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博观沈度文徵明祝允明董其昌朱耷书法——博物馆看书法(三)
沈度隶书四余箴页
沈度和弟弟沈粲,被誉为“云间二沈”,是明初洪武、永乐朝著名书法家,所谓“台阁体”的代表性人物。沈度流传较广的是其楷书《四箴铭》,隶书作品则较少见。但是,历史上,沈度的隶书也很有名,据说明成祖朱棣就十分喜欢其隶书,还称他为“我朝王羲之”。
北京有个大钟寺,大钟寺里有口大钟,大钟上面有二十多万字的经文,均为沈度所书。
此《四余箴》,沈度题写为“陆子方格言”,不知所据何来。四余的说法,本是南宋学者王伯大(幼学,号留耕道人)的留耕堂题壁之作,后流传极广。
文徵明自书诗
此作有仿本,不堪入目,上博此幅为文氏真迹。释文:扇开青雉两相宜,玉斧分行虎旅随。紫气氤氲浮象魏,彤光缥缈上罘罳。幸依日月瞻龙袞,偶际风云集凤池。零落江湖俦侣散,白头心事许谁知?
字是典型的文氏风格,诗也是:堆砌词藻,流于俗套。
祝允明临黄庭坚、蔡襄、苏轼、米芾
祝允明擅长写草书,在苏黄米蔡四家中,苏轼、米芾擅长行书,蔡襄擅长楷书,黄庭坚在草书上是开宗立派的人物。在祝允明所临的各家书体中,以临写黄庭坚水平最高,临写蔡襄,就十分勉强,可见其楷书功夫略有所欠。
所临的都是名帖,但临苏轼帖未完,不知本就是节临还是有所遗失。
在书法史上,祝允明学习黄庭坚,但最后走出了黄庭坚,有了自家面目。在黄庭坚众多的追随者中,保持山谷书法的也有很多人,写得好的,我觉得是范成大、文征明、朱耷、吴大澄等人。
董其昌行书寄陈继儒诗卷
陈继儒,号眉公,代表作是《小窗幽记》。在苏州的五人墓中,还保留有他撰写的一块碑:吴葛将军墓碑。
有人说《小窗幽记》不是陈继儒写的,因为此书通篇谈的是超凡脱俗、淡泊名利,而陈继儒偏偏就是一个游走于公卿之门的人。他和董其昌是好友,还结交万历年间的首辅王锡爵。有一次,王锡爵请客,陈继儒在座。客人问王锡爵,此是何人。王锡爵介绍说是一位山人。那客人说:既是山人,怎么不到山里去,在这里干什么?
当时,流传一首诗讽刺陈继儒:翩然一只云间鹤,飞来飞去宰相家。云间,华亭古称。陈继儒和董其昌都是华亭人。和陈继儒同时,还有一位赵宧光,隐居在苏州的白马涧、寒山岭,但平时结交的,也都是达官贵人。《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作者认为赵宧光、陈继儒这些人并非真正的隐士,而是以山水园林交接权贵名流,双方互利互得,各取所需——“借士大夫以为利,士大夫亦借以为名。”此评论一针见血、入木三分。
朱耷行书酒德颂
朱耷,朱元璋子宁王朱权的后人,生活于明清易代之际,是个感情细腻的画家、书法家。他最为著名的签名是“哭之笑之”,即八大山人;此外,还有以崇祯宾天之日三月十九日为组合字的签名。
朱耷的字,学黄庭坚,这篇酒德颂写得有些随意粗放,离山谷太远,可能是他也意识到了这点,到最后有意收敛了些,尤其是末尾的题款,就完全是地道的山谷家风了。
朱耷的行书,完全是兰亭一脉,有些字,初看很是凌乱,但十分耐看,有些字,简直是越看越好看。字里行间,正如他自己所说,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不管怎么夸张变形,山谷还是山谷,兰亭还是兰亭,这和当今毫无根基的丑怪书风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