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100问(71-80)

71、评价学生有哪些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又称准备性评价,是在教育活动开始之前或教育活动进行之中对学生的学习准备情况或特殊困难进行的评价,是对教学活动的准备。它主要对教育背景、存在问题及其原因作出诊断,以便“对症下药”,据此进行教育设计。诊断性评价的实施时间一般在课程、学期、学年开始或教学过程中需要的时候。它涉及的主要内容主要有: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学生前一阶段学习中知识储备的数量和质量;学生的性格特征、学习风格、能力倾向及对本学科的态度;学生对学校学习生活的态度、身体状况及家庭教育情况等。

诊断性评价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确定学生的学习准备情况,明确学生发展的起点水平,为教学活动提供设计依据。

二是识别学生的发展差异,适当安置学生。

三是诊断个别学生在发展上的特殊障碍,以作为采取补救措施的依据

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又称过程评价,是在教育过程中为调节和完善教学活动、引导教育过程正确而高效地前进而对学生学习结果和教师教育效果所采取的评价。与诊断性评价不同,形成性评价一般是在教育进行过程中开展,其主要作用有是:一是引导学习活动的方向。二是强化学生的学习。三是及时发现问题并提供矫正处方。形成性评价所借助的手段有平常作业、日常观察和形成性测验等。形面性评价是现代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之一,在我国中小学校的学生评价中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终结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又称结果评价,是在某一相对完整的教育阶段结束后对整个教育目标实现的程度作出的评价。它要以预先设定的教育目标为基准,考查学生发展达到目标的程度。终结性评价的次数比较少,一般是一个学期或一学年两三次,在学期或学年结束时进行。其作用有:一是考察学生群体或每个学生整体的发展水平,为各种选拔、评优提供参考依据。二是总体把握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和能力发展水平,为教师和学生确定后续教学起点提供依据。这一点在我国当前进行的终结性评价中普遍不被重视,其表现为考试结束,评分完毕,就意味着终结性评价结束,没有进行考试结果的分析,不重视把试卷发给学生进行讲评。

绝对评价、相对评价与个体内差异评价法

绝对评价

绝对评价是在总结分析相对评价的优劣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绝对评价是以教育目标为基准,对每个评价对象达成目标的程度作出的判断,也可称之为教育目标参考评价。绝对评价的最大特点是有一个共同的客观的标准可以参照,它不受学生所在群体的发展状况的影响。

相对评价

相对评价是在评价对象的群体中,为了对每个个体在群体中所处的相对位置作出区分而进行的评价,也可称之为教育常模参照评价。这种评价有两种作用:一是有利于在群体内作出横向比较。二是有利于学生在相互比较中判断自己的位置,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这种评价应注意两点:一是比较要坚持等质的原则。二是比较要力求实效,把评价的着眼点放在研究和改进教学上,不要把它放在惩治某些学生的手段。

个体内差异评价

个体内差异评价主根据尊重个性、发展个性的观点提出来的,客观它是以评价对象自身状况为基准,就自身的发展情况进行纵向或横向比较而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这种评价方法比较充分地照顾了学生的个别差异,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和压力,增强自信心,强化学习动力。

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

自我评价

是指被评价者自己参照评价指标体系对自己的活动状况或发展状况进行自我鉴定。自我评价实质上就是评价对象自我认识、自我分析、自我提高的过程。开展自我评价时,要特别注意对自我评价者的引导,并把自评和他评结合起来。

他人评价

他人评价是指由其它有关方面的人员对评价对象所实施的评价。在他人评价中,能否在评价主体之间建立和谐的关系,是决定他人评价成效的关键。

72、什么是学生成长记录袋?

