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鸡为婚和拥有童婚旧俗的珞巴族

珞巴族主要分布在大部分居住在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以西的高山峡谷地带 。

珞巴族由父母决定儿女的终身大事 。

婚礼上,新娘、新郎一共要杀三次鸡。第一次,杀早已吊在新郎家木楼前新搭的木门悬梁上的两只鸡。杀完鸡,取出鸡肝,拿给珞巴巫师。巫师用舌头舔一下鸡肝看一眼,再舔一下鸡肝再看一眼,由此来断定新人今后的命运是好是坏,寿命是长是短。

第二次,杀挂在院子里八根竹竿搭成的竹架上的鸡,还是取出肝脏交给巫师。巫师由此断定新人今后生儿育女的先后和数量。

第三次,杀新郎家里的两只鸡。由珞巴族有儿有女的妇女把新人引进新郎家的木楼后开始杀鸡。这一次不同的是还要杀一口猪,先杀猪,后杀鸡。于是,整个婚礼沉浸在鸡飞猪吼之中,令不知情的人不知所措。这一切似乎还无以表达婚礼的热烈。这就是博嘎尔珞巴人婚礼的欢迎仪式。

在婚姻上,珞巴族人遵循古老的婚姻制度,即同一氏族内男女成员之间不能通婚,实行的氏族外婚制,如果谁违犯了这一规定,就将受到严厉的遗责和制裁。

解放前,婚姻在珞巴族社会也打着明显的等级印记,与印度的等级制度类似。盛行等级内婚。在珞巴语中,没有“娶妻”这一词汇,只有买老婆的说法。她们的社会地位低下,无权参与氏族重大问题的决定,在家庭内没有财产继承权,一切要听从丈夫的支配,丈夫如果不想要,可以随时遗弃妻子而不受舆论谴责。

婚礼“三道酒” 当婚期确定后,男家便酿酒做饼,杀猪宰牛,紧张地做婚礼的各种准备。

“三道酒”,是婚礼过程的第一关,能否顺利通过,经受住女家的刁难,直接关系到整个婚礼的成败。

第一道酒摆设在新娘家的村口,当迎亲队伍过来时,早已恭候在路旁的敬酒人赶忙迎上前去,笑容可掬地问候:“尊贵的客人,一路辛苦”!说着,便献上一碗甘甜的米酒。酒碗边抹有三块象征吉祥的酥油,酒壶上拴有洁白的哈达,可谓话语动听,美酒醇香,接待热情,是无可挑剔的。可是女方客人却置之不理,黑沉着脸,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不肯接酒。这时,有经验的敬酒人不慌不忙,脸上挂满笑容,夸赞新娘的美丽和客人的富足与美德,另一人则唱起了优美的萨玛酒歌,捧酒献给客人。盛情之下,女方客人无话可说,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高兴地喝了所敬的酒,这一道便顺利通过。

第二道酒是在半途摆设,由另一批专门选定的人恭迎敬献;

第三道酒在新郎家的村边敬。若“三道酒”都顺利通过,婚礼成功在望。

三道酒至此过关,接下来就是新娘换衣。

新娘一行人到达新郎家时,等候在门边的几位姑娘将新娘和客人迎进新屋,入座后,酒女们立刻献酒,边敬酒边唱悠扬的萨玛酒歌。待新娘喝完一碗洗尘酒后,“伴娘”便带新娘入室,帮助新娘把从娘家穿戴来的衣服首饰全部脱去,从内衣到首饰里里外外换上婆家的一套东西。换衣可谓是干净彻底,大有使新娘脱胎换骨,重新做人的意味。新娘换好衣服后重新入座,这时一直没露面的新郎才出场同新娘坐在一起,喝“东羌”(交杯酒)。媒人向一对新人敬酒祝福。还共同招待介绍人和所有客人。然后双方客人以及来贺喜的亲戚朋友一起不断地饮酒、唱歌和跳舞,直至通宵达旦。

童年已订婚男女婚姻多由父母包办,订婚一般是在孩子七八岁时就进行。一般是男方向女方求婚,可以由男方的父母直接去,也可以委托介绍人去求婚。双方谈妥后即可订婚,订婚时男方要给女方送去猪、米、酥油、酒等礼物。订婚后,男方开始向女方陆续送去婚价,大概到十五六岁时交足婚价就可以迎娶。不过,现在的珞巴族很多年轻人也是自由恋爱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