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市无恐|造成语的反
文字游戏 切勿当真
若有雷同 纯属巧合
【有市无恐】纸本水墨 33×65|河夫作品(已在微店上架,阅读原文可进)
釋義
有市场有贸易,就不用恐慌,反之亦然。形容自由经济对社会的重要性。
出處
范蠡既雪会稽之耻,乃功成身退,乘扁舟浮于江湖,变名易姓,适齐为鸱夷子皮。又拟之陶,或曰:“陶今为宋所据,宋乃不宁之国,子曰'乱邦不入’,何弃越、齐之强而就宋之弱也。”范蠡曰:“陶居天下之中,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也,纵朝曹暮宋,有市无恐也。”(《异史记·货殖列传》)
閑篇
范蠡能助勾践灭吴,据司马迁说,是用了他老师计然的治国方略。
计然这个人有点神,跟差不多同时代的鬼谷子一样,正史极少见载,徒弟们却都名满天下,堪称神龙见尾不见首。综合目前能看到的史料,计然是晋国公子出身,为避乱逃亡到了宋国。他的学识,据说不亚于鬼谷子,特别在计算方面,打分打厘,精准无比,可算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经济学家。
计然还喜欢旅游,跟孔子一样到处自驾。不过孔子的目的是求职,计然主要是游山玩水。到了越国时,他带了一个研究生,就是范蠡。范蠡本来想劝计然出仕,为勾践效力,被计然拒了,计然说我看勾践这人“长颈鸟喙”,脖子长,又长着一个鸟嘴,可共患难,不可共安乐,算了吧。
不过计然对范蠡还是倾囊以授,最厉害的是,他独创一套政治经济学,把经商跟治国在理论上打通,教给范蠡“强越七策”,然后飘然而去。
计然七策,范蠡只用其五,就帮勾践灭了吴,一雪会稽之耻。功成之后,范蠡想起老师的忠告,决定引退。当然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他觉得老师那么厉害,他的计策既能治国,自然也能发家,我也该为自己考虑了。
离开越国之前,范蠡还把老师的忠告原汁原味转赠给好友文种:“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鸟尽弓藏兔死狗烹,早移早安。
文种不听,后来果然被勾践赐死。
为了有始有终,范蠡还给勾践写了一封辞职信,说我任务完成了,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勾践说你赶紧给我回来,政治方面可以协商,你敢走,看我不弄死你。范蠡说您是君王你咋说都行,反正我资产都转移了,爱干嘛干嘛,拜拜您哪。
于是改名换姓,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别想得美,正史没西施啥事。)
当然了,五湖四海之间飘泊,只是为了迷惑勾践,当时越国国内“不要让范蠡跑了”的呼声甚高,不用勾践下令,想追杀范蠡的爱越者肯定为数不少。
玩够了,范蠡又移民齐国,改名鸱chī夷子皮——这名字大致可以理解为“酒囊饭袋”,用来自勉,可见他有多低调。
没想到,定居齐国没多久,范蠡再一次准备转移资产了,这一次的目的地是陶邑。
陶邑,就在今天山东省荷泽市定陶区,原来是小诸侯国曹国的国都,也叫陶丘。就在越灭吴之前十几年,曹国被宋国给灭了,所以现在是宋国的地盘。
范蠡想离开齐国,有可能是他到齐国的时候,正好是“田氏代齐”的时间节点,齐国也正乱着,很难安安静静地做生意。但跟着他的人有不理解的,说:“陶今为宋所据,宋乃不宁之国,子曰'乱邦不入’,何弃越、齐之强而就宋之弱也。”
陶邑现在属于宋国,可宋国是有名的“不宁之国”,一直处在动荡之中,自身难保,您对局势一向看得很准,怎么抛弃了越、齐这样的强国,反而要移民弱国呢?