学生成长记录袋是指用以显示有关学生学习成就或持续进步信息的一连串表现、作品、评价结果以及其它相关记录和资料的汇集。而学生成长记录袋则是指通过对成长记录袋的制作过程和最终结果的分析而进行的对学生发展状况的评价。

学生成长记录袋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记录袋中材料的收集和和选择是有目的的而不是随意的,是与一定的教学目标相适应的。它不只是简单汇集学生作品,而是有意义、有目的地收集学生迈向课程目标的与成长和发展相关的材料。

二是记录袋的基本成分是学生作品,但同时也包括对学生完成作品过程的描述或记录,还包括学生本人、教师、同伴和家长以作品的评价。

三是学生应是选定自己的成长记录袋内容的一个决策者甚至主要决策者。四是记录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要通过大量材料的收集和学生本人对材料的反省,客观而形象地反映出学生某方面的进步、成就及其问题,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自我评价、自我反省的能力。

73、学生成长记录袋的类型有哪些?

以不同的功能为标准,可以把学生成长记录袋分为:理想型、展示型、文件型、评价型和课堂型五种

类型 构成 目的

理想型

作品产生和入选说明,系列作品,以及代表学生分析和说明自己作品能力和反思。提高学习质量。通过一段时间的成长,帮助学习者成为自己学习历史的思索者和非正式的评价者。

展示型

主要是由学生选择出来的学生最好和最喜欢的作品集。自我反思与自我选择比标准化更重要。给由家长和其他人参加的展览会提供学生作品的范本。

文件型根据一些学生的反映以及教师的评价、考察、考查、轶事、成绩测验等得出的学生进步的系统性、待续性记录。以学生的作品、量化和质性评价和方式,提供一种系统的记录。

评价型主要由教师、管理者、学区所建立的学生作品集。评价的标准是预定的。向家长和管理者提供学生在作品方面所取得成绩的标准化报告。

课堂型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根据课程目标描述所有学生取得的成绩的总结;二是教师的详细说明和对每个学生的观察;三是教师的年度课程和教学计划及修订说明。在一定情境中与家长、管理者及他人交流教师对学生成绩的判断。

以入选材料性质的不同,可以把学生成长记录袋分为:最佳成果型、精选型和过程型三种

最佳成果型:是指通过收集学生在某一领域的最佳成果,来对学生在这一学科或这一领域的最佳成果,来对学生在这一学科或这一领域的达到的水平做出评定。这种记录袋材料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只要能反映出学生在这一学科或这一领域的最高水平即可。

精选型:与最佳成果型相比,要求了解最广泛的学生成果。它要求学生提交的不只是标志他们已经达到的最高水平的成果例证,还包括他们感到最困难的典型成果例证。这种记录袋可以深刻地反映学生成长的概要,高度揭示学生取得的一般成绩。收集这种记录袋材料的时间往往要持续一年以上。

过程型:其突出特点是致力于寻求发展性成果证据,而不是最终达到结果的证据。它要求学生一步一步地收集能够反映他们在一定领域中从起始阶段到完成阶段所取得的进步的成果证据。

混合性记录袋是最佳成果型、精选型和过程型的混合体。它既包括过程性作业,也包括结果性作业;既包括最佳成果,也包括虽然不是最佳但具有典型性的成果。它的目的实际上就是为学生作业提供一个有形的窗口,以便教师、学生、家长等可用它来评价学生的进步以及一学期的发展。大多数的记录袋都属于这种类型。

74、如何制订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方法?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成长记录袋的评价功能,使它真成为教师教育学生的有效手段和学生发展成长的有效工具,需要对学生成长记录袋进行认真设计。设计的基本步骤如下:

确定评价对象

即确定涉及的学科、年级、学生范围等。

明确评价目的

评价的目的不同,收集的材料就不同,学生成长记录袋有三种不同的目的:

展示

学生将其最好的或最喜欢的作品装入展示性成长记录袋,反映进步的作品不包括在内。

反映学生进步

这种评价是一个形成性评价的过程。装入记录袋的作品不一定是学生最好的。即确定涉及的学科、年级、学生范围等。有许多问题要认真考虑:成长记录袋评价是否适合所有的学科?是否学科中的所有的教学领域都适合用成长记录袋?评价的对象是不是要涉及各年级的学生?是不是班级中的所有学的作品。

