省略掉的山谷,其间包含丰富的信息,由观者从想象中补充,空间其实很大。長江石“大岳雄峙”(图10,陈勇 藏石)颇似石鲁山水画构图,矗起的山岩皴法又如黄宾虹老辣的笔墨。其间左边竖向的云气,下边与右边横向的云气,把山的空间气势烘托得更加壮观。但欣赏此石所需的审美积淀与空间想象力要求更高。

图9《挥汗写华山》

附图10《大岳雄峙》

但是,有很多画面石图案的画面要素没有远近关系,比如文字,比如符号、抽象画、装饰纹等。画面要素始终呈现为二维关系。这类画面石以图案化为主,视觉上比较直观,不需空间联想,只关注画面要素的二维关系。这类画面的美感表现在图形变化、秩序韵律、色调质感等方面。

以上画面石空间表现例证,仅管窥一斑,实践中画面石的空间表现,出自天机,唯不拘成法,俯拾万象,胸有丘壑,善师造化。

画面石空间感的意义,为观石卧游提供精神栖息之所。《长物志》有云:“一拳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以画面石的丰富变化,结合自然景观与绘画艺术,来理解其空间关系,常有许多意外惊喜。故画面石空间感关键在一个“活”字,“活”即让人能走进画面,优游自适,怡然无碍。不“活”则让人难以入境,不“活”则欣赏价值不高。

石友入群交流
(0)

相关推荐

  • 中国画用了色彩,用了透视,只要有书写性就不能不叫中国画

    什么是中国画?却是一个不好回答的问题.百科上给的定义是这样的:"中国画,简称国画.国画是汉族的传统绘画形式,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意思是凡是用毛笔在绢和纸上画的画就 ...

  • 新手认识透视

    透视的英文名是PERSPECTIVE(透视图法),也称为远近法.这是一种最早来源于绘画,并在现在建筑.设计领域中作为"制图技法"而逐渐成熟起来的绘画技法. 有些绘画是"没 ...

  • 「绘画」如何体现绘画中的透视感?一些小技巧,你必须知道

    "透视"(perspective)一词源于拉丁文"perspclre"(看透),指在平面或曲面上,描绘物体的空间关系的方法或技术. 最初研究透视是用一块透明的平 ...

  • 油画风景基础——笔触、明暗解析油画风景主...

    油画风景主要通过笔触.明暗变化来进行画作表达. 其笔触归结起来可表现为摆.揉.蹭.拖.扫.点等类型. 蹭: 用油画笔的根部先接触画面,再逆向推动笔触,让这个画面给人一种并不流畅的感觉,营造特殊的视觉感 ...

  • 摄影时怎么留白?有什么技巧和注意事项?

    摄影作品留白,可以突出主体,创设意境,升华主题,增强作品艺术感染力.根据本人的实践体会,建议如下: 1.充分发挥留白的重要作用 摄影留白,就是画面中在实体景物之外留出一些空白,使画面构图简洁,主体突出 ...

  • 【画面石论坛】浅谈画面石鉴赏中的几个误区

    [画面石论坛] 昆明全国首届画面石精品展闲聊四: 浅谈画面石鉴赏中的几个误区 本次昆明全国首届画面石精品展开展在即,近日,发达的微信圈已活跃着各类入选作品的图片,石友圈可谓是一片热闹景象,伴随着石友们 ...

  • 杂谈 | 也谈画面石鉴赏精髓

    奇石, 按其观赏特性, 可分造型石和画面石两大类,以石的整体形状为观赏对象的属于造型石,以石表面天然纹理为观赏对象的属于画面石.各种奇石都有一定的审美方法,而鉴赏画面石可从质.形.图.趣.韵五个方面入 ...

  • 观点 | 王毅高:抽象之美,形式的曼舞——抽象类画面石鉴赏

    去泸州何家坝淘石,走进石友里屋,一下被架上那枚芙蓉石"天道"震慑住了.我并不喜欢芙蓉石的繁复艳丽,这枚芙蓉石的图形结构却与众不同,不可名状的图案,强烈的形式感,一种宏大的气场,不由 ...

  • 奇石鉴赏浅析:画面石鉴赏的五个方面

    奇石从观赏的角度可分为象形石和画面石两大类.自然界中画面石的数量要比象形石多的多,画面石所表现的内容也丰富的多.好多石友不喜欢画面石,原因是觉得画面石到处都是不足为奇,并且画面多是似是而非.当然每个人 ...

  • 画面石鉴赏要点分析

    一.对比清晰.画面石的核心是画面,靠画面吸引欣赏者注意,让欣赏者通过画面产生愉悦快乐,并引发联想感悟--所以,画面与石头基色有比较强烈对比,即石友们常说的对比度要好或高,使画面能够比较清晰显现出来,而 ...

  • 画面石鉴赏没有头绪?你从这6个方面入手就行了

    自然界中画面石的数量是远远大于象形石的,也就是说画面石的形成条件相对宽松一些,但是精品画面石依然比较难得.画面石与象形石相比,其内容形式更加丰富,画面石正象是一幅幅天然的画卷,描绘了宇宙万物.画面石是 ...

  • 探寻独立的长江画面石鉴赏语言。

    回顾近三十年来长江画面石的发展历程长江石的赏玩发端,是从民间普通百姓休闲娱乐自发兴起.人们都在根据自己的生活阅历,寻找主题.识图.附会.讲故事.寓吉祥,民俗化特征较强.因缺少历史传承文化艺术精英的深度 ...

  • 杂谈丨画面石的寻觅与鉴赏

    画面石以妙趣天成的生动图案.丰富的造型及变化万千的形式而深得广大观赏石收藏者推崇和喜爱. 画面石虽然易得,但觅一方上品之石也决非易事.而好的图案石要靠觅石者的不断品读.赏玩才能发掘出来. 如何选择画面 ...

  • 杂谈丨黄蜡石中,这样的画面石才算精品!

    供人们赏玩的天然黄蜡奇石,大体只有两大类,一类是立体赏形的造型石,另一类是平面赏画的画面石.对于赏玩黄蜡石而言,立体赏形的造型石古代有瘦皱漏透,现代有形质色纹韵的鉴赏理念,而平面赏画的画面石从古至今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