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锺书智慧“小干货”(五二)“爱情于男只生涯中一段插话”(一)

(感谢“大余朗诵者”温玉玺)

今天和明天,我们将推出一篇文章,标题叫《“爱情于男只生涯中一段插话”》。这是探讨《诗经·氓》的主题的一篇文章。与各种版本的分析相比,这里所引用的钱锺书观点、材料,从封建伦理的角度分析的同时,又联系到了男女个性差异和人性的层面,相对来说较为全面。这是我人生中发表的第一篇文章。发表时编辑把这吸引眼球的“爱情于男只生涯中一段插话”改为“关于‘士之耽兮,犹可说也’”。本文发表在《语文月刊》13年第07期。

“爱情于男只生涯中一段插话”(一)

(一)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课《诗经·氓》有这样一句话:“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课本对上半句的注解为:“男子沉溺在爱情里,还可以脱身。说,通‘脱’。”

钱钟书先生以为,这个“说”(脱)字,可作两种解释:一是辩解开脱,一是宽解摆脱。

(二)

辩解开脱(excuse),重点在“辩解”,即夫妻口角时互相争辩为自己开脱责任。

男子善于辩解,很会为自己的过失找借口(“男多借口”),女子则显得笨嘴笨舌,不善于掩饰自己的过失(“女难饰非”);

男女争吵时,女子总是喋喋不休,但说不到重点,男子不开口则已,一开口,拿出纲常伦理,要么让女子哑口无言,要么让女子更加抓狂,更加喋喋不休而又讲不到重点,因此,恶名就由女子来背负。

毕竟礼仪制度是男子制定的,难免为自己谋划,就像小仲马戏剧中说的男子依靠手中的权力,制定出两套伦理,一套为男子准备,一套为女子准备,允许男子放荡不羁却要求女子守贞处幽。

有了礼教制度的支持,有了理论的庇护,“辩解开脱”对男子来说是轻而易举的事,而对于女子则显然不容易。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指的就是这种情况。

(三)

在男尊女卑的社会,男子凭件着种种特权(“丈夫专口诛笔伐之权”),在制定各种典章制度的时候,常常借助手中的权力为自己谋私利,对女子严格要求(“苛责女”),对自己却宽容放纵(“恕论男”),对女子的种种要求约束,其实都是一面之词(“发言盈庭,著书满家,皆一面之词尔”),自己的错误归罪转嫁到女子身上,还不允许女子辩护。

古代有句笑话说:“使撰诗、制礼、定律者为周姥而非周公,当不如是!”正好是对“制礼者为男子,不免为己谋”的造反。

我国的文字,那些意含贬义的词,大都是“女”字旁,如 “奸”、“妒”、“妄”、“妖”之类,古人统计,共计一百六十八个字,原因不言而喻。

换一角度来说,我们可以说:“使仓颉造字,如周姥制礼,当不若是矣!”

(四)

宽解摆脱(extricate),重点在“宽解”,即把烦恼丢一边,不再去想,不再去问。

情感漩涡里的男女,面对缠绵之情、缠绕之爱,在必须暂时“弃之不顾”的时候(纽情缠爱,能自拯救),女子则显然不如男子那样能轻松、轻易的从网罗中挣脱出来。

在爱情网罗的纠缠中,男子活动的范围大大宽于女子,男子可以通过登山临水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加以排遣,可以在争名求利的社会角逐中暂时忘却恼人的思绪(登山临水,恣其汗漫,争利求名,得以排遣);

要做的事情多了,所想的事情多了,放下情爱的烦恼,这不是很艰难的事(乱思移爱,事尚匪艰)。

这也就是现代人说的,用工作来麻痹自己。

而古代的女子处深深闺房之中,不能像男子一样登山临水游目骋怀,每天面对柴米油盐,活动范围小,不足以让她们忘记眼前的扰人情思(闺房窈窕,不能游目骋怀,薪米丛脞,未足忘情摄志);

心里爱着,独自一人越想越深,想得多却难以释怀,失魂丧魄惶惶不可终日(心乎爱矣,独居深思,思蹇产而勿释,魂屏营若有亡),就像李宗盛歌词中说的一样:“只是女人容易一往情深/总是为情所困/终于越陷越深!”

如细丝般越理越纷乱,愁结不仅不能解开反而打上死结(理丝愈纷,解带反结)。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说的就是这种情形。

(五)

因而,明人院本《投梭记》中女子对男子说:“男子痴,一时迷;女子痴,没药医。”

古罗马有一首诗写一个女子对男子说:你我两人感情的热烈程度相同,但我身为女子,终究比不上你们男子,因为女子身心柔弱,远远比不上男子身心的强健有力。

“女子身心柔弱”而“男子身心强健有力”,指的也是男子的心思精力不全消耗在感情上,用情之外还有足够的精力去做其它的事;

所以又有人说,爱情对于男子只是生命中的一段插曲,而对于女子则是生命的全部。

李宗盛歌词还说:“可是女人/爱是她的灵魂/她可以奉献一生/为她所爱的人。”

(六)

上面对“说”(脱)字的解释,一方面从男女不平等的制度分析,另一方面从男女不同性情分析,比单纯的批判封建礼教要全面、要深刻得多,而如果我们再作细致探究,或许还能发现男女情变更深刻的根源。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

这里是“随钱锺书一道与古人对话”公众号。

我们每天推送一则数百字的钱锺书论学小知识、小干货,让你轻轻松松走进传统,走进国学,感受中华文化的美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