评价工具

这种评价是一个终结性评价的过程,通常是作为学生升学、留级与否的参与,也可用于一定时期的总结报告。其内容通常是标准化的,是根据特定的评价任务而设计的。

确定要收集的材料的类型以及收集的时间和次数

确定收集材料的类型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与评价的目的联系起来考虑。二是要与评价的内容结合起来。三是既要面向全体,又要照顾个别。四是要考虑到底应该把谁的评价放进成长记录袋中。

制订调动和指导学生积极参与的有效办法

在实施成长记录袋的初期,教师首先要想办法巧妙地向学生介绍成长记录袋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生有了积极性之后,还要及时地对学生的参与进行指导。

确定给成长记录袋评分的办法

成长记录袋的评分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给成长记录袋中所收集的材料评分,即分项目评分;

二是对成长记录袋进行总体评分,即综合评分。

第一个方面的评分一般在收集材料时进行,第二个方面的评分是在记录袋中所需的材全部收集完以后进行的。

综合评分的设计要注意以下问题:一是评分项目的选定应与教学目标相结合;二是评分方式宜采用等级制,对每个等级都应制定详细的评分标准。三是评分者的选择,课堂教学评价用记录袋主要由教师来评分,如果是在学区或更大范围内的评价有记录袋,则由教师组成的工作小组或网络来评分。四是权重的确定,成长记录袋评分最好只作课程的一小部分,在学生总分中所占的比例不宜太大。

制订评价结果交流与分享的计划

这是发挥成长记录袋的发展性功能的关键环节。一般来说,评价结束时应把评价结果及时告知学生本人和家长。告知时,应将收集的所有材料和评分的等级同时告知,提醒家长和学生应以不同于对待分数通知单那样的方式来对待记录袋中所收集的材料和得到的等级。

75、进行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有何优缺点?

一是能够促进教学与评价的有机结合;

二是重视学生发展的全过程,能记录学生的成长历程,提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证据;

三是能够提供丰富多样的评价材料,尤其是学生参与表现性活动的信息;

四是能开放地、多层面地、全面地评价学生,反映学生的完整面貌;

五是能个性化地关注学生的成长,促进学生的差异发展;

六是能让学生体验成功,感受成长与进步,并从中受到激励;

七是能让学生参与评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自我反思、自我负责的能力和态度。

八是能增强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和理解,有助于改善师生关系;九是便于向家长展示孩子的努力和进步,有利于改善家校关系。

一是工作量太大,教师负担过重;

二是内容太多,标准化程度较低,不好整理和分析;

三是评价的效度难以保证,很难得到客观、真实;

四是如果各科都设学生成长记录袋,可能会导致学生的厌烦情绪。五是容易走形式,走过场。

76、在实施学生发展性评价时,怎样处理全面评价和差异评价的关系?

一是要坚持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评价,反对将评价内容进行主次分配的做法,尤其要摈弃以牺牲学生其它方面的健康发展为代价片面追求学业成绩的做法。

当前在中小学教育实践中,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教育教学围着考试转的现象,反映在学生评价的内容上,出现了将评价内容进行主次分配的做法,对考试涉及的知识技能等学业内容优先考虑,重点评价;考试不涉及的非学业评价内容则较少关注。二是要坚持差异评价,以适合儿童独特发展的评价方式来促进每个学生在全面发展基础上的个性发展。对学生个体来讲,全面发展并不是要求学生“全优”,方方面面都优秀,而是允许和鼓励学生在基本素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发展特长,发展个性。

77、今后考试改革的方向是什么?

