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边漫话之炉城图说-镜头中的康定(九)

在法国人达盖尔1838年发明摄影术之后的66年,正是一个汉名叫方苏雅的法国人,在1904年走进打箭炉,用镜头写真古城,为我们留下了至今所发现的炉城最早的一批老照片。(驻藏大臣有泰在光绪二十九年十月初七的“日记”中曾记:“午后赴各处辞行,有毕姓者名映涛,号莲舟,雅州人,在此(做)洋庄生意,请在此略停,於轿内照像,备炉城留此大官威仪,可示万民,其实为扩充其生意。”可惜至今找不到1903年雅安人毕映涛拍摄的炉城照片。)继后,百多年来,无数摄影人将镜头对准康定,定格不同时期的炉城。其中有法国诗人谢阁兰,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记者约瑟夫.洛克,著名摄影家庄学本、孙明经等。正是他们的这老照片,引领我们穿越时空隧道,跨进炉城那些早已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老城门。当然,他们所拍摄的城门,当是打箭炉同知刘廷怒在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主持修缮过的。

东门是进炉入口,赴川出口。史书上说“东门大卡系进省通衢”。今天我们见到的东门城楼最早的照片是法国诗人谢阁兰在1914年7月拍摄的。

老人们记得,东门城楼上书有“紫气东来”四个大字,相传为民国早期的川边镇守使殷承�所书。从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记者约瑟夫.洛克1929年拍摄的一幅炉城城东照片上大约可见东门城楼和城墙的模样:东门城墙起于跑马山下左侧的观音阁,一直拉到紧靠郭达山下的炉水边,城楼高耸在城墙正中。

下面是在《茶马古道图说》书中见到一幅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康定门”(应是东门),书中没有注明拍摄者。

我们再瞧北门。看来摄影家们对古城的北门,情有独钟,也许它更能表现古边城的几分苍凉,故都将镜头对准它。

南门称“永安门”,史书上说“南门公出卡系赴藏大道”。古人多从此门出关,故有“西出炉关天尽头”的诗句。显然,古人西去出“炉关”,主要就是指南门这道关口。

自清雍正年间在打箭炉砌起城垣,修起城门,官府就十分重视其把守。当然主要不是为御敌,而是守好这个茶马古道路上的最大的茶市,管好来这里进行边茶贸易的人们。这在《清实录》中说得很清楚:乾隆十年五月(1745年6月),川陕总督公庆复等为此特地联合向朝廷上了一道奏摺。奏称:“查打箭炉原设三

门,东门大卡系进省通衢,南门公出卡系赴藏大道,北门雅纳沟系通各处苗蛮小

路。因炉城设有茶市,苗蛮汇集贸易,汉民遂亦繁多,向无稽查之例。先经打箭

炉监督伊尔哈布奏,炉城三门锁钥应交地方掌管,拨兵守口,盘查一应内陆出口之人,俱令在地方官处起票,守口人查验放行。”最后朝廷依其所请,“将炉城三门锁钥令阜和营都司掌管。南、北二门应各派兵八名稽查。汉民出口者,令其呈请各该地方官印票;自炉置货出口者,令其呈请炉同知印票查验放行;其寻常汉民赴乡买卖及苗蛮来炉买茶者,应免请票,以省繁累。”直至民国时期,炉城的关卡依旧对茶叶贸易管得很严,在北门城门外今菜园对门硝水包包处就设有“挡茶所”,在东门设有“茶关”。

(0)

相关推荐

  • 【开封研究】东京汴梁旧事 (四)

    城墙,作为古代重要的军事防御设施,是古城的标志和象征.因而自古以来,就有"有城必有墙"之说. 古老的开封城墙,像一座奔腾起伏的巨龙,蜿蜒盘亘在中原大地上.这座规模巨大的古代城垣建筑 ...

