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发凉、怕冷,都是血虚寒凝、阳虚?那为...
下肢发凉、怕冷,都是血虚寒凝、阳虚?那为何当归四逆汤、附子理中丸,尽皆无效?
遇到了怕冷,多数人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自己阳虚,就去买一些附子理中丸来温阳。
当然了,也有一些人,他会想到另外一层,就是血虚寒凝,毕竟血虚,血不能滋养肢体筋脉,所以肢体疼痛,在血虚的基础上,寒邪侵入,所以就发凉,然后呢,就用当归四逆汤。
但是呢,也有相当一部分人,都是无效的,就比如我遇到的这个病人:
他说,“我是一个农民,双下肢发凉,好几年了,即便是夏天的时候,也得用热水袋捂着。我去药店,说让我吃点附子理中丸之类的,就可以了,但是用完了还是发凉怕冷,这是为啥?”
我说,“中医治病是需要求本的,就是从根挖掉的意思,是需要根据你的具体情况,找到核心的病机。”
他说,“怎么找?”
我说,“你把你所有的不舒服,都说一说。”
他说,“我除了双下肢发凉、怕冷之外,每天上午的时候,头面部烘热,脸色就像化了妆一样地红,头疼额痛,心烦不已,有的时候,感觉腹部有一股气往上窜,周身的肌肉颤动,手脚心也发热。”
我看他脉象,寸部浮细,关部和尺部都特别细弱,甚至难以应指。
说,“你这就是一个上热下寒,哪里是什么阳虚,你这情况,要做的是水中补火、引火归元。”
用:熟地,丹皮,茯苓,怀牛膝,白芍,肉桂,制附片,龙骨,牡蛎,杜仲,炙甘草。
结果,药用三剂以后,诸证都有明显改善。再用7剂,症状基本完全消失。
最后,再来说说,我为什么要说他是上热下寒?
他的脉象:寸部细浮,关部和尺部都不应指。寸部,主的是心肺。关部和尺部,主脾胃肝胆和肾。单从脉象来看,很明显,是上焦有热,而下焦虚弱。
而他这个虚弱,是肝肾的阴阳两虚。因为阴虚,阴不敛阳,所以虚阳浮越,所以才头面烘热、脸红、头痛、心烦、有气上逆、肌肉颤动、手足心热,同时,又因为阳虚,下肢发凉,虽到夏季,依然需要热水袋。
这个状态,是典型的上热下寒,上面的热,是虚热,下面的寒,是真寒。
所以,他得水中补火,引火归元,简单点说,是阴阳双补,既要补肾阴,还要补肾阳,在上,得降虚热。
所以:
第一,滋补肝肾之阴:熟地、白芍、肉桂、附片、牛膝、杜仲,但是为了防止滋补,生腻生火,又用丹皮、茯苓来泄浊。
第二:收敛浮越之阳,引血下行,下导阳热之气,把浮上去的虚阳“拽下来”:龙骨、牡蛎、牛膝、白芍。
所以,并不是病有多难,而是很多病人,不理解中医是如何治病的,只是盯着自己主诉,而不站在整体,把身体其它的不舒服,也结合起来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