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往评论】一一怀愁绪,处处见深情——读刘立勤的《小小说四题》
▲题图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一一怀愁绪,处处见深情
——读刘立勤的《小小说四题》
文 | 王往
认识刘立勤先生快二十年了。
那时候,我们都有着美好的年华,有着共同爱好,我们以小小说的名义相聚于郑州。记得当时《小小说选刊》杂志推出一本《小小说十才子》增刊,我们名列其中。由此结下很深的友谊,成为很好的朋友,在小小说的江湖上奋力奔走,一路前行。
一路走来,我分享着他的幽默,感受到他豁达,更感动于他对于文学和小小说的虔诚。多年来,当年的“小小说十才子”有的不写东西了,有的改换了门庭了,就连挚爱文学的我自己也把更多的精力用于中短篇创作,间或客串影视和儿童文学,而立勤的主要精力依然是小小说。一如生活中的他,一个电话号码能用二十多年不换,爱一个人能做到情真意切心无旁骛多少年而不悔,也像极了我一个朋友,找个小姐必须有了感情才有所作为。由此可见,立勤是个非常重情重义非常执着的男人。
文如其人,立勤的作品专注小人物的生活,关注于人物的情感表达。立勤善于写爱情,早期的作品《叫我一声“哎”》《打锦鸡》等爱情小小说写得情意绵绵颇受好评,但我还是喜欢他的乡土小说,比如《有虫眼的豆子》《铁匠铺》《麦子黄了》等等,他对农村生活的关注和熟悉,对农民的关爱与悲悯,那些充满温情与温暖的文字,反映出一个作家应有的良知与责任。早期的作品姑且不说,就以他近年创作的《土地上的庄稼》等系列作品而论,对城镇化给农村带来的冲击,对失地农民的无奈无助、痛楚留恋,其感受十分敏锐,寥寥数笔,跃然纸上,生动地刻画了一批朴拙而可爱的文学人物形象,让人难以忘记。
眼前这一组作品延续的依然是立勤擅长的乡村故事,书写出各类人物遭遇现代文明挤压时的尴尬处境以及那浓浓的化不开的乡愁。
《哑巴的酒》中的哑巴是个孤儿,流浪到一个村子后,得到善良乡亲的热情帮助,终于渡过难关长大成人。哑巴知恩图报,帮助大家干农活,给大家吊酒,乡村飘荡的不仅仅是浓浓的酒香,也是互相理解互相关爱的乡情亲情。可惜,在哑巴进了一次城回来后,哑巴却把那些珍贵的酒篓砸了,美酒泼洒于田野,酒香弥漫于夜空。哑巴为什么把酒篓砸了呢?没有人知道。我想,待到酒香散尽,明天我们还有什么呢?这种忧伤的内涵也许正是小说的立意所在。
再看《林叔的牛》。林叔辛苦劳作了大半辈子,终于把儿子培养成才,成才的儿子却要林叔舍弃故土进城享福。父子斗法,辛亏老牛助阵,林叔又回到老家。可惜,老家一日日地发生着裂变。面对那些裂变,林叔只得一步步退让……最终有一天林叔的生活必将成为我们的记忆:关于亲情,关于土地,关于乡愁。所有失去的美好都值得怀念,而立勤用小小说给我们留住了这一份记忆。这是小小说的魅力,以一个生活截面映照现实,见证历史。当然,也是文学的魅力。
《老吴的心结》讲述的是一个逃离和回归的故事。老吴自小的梦想就是逃离自己贫穷的家乡,毕其全力一步步去实现,他一步步逃离自己的家乡,越走越远。马上就出国了,再也不用回到自己的故乡,而心中一个莫名的心结促使着他必须回到故乡看一眼。就那么一眼,他发现自己一心想离开的故乡家园,才是安妥他灵魂的乐土。小说不仅讲述逃离与回归的故事,我想更多是探寻人生的意义。
《爷爷的村庄》同样描写了一个离乡农村老人对故土的思念。巧妙的是作家通过城市少年的视角进入人物内心。那些美丽的乡村风光,那些深情的故事,那些难忘的乡村人物,引发了一个城市少年对乡村的向往。爷爷去世后,少年带着爷爷的遗愿和遗像回到爷爷的故乡,发现爷爷的故乡今非昔比,禁不住悲从心来。他的悲痛,他的泪水,不得不让我们生出更多反思。
随着乡村振兴概念的提出,农村必将会迎来新的变化,乡土乡村如何变化,作家无力回答;可忠实地记录这段历史变化,敏锐地反应人们内心情感的嬗变,是我们作家的责任。在这方面,立勤的书写真诚而出色。不过我希望立勤在以后的创作中,能够用更多体裁和形式,从更宽广的角度反映农村深刻的变化,为我们所处的时代构建一个巨大的乡村人物画廊,展现更丰富更精彩的乡村作品画卷。
王往,江苏淮安人。先后任《小小说选刊》《百花园》《作品》文学编辑,《山花/佳人小说》副主编,2008年转为淮安市文学艺术院专业作家。著有中短篇小说集《如此忧伤如此之美》,小小说集《捉鱼小孩》《蜗牛天使》《花船》,诗集《梦境与笔记》《不竭之水》以及长篇童话等多部,获过小小说金麻雀奖等文学奖项。
读书|写作|亲子|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