遵循新课程评价改革的基本理念,考试改革的发展方向主要有:

突出考试的诊断性和发展性功能

这次考试改革的主要目标就是要改变只强调考试的选拔功能的状况,突出地考试的诊断、发展功能,使考试成为发现问题、改进教学,进而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手段。

考试的内容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体现新的人才观和教育观。

考试的内容应着力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一是强调考试问题的真实性、情境性,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是关注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

三是考试不仅要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结论,而且重视得出结论的过程,以考查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

改进考试的方式,倡导灵活多样、多次机会、双向选择的原则

考试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别差异

注重考试结果的运用,进行积极的评价反馈

新课程考试改革在考试结果处理方面,要求作到:对考试结具体的分析指导的运用;二是对于成绩的评定与处理,进一步推行等级制,并利用有针对性的评语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不断改进;三是考试结果的反馈要以激励为主,除告诉学生考试成绩外,还应给学生激励性的评语以赞赏的语言鼓励学生的成绩与进步,以关怀的态度指出学生的缺点与不足,坚决杜绝以任何借口公开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并按考试成绩排队这样一种严重损害学生心理发展的错误做法。四是采取多种形式将考试结果向家长反馈,通过沟通与交流,共同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改进学习。

改革毕业考试、升学考试和招生制度,将升学考试成绩和平时评价有机结合起来。

新课程考试改革要求将毕业考试和升学考试分开,前者重在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水平,属水平考试,应严格控制试题的难度,以国家规定的最低要求为基准;后者重在根据某种需要筛选人才,属于选拔性考试,可以根据需要的不同加大难度。

78、建构主义的基本主张及其对教育评价的启示是什么?

建构主义的基本主张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根据先前认知结构主动地有选择性地知觉外在信息,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

知识是个人经验的合理化,而不是说明世界的真理。因为个体先前的经验毕竟十分有限,在此基础上建构知识的意义,无法确定所建构出来的知识是否就是世界的最终写照。

知识的建构并不是任意的和随心所欲的。在建构知识的过程中,必须与他人磋商并达成一致,并不断地加以调整和修正,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当时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

学习者的建构是多元的。由于事物存在复杂多样性,学习情感存在一定的特殊性,以及个人的先前经验存在独立性,每一个学习者对事物意义的建构将不同。

建构主义理论给我们实施新课程教学提供有益的启示:课程实施决不是教师给学生灌输知识、技能,而是学生通过驱动自己学习的动力机制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这种建构是学生在自身的经验、信念和背景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与他人相互作用而实现的。教学过程不仅仅是师生互动,而且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边互动。教学的中心应该在于学生,而不在于教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是引导者、促进者和帮助者。教学过程应该关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进而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由此,我们认为,新课程评价应该把学生作为评价主体,在评价过程中,学生不是一系列评价的消极应付者,而应该是主动参与者。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引导学生成为自律学习者,使其在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的共同作用下前进。

79、后现代主义的基本思想及其对教育评价的启示是什么?

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想强调多元、崇尚差异、主张开放、重视平等、推崇创造、否定中心和等级、去掉本质与必然。后现代主义者否定绝对真理的合法化。后现代主义尊重个性,强调学生的个别差异,注意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发挥,鼓励教师和学生发展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破除教师在课堂上的权威地位,加强师生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后现代主义认为,五彩缤纷的现实世界应该容忍每一个学生的奇思妙想。在这个以创新为时代精神的社会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种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创新已经成为社会、个人发展的动力源。承认开放性,也就为人充分展示人的生命的本质提供了舞台。后现代主义以其兼容并包的宽容态度和尊重个体主动性的宽广胸怀给每一个人开发了生命空间。后现代主义注重过程,认为个体估活动过程中得以不断发展。

后现代主义为我们实施新课程评价提供新视野。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想对课程的看法是:课程是一种发展的过程,而不只是特定的知识体系载体,因而课程的内容不是固定不变的,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课程是师生共同参与探究知识的过程;课程发展的过程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课程目标不再是完全预定的、不可更改的,可以根据实际加以调整,课程的组织不再是囿于学科界限,而向跨学科、综合性发展,课程从累积知识走向发展和创造知识;承认和尊重价值观的多元性,不以权威的观念控制课程。

每一个学习者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教学不能用绝对统一的标准去度量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发展程度,要给学生的不同见解留有空间。这个世界本身就是多元的,我们要把学生看作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因此,评价不仅要注意结果,更应注重过程。评价不仅仅是对现时状况的价值判断,更应该是开展下一步学习活动的逻辑起点,其功能在于促进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推进学生学习。

80、什么是多元智能理论?

