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臂痔痛
郄穴概述
温溜为手阳明大肠经郄穴,郄穴是经脉在四肢部经气深聚的部位,具有治疗本经循行部位及所属脏腑急性病症的作用。
郄穴,也称十六郄。郄穴,郄,有空隙之意,是各经之气深聚的部位。从郄穴的含义而论,是气血出入较深部位之意,在经脉循行路线,气血流注于肘、膝关节以下(足阳明经在膝以上),遇到迂曲部位时,气血汇聚、输注之状,如关注于孔隙之中,故称为“郄”,将此位臵的腧穴称为“郄穴”。
郄穴在四肢部十二正经、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每经一个郄穴,合称十六郄穴。各经的郄穴分别是:
手太阴肺经—孔最、手厥阴心包经—郄门、手少阴心经—阴郄、手阳明大肠经—温溜、手少阳三焦经—会宗、手太阳小肠经—养老、足太阴脾经—地机、足厥阴肝经—中都、足少阴肾经—水泉、足阳明胃经—梁丘、足少阳胆经—外丘、足太阳膀胱经—金门、阴维脉—筑宾、阳维脉—阳交、阴跷脉—交信、阳跷脉—跗阳。
温溜Wēnliú LI7
出处
《针灸甲乙经》:“温溜,—名逆注,一名蛇头,手阳明郄,在腕后少士五寸,大士六寸,刺入三分,灸三壮。”
别名
温溜穴的别名大致有三种:
“逆注”出自《针灸甲乙经》,《外台秘要》等书从之。
“蛇头”出自《针灸甲乙经》,《外台秘要》等书从之。《经穴纂要》:“此穴在握手时见有分肉,如蛇头之形,故又名为蛇头。”
“池头”出自《针灸聚英》,《类经图翼》等书从之。
位置:屈肘,温溜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腕横纹上5寸。
温溜穴位置图
归经:手阳明大肠经
功效:清邪热、理肠胃
局部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桡侧腕长伸肌腱→桡侧腕短伸肌
穴性及主治
温溜。温者,温利之气;溜,含停流之意。阳明经气至此而逆注,故名温溜,其别逆注之义,自在其中。又一说:温,和暖也;溜,流动也,本穴之气不驰不亢,由偏历安顺行来,具有和畅温通之意。观其所治病证为一切寒湿停滞之证,则知其有温热散通之力也,又治肠鸣、哕噫,则知其有决溜通畅之力也,故名温溜。
因手阳明大肠经之阳热经气在此聚集,故为手阳明大肠经之郄穴,其所具有散发大肠经气血热,向大肠经的天部提供气血。又如《针经节要》所言:“阳明常多血多气”,所以温溜穴不仅具有本经所主治肠鸣哕噫、头面肩痛疼痛等诸证外,擅治肠道血证,如结肠溃疡、痔疾便血等证。
手阳明大肠经
温溜穴的临床应用主要体现在治疗肠道病变的疾病,如结肠黑变、痔痛等。具体如下:
1 治疗结肠病变
刘氏等报道用拟补气运肠汤加减方(生黄芪 90g,白术 50g,厚朴 30g,枳实 50g,当归 30g,晚蚕砂 20g,炒皂角子 20g,桑椹 50g)配合用黄芪注射液和当归注射液混合液穴位注射温溜、足三里、腰眼穴治疗结肠黑变病,取得了满意疗效。结果:本组 50 例患者,痊愈 16 例,显效 20 例,好转 5 例,无效 9 例,总有效率为 82%。
2 治疗痔痛
丁氏报道根据其治痔经验,在痔痛剧烈时,取大肠经郄穴温溜合长强、百会、肾俞、大肠俞、气海、膀胱俞、三阴交等穴治疗内痔、脱肛,收到较满意的效果。
其他痛症
温溜穴之气不弛不亢,由偏历安顺行来,此穴具有温经发汗、疏风散寒之功,温而不热,通而不湍,主治头痛,面肿,咽喉疼痛,肠鸣,腹痛,肘臂酸痛
温溜穴针入皮肤,在头静脉的后方经皮下筋膜,穿前臂筋膜,进桡侧腕长伸肌腱,达桡侧腕短伸肌腱,直抵桡骨骨膜。以上二肌(腱)由桡神经深支支配。可以看出温溜穴位于桡侧腕长伸肌腱及桡侧腕短伸肌腱之间,可以看成为手阳明之筋“聚”之处。桡神经由第5~8对颈神经和第1对胸神经的前支进入后束发出而形成。这对温溜穴治疗颈项痛,肩痛,肩不举直接的证明。是通过外周的刺激,影响到中枢,这与手阳明经筋系统的走向极为相似。
1、颈椎病
