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明明有五十六个民族,为何统称为中华民族
近期由于疫情的原因,我们中国在“抗疫”的过程中,取得了不菲的成绩,得到了各国的认可。如果没有经过艰苦的革命,我们也不可能会有今天的成就。遥想当年伟大的革命领袖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新中国成立的时候,群情激昂,我们终于作为一个伟大的民族站起来了。
开国大典
很多人特别奇怪,我们中国明明有五十六个民族,为什么被称为中华民族呢?
“中华民族”一词的来历
其实在古代的时候,我们并没有“中华民族”的说法。“中华民族”这个叫法,是从梁启超先生提出之后,才开始使用的。
1901年,梁启超先生发表《中国史叙论》一文,首次提出了“中国民族”的概念。在“中国民族”的基础上,1902年梁启超先生正式提出了“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
他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一文中,先对“中华”一词的内涵做了说明。接着,梁启超先生在论述战国时期齐国的学术思想地位时,正式使用了“中华民族”一词。上古时代,我中华民族之有海权思想者,厥惟齐。故于其间产出两种观念焉,一曰国家观;二曰世界观。”
在这个著作中还写道:“立于五洲中之最大洲而为其洲中之最大国者,谁乎?我中华也;人口之居全地球三分之一者,谁乎?我中华也;四千余年之历史未尝一中断者,谁乎?我中华也。”
梁启超先生
1905年,梁启超写了《历史上中国民族之观察》一文,从历史演变的角度重点分析了中国民族的多元性和混合性,并断然下结论说中华民族并非一个民族,而是由多个民族组成的。
也就是在这时,“中华民族”也真正的具有了其真正的内涵,真正的包含了我们中国内的所有民族,汉满蒙回藏等所有民族为一家。
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和睦
虽然在现代,我们中国的民族政策是“民族平等、团结和繁荣”,并且推出了一些列对于少数民族有利的发展政策,保障了少数民族的利益,甚至还有优待。
笔者本身是一名回民,出生在回汉结合的家庭,我的父亲是汉族,母亲是回族,亲身感受到了我们伟大的党和政府的政策照顾,例如我们少数民族的考生,有十分的加分,过年的时候,还有牛羊肉的补贴,而且在放开二孩政策之前,两口子如果都是少数民族的情况下,是放开二胎的。
民族团结
很多人都觉得,我们的民族和睦和团结只是近期的事情,实乃自古至今都有很多民族和睦的朝代。
在春秋战国时,匈奴是北方的游牧民族,时常南下侵扰中原,掠夺粮草和人口,甚至是统一六国的秦朝,都没能解决这个问题,而是修长城以抵御匈奴南下,汉初高祖刘邦甚至被围困白登,不得已用和亲来解决,而三国之后逐渐统一,晋朝一统中原,用了各种政策,终于解决了这历史遗留问题,初步完成了多民族的格局。
五代十国的少数民族政权,你方唱罢我登场,不断出现了短命的朝代。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少数民族政权主动吸收汉文化,重用汉人,推广汉文化,也都出现了不少的明君。
民族融合
例如卑微的拓跋氏政权,不仅主动的学习汉文化,甚至积极推广,最后将姓氏都改为汉姓,而且效果非常的明显,国力强盛。但是并不代表民族矛盾就此消失,后续的政权为了缓和民族矛盾,促进民族融合,不断的调解。例如东魏统治者高欢曾对鲜卑人说:“汉人是汝奴,夫为汝耕,妇为汝织,输汝粟帛,令汝温饱,汝何为凌之?”
在此阶段的民族融合,为后来隋唐一统,奠定了基础,其中,隋文帝杨坚的皇后,独孤伽罗便是汉化的鲜卑人。而且后来的李唐王朝,据说也是有鲜卑的血统。
汉唐盛世
到了唐朝,大家都知道,我们中国历史上迎来了继汉朝以来又一个大发展的空前强盛时期,又一次成为世界的经济文化中心,文化交流、经济往来非常的频繁。而且民族政策温和,促进了各民族的发展。
例如周围的吐蕃、回鹘等,即使北方虎视眈眈的突厥也俯首称臣,唐太宗李世民被当时的各族首领称为“天可汗”。
天可汗李世民
后来的宋朝虽然军事上薄弱,一直处于防守,但是其文化输出从未间断,北方的辽、金也是不断的吸收其政治和文化,西夏和大理也从未落后。
后来元朝统一以后,空前的傲慢,虽然也有发展,但是其傲慢的民族政策,把国内分成四等,不平等的民族政策很快就被老百姓推翻,建立了明朝。
明太祖朱元璋的皇后,马氏便是回族。明朝整体还是很注重民族平等的,尤其是对待南方的少数民族,实行土司制度,改土归流,为整个国家的统一做出了巨大贡献。
虽然在历史上,也有不和谐的小插曲,但是民族融合的大势,是任何的力量所阻止不了的。我们不应该因为任何的因素,违背历史的规律,逆流而上终究是要被时代所抛弃的。
56个民族,56朵花
有些少数民族,因为一些特殊的原因,刻意的自我疏远,这并不是好事,这种狭隘的民族主义是终究害人害己,不仅对于国家的强大没有贡献,也会故步自封,被社会潮流所抛弃。
2020年,我们中华民族在天灾人祸之前,不断的接受考验,我们的未来是一片光明的。
我是一个传统文化的爱好者,希望传统文化能够更多地帮到所以的朋友,大家如果喜欢这篇文章的话,觉得我的文章能让人受益的话,就请点赞、收藏、转发,让更多的朋友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