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贾宝玉读庄子和续庄子,分别有何深意?

《红楼梦》第二十一回,宝玉和袭人赌气,“也不大出房,也不和姊妹、丫头等厮闹,自己闷闷的,只不过拿书解闷”。他随手翻开的书,是庄子的《外篇﹒胠箧》。

红楼无闲笔,《南华经》中那么多篇文字,作者唯独让宝玉读《外篇﹒胠箧》,必有深意。读懂其中的深意,再结合第二十二回的“听曲文宝玉悟禅机”,就能理解宝玉最后为什么会出家。

《外篇﹒胠箧》告诉宝玉也告诉我们:聚宝居奇,是纷乱的开始。

胠箧”的愿意是撬开箱子的意思,引申为盗贼。《外篇﹒胠箧》告诉了我们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盗贼是怎么来的。

我们先来看原文:

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擿玉毁珠,小盗不起;焚符破玺,而民朴鄙;掊斗折衡,而民不争;殚残天下之圣法,而民始可与论议。擢乱六律,铄绝竽瑟,塞瞽旷之耳,而天下始人含其聪矣;灭文章,散五采,胶离朱之目,而天下始人含其明矣;毁绝钩绳而弃规矩,攦工倕之指,而天下始人有其巧矣。

因为人们喜欢收藏奇珍异宝,并把它们藏在箱子里,这就给了盗贼指引:只要寻找包装严实的箱子,就能快速找到珍宝。如果大家都不重视珍宝,甚至“擿玉毁珠”,把珍宝毁坏,盗贼无珍宝可盗,自然就消失了。

珍宝,不但指物,也指人,就是被捧得很高的人,比如被贾母视为心肝宝贝的贾宝玉。

因为被贾母捧得很高,贾宝玉就成为了整个贾府的珍宝,这也成了贾宝玉的原罪。因为他是闪闪发光的珍宝,就引来了妒忌甚至伤害,暗处有多少双眼睛盯着他。比如赵姨娘贾环母子对他的毒害。

另外,因为贾宝玉被捧到高处,鸡犬升天,他身边的人也被捧到高处,于是怡红院成了众矢之敌,被婆子们眼红妒忌。

所以,聚宝居奇,是纷乱的开始。

这个道理,宝玉现在还不懂,但日后会懂。等他意识到多少人因为他而薄命,他就会领悟曾经所读的这篇《胠箧》的真正内涵。

宝玉续庄子,说明他已经意识到了繁华会迷人心性。

读完《胠箧》,宝玉“趣洋洋,趁着酒兴,不禁提笔”续了一段:

焚花散麝,而闺阁始人含其劝矣;戕宝钗之仙姿,灰黛玉之灵窍,丧减情意,而闺阁之美恶始相类矣。彼含其劝,则无参商之虞矣;戕其仙姿,无恋爱之心矣;灰其灵窍,无才思之情矣。彼钗、玉、花、麝者,皆张其罗而穴其隧,所以迷眩缠陷天下者也。

宝玉所续的这一段,像极了初学写文的人对佳作的模仿,将句式完整地复制过来,像写八股文一样,在固有格式里填新词进去。

不过,宝玉的模仿创作,还是可圈可点的。他不但模仿了形,还模仿了意,并且从身边的事物着手,让模仿也有了值得回味的内涵。

前面提到,宝玉读庄子,是因为和袭人赌气。读完庄子,他心中对袭人的怨气还没有消散。于是,他从袭人,想到了“公然又是一个袭人”的麝月,进而想到了宝钗和黛玉。

此时此刻,这四个人,几乎占据了他生活的全部。袭人的花香,麝月的麝香、宝钗的仙姿、黛玉的灵窍,让他的生活变得绚烂多姿,同时她们也用这些特点编织成了一张大网,让他意乱情迷,如坠迷穴之中。

除此之外,宝玉也意识到了,如果去掉她们各自让他意乱情迷的特点,她们就回归了女子的本性:无美丑之别,只有劝人之性。

从这段续语可看出,宝玉确实是悟性极高之人。他并非不知道厮混于内惟犹如玩物丧志,也懂得表象之下人的本质都是平淡无奇的。他更知道,沉迷于表象的繁华,就会迷失心性,如堕迷津。

领悟如此之深,却依然死性不改,说明宝玉确实是在逃避,不愿意面对现实,宁愿在迷津中越陷越深。

当然,此时越逃避,日后醒悟之时就会越悔恨。明知故犯之悔,更为深切。

先悟道,后悟禅,为以后宝玉出家做铺垫。

在接下来的第二十二回,因宝钗的一句提点,宝玉从曲文中悟到了禅机。这一个章回的情节,对于宝玉的人生转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充分说明,日后宝玉出家,不是临时起意,而是长期铺垫的结果。

两个章回,一悟道,一悟禅,而且前后连贯,是何用意?作者是在告诉我们:在他笔下,佛道是彼此依存互为辅助的,佛道在奥义上基本相通,宝玉悟道也就是悟禅。

《红楼梦》的故事,是由僧道二仙引出的,他们把虚幻与现实有机地串联起来,才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僧道二仙出场的机会不多,但他们的作用非常重要。在80回文本中,茫茫大士化身的癞头和尚分别到过甄家、林家和薛家,给了甄林二家忠告,给了薛家海上方和八个字;渺渺真人化身的跛足道人则度走了甄士隐和柳湘莲。二者还一起出现在贾府,把命悬一线的贾宝玉和王熙凤救了回来。