  • 桂平:桂平清代古城之八——城门楼

    桂平,古称浔州,州府中心城,自宋代起,才开始在现在城区位置上建城,有了古代城市的模样,一圈城墙,最初只有四个城门,从宋到清,城池建设历十次改扩建后,才有了清代所示的地图样式,不过古人作的地图非常不规范 ...

  • 老照片中看盛京城墙的变化

    作为一个沈阳历史的爱好者和宣传沈阳历史的文保志愿者,出于对沈阳城历史的喜欢和热爱,为了便于研究和发现沈阳的历史遗迹我会经常在网上收集一些从清朝末年到民国年间的沈阳老照片或者是明信片,闲暇无事的时候就看 ...

  • 惠来靖海所城

    靖海所城位于揭阳市惠来县靖海镇的惠来二中左前方,在惠来二中前,看到左前方一高处有树木的,那里就是靖海所城的西北城墙处.在明朝洪武年间,朝廷正式在这里设置了靖海守御所,靖海所隶属潮州卫管辖,担负起抗击海 ...

  • 老保定的城墙和城门(附录25图)​

    老保定的城墙和城门(附录25图) 360图书馆  河北乡土志 保定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建城历史已逾千年.今城究竟始于何时,有史可考的要追溯到清苑县的出现(历史上清苑县是保州.保定路.保定府治所) ...

  • 炉边漫话之炉城图说-镜头中的康定(一)

    前 言 2004年8月,应邀回到我的第二故乡康定,参加在康巴艺术节期间举行的康巴文化研讨会.其间有幸参观了庄学本.孙明经两位摄影大师的康巴摄影作品展,且与庄先生之子庄文骏和孙明经先生之媳.孙健三先生的 ...

  • 炉边漫话之炉城图说-镜头中的康定(五)

    史书上又是怎样说的呢? 打箭炉这个地名,最早出现在明代史书,先写作"打煎炉".在<明实录>中是这样"录"的:"洪武十五年七月乙卯(1382 ...

  • 炉边漫话之炉城图说-镜头中的康定(六)

    城 考 炉城在明代这里就是长河西土官驻牧的地方,史称"打煎炉".到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年),朝廷授予长河西鱼通宁远宣慰使之职,即后来世人所称的"明正土司". ...

  • 炉边漫话之炉城图说-镜头中的康定(七)

    上世纪五十年代,政府利用新榆林原明正土司家澡堂子地方优质的温泉水,建起了一座洗毛厂,对州里产的羊毛进行初洗加工,后来发展成一座颇具规模的国营毛纺织厂,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才破产. 1962年,笔者曾在新 ...

  • 炉边漫话之炉城图说-镜头中的康定(八)

    城 垣 历元.明.清三朝.又经民国直到今天,从"打煎炉""打箭炉"再到"康定",截今已有700余年历史的炉城,就在人们常说的"三山 ...

  • 炉边漫话之炉城图说-镜头中的康定(十)

    民与市 城以盛民也,市买卖之所也.这就是城市. 康巴西藏历史上能称得上"城市"的唯有炉城. 截今已有700余年历史的炉城,其位置就在人们常说的"三山二水"间.这 ...

  • 炉边漫话之炉城图说-镜头中的康定(十一)

    据杨仲华先生在<西康纪要>(上世纪三十年代商务印书馆发行)记载,对以康定为中心的"西康商务"有较详实的记述,当年的西炉市场的"商帮"可见一斑.他以当 ...

  • 炉边漫话之炉城图说-镜头中的康定(十七)

    各路神仙共处的地方 据人类学家和民族学家论断,西炉处在我国西部"藏彝民族走廊"的重要位置上.多种文化在这里交汇碰撞, 碰出无数闪亮的火花. 打箭炉(康定)就是木雅贡嘎"走 ...

  • 炉边漫话之赵尔丰经边诸事(二十九)

                          29 陶亮生,荥经人,古典文学家.诗词楹联家.教育界知名人士,民国28年(1939年)西康建省即为省府顾问,1947年起任西康省政府委员兼秘书长,直至1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