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邢台任泽区的“鸣冤碑”到内丘县的“仇恨石”
在邢台市任泽区有一通鸣冤碑,在邢台市内丘县有一通仇恨石,这两通碑刻不仅是对旧社会的控诉,也是反腐倡廉的好教材,都在警醒这个社会,一定要以人民为重。下面就来介绍一下详情。
任泽区齐村宋文成鸣冤碑
清朝末年,顺德府任县(今河北省邢台市任泽区)齐村一个老贫农宋文成,在1899年将他一生的悲惨遭遇,编成一篇家史,求人刻在石上,立在村头。这篇碑文真实地反映出当时旧中国劳动人民贫困辛酸的生活状况。
碑文曰:
宋文成,三月初二卯时生。天生命苦,独守孤单,兄弟皆无,手足未联。靠父亲,日月难度常在外;靠母亲,耳聋眼花看不成。母子二人受艰难,三天不烧锅,两天不做饭,要吃讨吃走他乡,忍饥耐饿二十年。与这家锄天地,与那家浇田园,母亲在家受艰难,前院要碗汤,后院要碗饭,苦受贫穷三十三,一双父母湮黄泉。东院无人理,西院无人管,那时节,难得我叩头礼拜将人求,求来乡里把事完,拉灵车,到坟前,圆坟合葬身才安。房又破,地又 ,收把庄稼自己背,用两筐土自己担。一个在家难度日,又做长工整七年。有了吃的无穿的,劳我姐姐做衣衫。结下婚,未得完,年六十,尚孤单。吃个米面也艰难,大磨推不动,小磨砸不烂。近门牲口不叫使,远门牲口无串换。壮志气,加强勉,不沾旁人半点闲。口内省,肚内俭,忍饥耐饿谁看见?逼得我省吃俭用积下钱。先与祖父立下碑,又与父母立坟前。无奈何,自盘算,一身困苦说一番,庄伙田地全丢下,谁继门头把丧完。不成文,不成篇,一生苦楚难说尽,因修碑文以鸣冤。
大清光绪二十五年宋文成自志。
这篇碑文现在中国历史博物馆近代史陈列室展出。
我国历史上,为帝王将相、豪门富户立功德碑、修墓志铭比比皆是,而劳动人民为自己树碑立传是十分罕见的。这块宋文成石碑内容质朴,文字浅显,形体不高,石刻书法也并非出自名流雅士,但它记载历史事实的可靠性和揭露社会生活的深刻性,则甚于皇帝御笔题书。
宋文成其人一生家贫如洗,终生孤单。为诉说一生艰苦,省吃俭用,积钱自立碑文,以示鸣冤。原物现存河北省博物馆。原地有一复制品
内丘县武家庄仇恨志石
无独有偶,在邢台的内丘县也有一通石刻称作仇恨志石,是对腐败官员的控诉和警告。
仇恨志石保存在内丘镇武家庄,石头长1米,宽0.3米。1931年制,该石头记载了武家庄村民和本乡乡长开展斗争的情况,保存完好,以下为武家庄仇恨志石全文:
从来办公事者应秉公无私之心,凡事开诚布公毫无苟且。睹胜勿图一己之私利,而遗害与大众。
乃本乡乡长武老勤,乡佐滑振玉历任数年,办事手续不清,近年屡出其差,捐款等事乃该乡长佐等,竟有不记账目,遗失收据等情。现已卸任,清单不开,其办事不清,漠视公事,盖可见矣!
今年十月间,该乡长、佐等重新算账,彼此均亏公款。武老勤承认已错,亏款情愿纳出;乃滑振玉坚持不认亏款,硬不交纳,却被卸任将满一载,而公乡之公债票及家具数件仍未交与新任,显系贪赖,诬赖本乡公民等。为免此是非,息旗争斗,计欲其断绝来往,不通交情。略叙事由镌于石上,以志不忘,云凡签名者庶其记之。
(七十九人名单略)
民国二十年十月立
简记:
初读鸣冤碑和仇恨志石感觉的是震惊,首先,这种控诉社会、控诉地方官员的碑刻怎么能够侥幸保留下来,要知道,这种事情别说是在清朝和民国,即便在当今社会也一定会被政府当局捣毁的,你乱说话都不行,更不用说来立碑刻说政府官员和社会的坏话了,或许唯一的可能是地方政府和官员不知道这回事吧。
其次,这两张碑刻充分表现了贫困低层老百姓的弱势群体状况。
鸣冤碑这个时刻我感受到了低层的悲哀和无助,这是对社会的控诉,如果一个人一辈子勤勤恳恳地干活、老老实实地做人,到最后依然清贫如洗、家也养不了、连媳妇都娶不上,这一定是社会出了问题,这一定不是一个公平的社会,不独清朝如斯,那个朝代或社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都是时代的悲哀,这肯定是个病态、畸形的社会。
仇恨志碑刻我感到了人民的骨气和无奈,拿现在的眼光来看,所记载的都是非常小的小事,对捐款不记账目、遗失收据,卸任时有几件家具没有交接给下任,这样的事情,在当今社会根本不算什么,别说几件旧家具没有交接给下任,就算交接了,有几个新官会使用旧官的家具,大部分都是买全套新的,像这种指名道姓的批判地方官的举动,居然没有被地方官将碑刻推到砸毁,我很震惊民国时期真的是这么清廉和民主的吗?
最后,这两通碑是非常好的反腐败的素材。
我们要建设法制健全的民主社会,建设公平合理的社会主义社会,就是要走群众路线,不光各级纪委监督,也要充分发挥老百姓对腐败官员的监督权利,毛主席说过老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只有充分发扬基层百姓的民主才可以有效的监督政府的失职行为,发扬百姓的民主,重要的就是让他们说话,你做得好不好,老百姓自有公道,你腐败了,老百姓可以控诉你,可以为你立个腐败碑,让你臭不可闻,这真是一件有创意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