邱少瑛用辨经取穴,温溜、会宗、养老配悬钟加常规取穴大椎、天柱、后溪、颈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能有效改善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庄子齐,陈戈等采用电针颈夹脊、会宗、养老、温溜穴配合TDP照射患侧颈肩部治疗气滞血瘀型神经根型颈椎病能较好的减轻患者疼痛,改善其生活质量。
2、肩周炎
栾继萍针刺郄穴治疗肩周炎,根据疼痛的部位,选出相应经脉的郄穴:
若肩前痛选手太阴肺经孔最穴;
若肩中痛选手阳明大肠经温溜穴;
若肩后侧痛选手太阳小肠经养老穴;
若肩关节周围疼痛,几个“郄穴”同时选用,针尖对准穴位向肩部斜刺1.2~1.5寸,要求针下得气向肩部放射时,嘱咐患者活动上肢、作上举、内旋、后伸动作;病情轻者,几分钟内疼痛自行缓解甚或不痛。病情重者,疼痛亦有缓解,再配合肩髑、巨骨、臂膈等局部常用穴,接通电源,留针20min,5天1疗程;对照组选肩部常用穴肩前、肩贞、肩謦、臂膈、曲池等,针刺得气后,接通电源,留针20min,每日1次,5次为1疗程。结果显示治疗组的疗效、疗程与对照组有其显著差异;针刺郄穴可缩短肩周炎治疗疗程,大幅提高治疗肩周炎的疗效。
3、头痛
吴思平,熊嘉轩用电针手足三阳经郄穴法治疗无先兆型管性头痛,取穴:双侧温溜、会宗、养老、梁丘、外丘、金门,治疗两月后总有效率为86.7。
其他研究:
马惠敏等研究大肠经上不同穴位在多种针灸刺激下的温度变化,实验分为针刺,电热针和激光照射和不针灸对照共4组。针刺方法:40×0.25ram毫针,刺人穴位后提插捻转行针后留针10。电热针方法:用DRZ一1型电热针治疗仪在频率2次/秒,电压6V状态下进行刺激穴位。强度以病人耐受为度,时间10min。激光穴位照射方法:利用激光针灸仪,距离穴位0.5cm照射,时间10min。以上3组,每隔5min记录1次,共记录7次至30min结束,比较刺激时、停止刺激后与前对照之间的温度变化。
结果显示,大肠经上四个穴位对3种不同刺激引起的温度变化中,曲池穴的温度升高最为明显。其中电热针组和激光组在刺激后温度升高最高,统计学意义显著。
从中医理论分析,曲池穴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合穴,是气血汇聚的部位,因此针灸该部位可以产生对全经的作用,并且该部位行气活血的作用应当较大。同时该穴位是本文实验使用的刺激点,其升温最高也说明针灸的部位(穴位)上对刺激的反应最强。
肘髎穴温度也有比较显著的升高,其中激光组温度升高达到1.1℃左右,电热针组达到0.5℃左右,也具有统计学意义。肘髎穴位于曲池穴的近心端,手阳明经的流注方向为向心性,因此其温升高较高可能与此相关。
手三里穴温度在3种刺激后的温度变化不明显,统计学处理没有显著性。
对于温溜穴的温度变化情况,只有激光组在刺激后温度有0.2℃左右的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他各组变化趋势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温溜穴是郄穴,常用于治疗急症实证,主要用于泻实,不用于温补。各种刺激后温度升高不显著,可能与其穴性有关。从针灸后的温度升高时间分析可以见到,所有各组升温最高的时间点是刺激后的10min时,说明针灸刺激的作用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达到最佳点。
按摩养生
经常手凉、手心冒冷汗的人可多揉此温溜穴,有一定驱寒作用。
同名不同穴
经外奇穴名·温溜
温溜为经外奇穴名。出《针灸真髓》,治下齿痛。
经外奇穴:温溜穴位于前臂伸侧桡侧线上,腕横纹上2寸。左右计2穴
附:阴经郄穴口决
多善于止血
手太阴肺经找孔最,足太阴脾经寻地机
手少阴心经点阴郄,足少阴肾经为水泉
手厥阴心包经是郄门,足厥阴肝经按中都
阴维之脉揉筑宾,阴跷之脉在交信
阳经郗穴口决
多善于止痛
手阳明大肠寻温溜,足阳明胃经是梁丘
手太阳小肠找养老,足太阳膀胱得金门
手少阳三焦点会宗,足少阳胆经按外丘
阳维之脉在阳交,阳跷之脉揉跗阳
医学科普,仅供参考!(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