这二者,一个代表佛,一个代表道,看似是两个毫不相干的流派,但他们却以分工合作的方式,做着同一件事:“去下世度脱几个”,“三劫后,会齐了,同往太虚幻境销号”。

这就是作者曹雪芹先生设置佛道二仙的目的:在他笔下,佛道并没有明显的分界,他们都起着度脱的作用,帮助有缘人脱离俗世。

为了强化这个目的,作者还刻意设置了一个由道向佛的空空道人。空空道人本是修道之人,在看到刻在石头上的故事之后,“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空空道人遂易名为情僧”。

由道向佛,不是脱离道奔向佛,而是在悟道的基础上悟禅,贾宝玉的历程与之相似。所以,作者连续用两个章回来写宝玉悟道和悟禅。宝玉不但从读庄子到续庄子的过程中悟道,而且从“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中悟禅,最终佛道结合而“自色悟空”,彻悟了。

这就是作者写宝玉读庄子和续庄子的深意,一方面体现宝玉确实是悟性极高之人,并非冥顽不灵;另一方面则为他悟禅出家做铺垫,让出家的结局不突兀,这也是宝玉成长的必然历程。

(0)

相关推荐

  • 贾宝玉生日当晚,袭人将芳官扶到宝玉身边睡觉,有深意!

    <红楼梦>一书未完,贾宝玉和史湘云的人生终局是什么样呢? 第三十一回,回目叫"因麒麟伏白首双星".贾宝玉在清虚观打平安醮的时候,贾宝玉得到一个金麒麟,在贾母的提示下,薛 ...

  • 《红楼梦》中众丫鬟命名取氏的深意

    <红楼梦>中人物"命名取氏,各有深意",就连丫鬟也不例外,并且丫鬟们的姓名还和她所伺候的主人息息相关. 袭人:宝玉的丫鬟.攻人之不备为之袭.袭人,说白了就是偷袭别人的人 ...

  • 红楼梦:读懂太虚幻境的深意,也就读懂了红楼梦

    繁华如梦,梦破了,繁华落尽,一地鸡毛:心碎了,人生裸露出荒凉底色.虽然是天才,但曹雪芹一定也迷惘.彷徨,人生似乎已无路可走."各自须寻各自门",然而,在不属于自己的时代里,寻&qu ...

  • 《红楼梦》续书为何最后要写宝玉读书中举,这其实大有深意

    很多人认为<红楼梦>续作写宝玉最后选择读书中举,看成是后续作者的狗尾续貂,批驳不少.虽然续作后四十回写得差强人意,却也不乏精彩之处. 比如,续作里写黛玉最后是泪尽而亡,而不是"玉 ...

  • 贾元春省亲时点的四出戏,有什么深意?

    本文音频:贾元春省亲时点的四出戏,有什么深意? 贾元春是贾府的大小姐,后来被送入宫中做女史,深宫二十年如履薄冰的她,再回娘家时,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贵妃娘娘了. 贾元春省亲时,曾点了四出戏,在草蛇 ...

  • 《白门柳》与《红楼梦》读罢(外二则)

    <白门柳>与<红楼梦>读罢 作者:袁国辉 01 共三卷.近1300页的长篇历史小说<白门柳>,今天我终于读完了.这部描写南明悲歌的文学作品其实没有过多渲染南明朝廷丑 ...

  • 红楼梦里读不懂的海棠诗

    作为红楼梦的读者,其实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因为红楼梦真的可以称为百科全书,诗词曲赋,灯谜对联无一不备.在红楼梦中探春可以说是个非常高雅的人,由她提议开了一个诗社,因为咏的是海棠,探春认为真有其人其事, ...

  • 少年不懂红楼梦,读懂已是梦中人

    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经过历朝历代的沉淀,涌现出了无数的诗歌.散文大家,留下了不计其数的经典作品.上古的神话,先秦的诸子百家.屈原,两汉的司马相如.杨雄.班固,魏晋的建安七子,唐朝的李杜.白居易,宋朝的 ...

  • 红楼梦:贾宝玉心中的第一美女是不是林黛玉,爱情的本质是什么

    一部红楼梦,风靡几百年.读书的时候语文老师就告诉给我们,这部书的主线是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悲剧.在他们最终劳燕分飞的时候,读者会唏嘘感叹.看到续书中贾宝玉出家为僧,薛宝钗痛哭时,读者也会心伤. 如果贾 ...

  • 蒋勋:读红楼梦就是读我们自己的人生

    <蒋勋细说红楼梦>限时5折,详见文末 01 为什么要读红楼梦 我一直觉得<红楼梦>跟我有一个很奇特的知己关系,我不只是在读这本小说,也在读我自己.   我从十二三岁时开始读&l ...

  • 红楼梦怎么读,才有爽感?

    昨天 01 自从我写<红楼梦>文章以来,每次都有人问,为什么书上每个字都认识,连在一起就看不懂了?净是家长里短,好无聊啊. 今天借书中一个细节,再聊下这个问题. 故事发生在第三十六回. 这 ...

  • 《红楼梦》| 读《五美吟》,重新认识黛玉,这才是才女该有的样子

    直到她写出了<五美吟>. 初读红楼时,对黛玉写<五美吟>容易有误解,认为她是借古代女子写自己的命运,依然没能脱离自嗟自叹的小格局. 有这种误解,是因为对她的认识还停留在伤春悲秋 ...

  • 红楼梦贾宝玉之《芙蓉女儿诔》

    红楼梦贾宝玉之<芙蓉女儿诔>--硬笔行书黑白双色 原创抱庸詩書2020-11-08 15:23:23 红楼梦贾宝玉所作的此篇<芙蓉诔>,把<红楼梦>一书的文学性与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