于是,范蠡就说出成语“有市无恐”来:“陶居天下之中,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也,纵朝曹暮宋,有市无恐也。”
陶邑位于天下的中心,也是各个诸侯国的交通枢纽,货运四通八达,是春秋时期唯一的大型货柜码头。范蠡认为,不管陶邑将来属于哪个国家,城头变幻大王旗,只要市场还在,自由贸易还在,就没什么可怕的。
说到这里还得再扯几句闲淡:当时的所谓“天下”,疆域其实很有限,东西南北,大概也就以今天的山东、四川、湖南、河北为界,出圈就不是“天下”了,所以,“天下”的地理中心,确实就在陶邑一带。巧的是,这几年宇宙中心之争,从五道口到铁岭,最近又转移到曹县,曹县在哪儿?山东荷泽啊,定陶的南边就是曹县啊,这足以证明,曹县自古以来就是天下的中心,当然也就是当之无愧的宇宙中心了。
不服来辩。
除了是天下中心之外,陶邑在地理上还有一个重要的便利之处:不久之前吴王夫差为北上争霸而开凿运河,又使得位于济水边上的陶邑水运交通更便利,从这里逆流而上,可将货物运抵秦、晋,顺流而下,又能到达齐国都城临淄,南方的吴越、楚国,也不在话下。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一个崭新的大航河时代,在陶邑的卖家眼里,全天下都是包邮区。
当然,一个地方能成为商业之都,也离不开政权的支持。陶邑,其实是在被宋国纳为神圣领土之后,商业才真正发达起来的。
因为宋国是商王室的后代。
知识点来了:生意人为什么叫“商人”,贸易活动为什么叫“经商”,就因为商这个民族是最早开始“物物交换”的,供交换用的货物,就被称为“商品”,交换活动,就被称为“商业”。当年商纣王被灭之后,周天子对商王室没有斩尽杀绝,而是把这一带封给了纣王的长兄微子启,让他续继殷商香火,所以,宋国发扬商人重贸易的优良传统,一直是春秋诸侯中商业活动最活跃的。
范蠡到了陶邑,再次证明了他的人生选择是正确的。他改名为朱公,“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就是说,他在陶邑定居、经商十九年,有三次赚到了千金之财,他一次次把钱财疏散给沾亲带故或无亲无故的穷人,热心公益,成为大善人。
“后年衰老而听子孙,子孙修业而息之,遂至巨万。故言富者皆称陶朱公”。年老识衰之后,范蠡退居二线,把商业集团交给子孙去打理,成了亿万富翁,所以,后世把富人都称为“陶朱公”。
对,“陶朱公”一词就是这么来的。但后人对范蠡的评价,最高的还不是这个,而是“商圣”,商人中的圣人,跟孔子、关羽并列,进入中国历史圣人榜Top.10。
当然了,范蠡在商业上的成功,也得亏他是在一个对的时间来到了一个对的地方。陶邑因为商业太发达,富甲天下,让各国诸侯垂涎三尺。在范蠡死后一百多年,齐悍然灭宋,陶邑又成了齐国自古以来的神圣领土。才两年,秦、赵、韩、魏、燕五国连横攻齐,陶邑又被秦国占领,成了秦相魏冉的封邑。再过三十年,魏国公子信陵君窃符救赵打败秦国后,魏国雄起,觊觎陶邑已久的魏安厘王出兵攻打陶邑,此时秦国喘息未定,鞭长莫及,陶邑又被魏国给神圣了一回。
不过,魏也没笑到最后,又过三十年,秦在灭韩、赵之后灭魏,陶邑最终还是被秦给神圣了。
不难看出,从夫差开凿运河、陶邑成为天下商业中心算起,一直到秦灭魏(前225),两百多年时间里,陶邑连“三十年不变”都做不到。范蠡在陶邑能有十九年的时间发展商业,可算万幸中之万幸。他坚信“有市无恐”,不能说错,但他再聪明也想不到,最后灭了六国,统一天下的,偏偏是最鄙视商人、最排斥市场的暴秦。
没辙,人家有虎狼之师,有恃无恐,全面碾压有市无恐。
历史,真的太虚无了,不批判怎么行。
造句
有市无恐,不造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