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宏哲 || 记忆中的棣花
★嘉年华时光原创文学,文字爱好者的摇篮★
----------------------------------------------------------
【新朋友】点击文章标题下方蓝色字“嘉年华时光”快速关注
【老朋友】如果喜欢这篇文章,欢迎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
《记忆中的棣花》
作者|陈宏哲(陕西洛南)
20多年前,我在丹凤读书,去商州孝义湾同学家游玩,途经棣花,曾参观过贾平凹先生的故居,游览过二郎庙,观赏过二郎庙前那片纯静的水域。一直以来,总感觉棣花迟早会开发成为游览胜地,那是文坛巨匠贾平凹先生之家,有历史遗迹——见证宋金历史的二郎庙,有水域——现今棣花荷塘的前身。
20多年前的棣花街充其量只能算做一个农村小集镇,位于312国道的北面,人们在此地零散地摆摊设点,进行交易。街道不宽,也不长,用平凹先生的一句话来形容,那就是:一口痰能从街南面唾到街北面,一泡尿能从街西头流到街东头。
从棣花街沿312国道向南,就是平凹先生的故里棣花村了。当年的棣花村是一个宁静古朴的小村庄,和中国千千万万个农村村庄一样。通往棣花村有好几条小路,每条都曲曲弯弯,但总能七绕八绕地通到南面的丹江河畔。沿最东面一条小路向南进棣花村,走上百十米就到平凹先生的故居了。故居在小路东侧,有着高高的院墙,我曾和几个同学慕名爬上院墙,向平凹先生的院落里张望,看到的也只是普通的农家小院,和寻常百姓家无异。
从平凹先生的故居再向南行几十米,不远处就是二郎庙,它是陕西省现存的唯一金代建筑,也是全国仅存的3座金代庙宇之一,堪称金代建筑艺术的活化石。过去曾有一个误解,以为那里有两座庙才叫二郎庙。后来才知道,二郎庙仅指的是西边的庙,它曾是宋金两国的分界线。而东边的叫关帝庙,是后来在清代才修建的。当年的二郎庙并不受到人们的重视,没有任何围墙,只是静静地伫立在棣花村东头,日日夜夜守望着丹江河水的潮涨潮落。二郎庙门前是农民们的打麦场,髻放着一堆一堆的麦秸。我和同学们曾登上台阶跨进二郎庙,记得当年的二郎庙虽然不是败垣惨壁,却也蛛网蒙尘,一片颓废,让我情不自禁地吟起:“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二郎庙前有一洼水域,从上游小溪开始积水,在这里形成水潭,潭水不深,但面积颇大,一群群鱼儿顶着水面自由游弋,而雄蛙们则在这片水域中呱呱鸣叫,声音非常的嘹亮,它们在歌唱生活,歌唱爱情。水域周围散落着一块块稻田,一畦畦绿绿的秧苗在稻田中自由疯长。
今天,勤劳智慧的棣花人民,善于挖掘当地资源,以著名文学家平凹先生故居为背景,修建了平凹故居、平凹文化艺术馆,根据《秦腔》小说,创建了清风街。依托二郎庙,修建了宋金议和厅、宋金桥,复活了棣花古驿、魁星楼、法性寺等老景观,打造出了历史、人文、生态相互交融的新景点。以水域为背景,改造出了千亩荷塘,修建了亭台楼阁,营造出了丹凤韵味的江南水乡,充分凸显出了商於古道上的“棣花”特色。
而今,漫步棣花村,不仅能参观名人故居,领略棣花镇的风土人情;还能追寻历史遗迹,见证兵戎相争的历史;更能欣赏到别具一格的丹凤韵味的江南水乡,这大概就是棣花古镇游客络绎不绝的真正原因吧。而我记忆中,总会浮现出20多年前的棣花:简朴的平凹故居,残败的二郎庙,那片永远纯净的水域……
陈宏哲,小语教师,业余作者。长期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对语文的人文性及读写有较多研究。从05年3月至今,共在国内近50家小学生报刊发表各类读写指导作品2800余篇,散文随笔上百篇,系国内小学生刊物当红写手。
在国内小学生刊物开设有专栏:《名师教写话》、《读课文学作文》、《跟陈老师学作文》、《课文搜美》、《课本剧》、《名师在线》、《名师讲作文》等,现为《课堂内外》、《快乐作文与阅读》等报刊的特约编辑,《语文报》、《作文指导报》等特约专栏作者。曾于2008年元月被“中华语文网”评为“小学名师”,并先后被《商洛日报》、《洛南电视台》等媒体报道。
主编微信:408440374(嘉年华)
关注原创公众号,请扫描下方的二维码:
关注方式
★长按二维码,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免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