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是有祖国的,用50年时间,杨振宁回应了邓稼先

这几天,社会各界隆重庆祝杨振宁先生的百岁生日。国家领导人派人去看望杨先生;央视这3天放三集纪录片《大先生杨振宁》;清华大学、中国物理学会和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举办杨振宁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各路大咖齐聚一堂。
杨振宁和李政道在1957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这是华人(其实当时杨振宁并没有加入美国国籍,是中国人)第一次获得诺贝尔奖。杨振宁最大的成就是杨-米尔斯理论,这是现代规范场论和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基础。大家可能不知道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在星光灿烂的物理学家里面,杨振宁能排到前十位,他是活着的最伟大的物理学家。
杨先生今年99岁,属于世纪老人。他一生经历了很多事和人,战乱,和平,中国和美国。不论是科学界,还是政治人物,他都认识了很多顶尖人物,像主席、爱因斯坦等等。杨先生可以说是一部活着的历史。
但是,在百岁生日的庆祝会上,杨先生只谈了一件事,说的是:50年前的一次见面和一封信。1971年,中美刚刚宣布建交,杨先生第一时间在报纸上看到新闻,以极快的速度回到中国。他是第一个回国的华人科学家。这期间,他见到了新中国的领导人和各地的见闻,有很多故事;在美国,他四处宣讲,里面也有很多故事。
这些,杨先生都没有提,而是提到了他跟小时候的玩伴,最好的朋友邓稼先见面的事情。杨先生曾经问过邓稼先,原子弹是谁的功劳,有没有外国专家的贡献在里面?邓稼先请示过后,给杨先生写信,说基本没有外国专家的贡献,都是中国人干的。据说,杨先生拿到这封信,马上跑到洗手间,激动不已,泪流满面。这件事大家都知道。
但不知道的是,邓稼先在信中写下了这么一句话: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
50年后,杨先生郑重地说:稼先,我懂你“共同途”的意思,我可以很自信地跟你说,我这以后五十年是符合你“共同途”的瞩望,我相信你也会满意的。
这封信被杨先生放入了《晨曦集》。《晨曦集》是杨振宁和翁帆共同编著的,2018年出版,那时杨先生还没有决定把这封信放进去。这次修订,大概杨先生觉得自己可以交出满意的答案了,于是就收录了。
杨先生对国家的贡献,很多文章都说过了,我稍微提几句。杨先生在国外宣扬新中国,保钓运动、资助中国学者去美国进修、访问,协助创办好几个研究中心。尤其是清华高等研究中心,杨先生把他美国的房子卖了,钱全部捐给了高研中心,并说服姚期智院士回国工作,后来,他和姚期智同时放弃美国国籍,加入中国籍。在2021年5月,杨先生再次把他的各种资料、图书、书信、雕塑和艺术品,大概有2000多件,全部捐给清华。
杨先生现在住在清华,但那个房子,杨先生没有产权,只有居住权,所以,可以这么说,杨先生把自己的东西几乎都捐了。
杨先生这么做,其实部分是为了邓稼先信中的这句话。
原来,杨先生心中对自己没有回国参加国家建设,其实是非常在意的,他一直耿耿于怀。
杨先生不回国,我是理解的。第一,他是理论物理学家,在美国有更好的研究环境;第二,他的特殊身份,他的岳父是杜聿明。
但杨先生并不认为这是理由,他用50年的时间来回答了邓稼先的瞩望。
邓稼先比杨振宁小2岁,俩人一直情同手足。邓稼先26岁获博士学位,导师很欣赏他,希望邓稼先跟着他接着做研究。杨振宁也曾经问过邓稼先准备做什么。邓稼先的回答是,在获得博士学位的第9天,就从洛杉矶坐威尔逊总统号回国了。
威尔逊总统号带回来了100多位中国留学生,钱学森也准备坐这艘船回中国,但上船的时候被美国阻拦。被软禁了5年之后,在1955年,钱学森才艰难地回到祖国。
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老一代科学家们集体的情操。
同样,杨先生也践行了这个情操。
最后,我们能幸福地生活在这个时代,很感谢老一代科学家们的付出,衷心地祝愿杨先生身体健康,福寿绵长。
请点击关注,了解更多高考、考研、就业信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