美国哈佛大学著名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教授提出:人类至少存在七种以上的智能: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空间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和自我认识智能。每一种智能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都发挥着重大的作用,而且具有同等重要性。作者还认为每一个人与生俱来都在某种程度上拥有这七种以上智力的潜能,环境和教育对于能否使这些智力潜能得到开发和培育有重要作用。

加德纳认为以上各种智力不是以整合的方式存在,而是相对独立的,各自有着不同的发展规律并使用不同的符号系统。各种相对独立的智力以不同的方式和程度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即便是同一种智力,其表现形式也不一样。

加德纳认为,因为每一个人的智力都有独特的表现形式,每一种智力都有多种表现形式,所以,我们很难找到一个适用于任何人的统一评价标准,来评价一个人的聪明和成功与否。教育和指导必须根据智能发展的轨迹来评价,以准确地了解学习者的智能状态为先决条件,评价在教育中扮演中心角色,只有适合学生的特定发展阶段,才能使学生获利。而过去在西方浒的智商测试和传统教育,只重视课堂学习,忽视社会实践。单纯依靠用纸笔的标准化考试来区分儿童智力的高低,考察学校教育效果,甚至预言他们的未来发展和贡献,是片面的。这样实际上是过分强调了语言智能和数学逻辑智能,否定了其它同样为社会所需要的智能,使学生身上的许多重要潜能得不到确认和开发,造成他们中相当数量的人虽然考试成绩很好,走上社会后却不能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教育弊端,是人才的极大浪费。

《多元智能》提出:评价多元智能的方法,必须符合三个标准:第一,必须是“智能展示”的评价方法,既直接观察到一种智能的潜力,而不必通过数学和逻辑的“反光镜”。如进行幼儿早期多元智能确认和培育的《多彩光谱》项目,说是通过有趣的、场景化鲜明的活动吸引儿童参加;通过儿童活动也即“智能展示”直接观察他们的智能状态,而不是通过语言和逻辑数学能力的间接表现来判断;有意识地模糊了课程和评价的界限,使评价更有效地融入日常教学之中;通过系列评价提出建议,测试学生擅长的领域。第二,必须具有发展的眼光,也即评价儿童在某一特定领域的知识,必须使用适合他或她在一定发展阶段的方法。如进行幼儿早期多元智能确认和培育的《多彩光谱》项目;小学阶段多元智能理论的《重点实验学校》项目;初中阶段的怎样在学校表现更出色的《学校实用智能》项目;高级中学的学科探索《艺术推进项目》等都是根据学生不同发展阶段提出的发展方案。第在,它必须和推荐相关联,即对一个具有特定智能测绘图的儿童,评价所得的分数和评语,必须和这名儿童推荐的活动相关联。如用情景化评价:标准化考试的替代方案。

多元智能所主张的教育评价应该是多渠道,采用多种形式、在多种不同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景下进行的。多元智能所欣赏的评价方法,将跨越物质条件的限制,最终找到解决问题和制造产品的能力。每一种智能的评价,都应该侧重这种智能所要解决的问题。也就是说,数学评价应该提供数学领域的问题。分数不代表一切,这种评价过程应该向家长、老师、甚至向学生自己提出建议,是学生智能状况的部分表现,根据提供的信息,儿童能够加强他们自己智能的弱项,结合自己智能的强项,以便将来满足职业和事业的需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