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为何叫江,黄河为何叫河?原来江与河的差别这么大
在我国的辽阔大地上,奔腾着许多源远流长的大江大河,它们用甘甜的乳汁滋养了众多的人口,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历史。其实在我国,江和河是两个不太一样的概念:水量丰富、季节变化较小、流入外海的河流一般叫“江”,比如长江、珠江、黑龙江;反之,水量贫乏、季节变化大甚至冬春季节经常断流、流入内海或者湖泊的河流一般叫“河”,比如黄河、辽河、塔里木河。
01长江
在所有的江中,以长江最为著名。长江全长6387公里,它的长度在世界大河中仅次于非洲的尼罗河和南美洲的亚马孙河,居世界第三位。长江流经我国南方八个省、两个直辖市和一个自治区,全流域面积达180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五分之一。
长江最大的特点是水量巨大,多年平均径流量达9616亿立方米,约占全国河流径流总量的36%,为黄河的20倍。在世界仅次于赤道雨林地带的亚马孙河和刚果河,居第三位。
长江中上游河段,落差大,水能极其丰富;中下游地区由于地势平缓,水流平稳,江阔水深,终年可通航大型船舶,是著名的“黄金水道”。
2020年,长江航运量突破30亿吨,把世界其他河流远远地甩到身后。依托长江发达的水运条件和区位优势,长江流域经济非常发达,是我国未来实现民族振兴的超级引擎。
其实在我国古代,还没有长江这一概念,那时无论大小河流都统称为“水”。在先秦时期,长江叫做“江水”,黄河叫做“河水”,淮河叫做“淮水”,汉江叫做“汉水”,其他的如济水、渭水、湘水等不一而足,连我们村后面的那条小河沟还叫“滍水”呢。
那时候的“江水”是长江的专用名词,别的河流是不能用的。先秦时代,长江流域属于楚国的地盘,楚国的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中原文化有很大的不同。
后来随着大一统帝国的建立,中原文化也扩展到了南方,人们用“四渎”来称呼“江淮河济”这四条独流入海的河流。直到明清时期,黄河夺占济水的河道,济水消失,人们才把济水去掉,把汉水加上,又以“江淮河汉”著称。
汉朝以后,人们开始称呼长江为“大江”或“长江”。比如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宋代大文豪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就是描写长江的,说明在唐宋时期,长江的叫法已经比较普遍了。
以此类推,人们把看上去和长江类似的河流都统称为“江”。比如汉江、湘江、赣江、珠江等这些河流,一年之中水量都比较充盈,它们都具有“江”的特点。长江很多支流的水量都比黄河大。珠江的长度和流域面积都比黄河小,但水量是黄河的6倍。而且珠江富舟楫之利,2020年的水运量已将突破10亿吨,居世界第二位。
随着中原王朝疆域的扩大,东北地区也纳入了帝国的版图,人们发现东北地区有很多气势不凡的河流,它们居然也具有“江”的特征,于是连带它们也称之为“江”。
比如黑龙江,如果以克鲁伦河为源头,河长居然达到了5498公里,比黄河还要长一些;流域面积达185.5万平方公里,比长江还大一点点,稳居全球太平洋水系的第一把金交椅;多年平均径流量达到3465亿立方米,和珠江差不多,是黄河的六倍。在这些惊人数据的加持下,黑龙江就是一条名副其实的大江。
除了黑龙江,它众多的支流也有很多以“江”命名。全长2300多公里的松花江,年径流量达798亿立方米;全长909公里的乌苏里江,年径流量达631亿立方米;黑龙江左岸的结雅河,1858年前被我国称为精奇里江,全长1242公里,年径流量590亿立方米……
综上所述,不管是位于我国南方的江,还是我国东北的江,由于它们的水量都比较充沛,所以经济意义一般都比较大。
关于江与河的这些说法,一般只通用于我们中国,或者是一些泛中华文化圈的一些国家。比如缅甸有一条伊洛瓦底江,是缅甸的母亲河。还有一条萨尔温江,它的上游在中国境内,叫做怒江。朝鲜半岛也有一些著名河流也叫江,比如汉江、大同江等。
其它国家的河流不分大小都称为“河”。如果按照我们对江的定义,世界上最大的河流亚马孙河肯定符合“江”的定义,如果它是中国的河流的话,那么它的名字应该叫做“亚马孙江”了。
02黄河
说完了江,我们再来看一下“河”。黄河全长5464公里,流经我国北方9个省自治区,流域面积75.24万平方公里,年径流量574亿立方米。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黄河就像是一个严重的“偏科生”,长度在我国排第二,在全世界也能排列前七,但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水量太贫乏了。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黄河流经的地区,大部分都是半干旱半湿润地区,本来降水量就少,再加上蒸发量大、沿途灌溉等原因,水量自然也就不多。
别看黄河水量小,季节变化大,又不能通航,历史上又是有名的“害河”,但它的历史文化意义是中国任何一条河流不能相比的。它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泱泱中华5000年的文明,它促进了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和性格的养成,从某种程度上说,它是中国多元一体文化的根。
从远古时代开始,黄河流域还不像现在这样干燥寒冷,由于气候温暖湿润,这里到处是河流和湖泊,甚至还适合大象的生存。一直到商代,甲骨文中还描述了狩猎大象的场景。另外,河南省的简称豫,就像是一个人牵着一头大象。从河南还出土过众多夏商时期的大象化石,足可以证明河南地区曾经的气候特点。
夏、商、周三个朝代的统治中心都在黄河流域,那时候黄河的专用名词是“河水”。诗经曰:“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说明那时候的黄河河水清澈,水量充足,植被良好。
秦汉统一全国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快速增加,以及无限制地开垦放牧,黄河流域的绿色植被遭到严重破坏。比如秦汉两朝都定都长安,为了建设帝都,历代皇帝都大兴土木,杜牧的《阿房宫赋》就说;“蜀山兀,阿房出”。说明当时先砍伐关中地区的树木,等砍完了,再去砍伐远处的树木,连四川的森林都砍光了。
植被的破坏造成泥沙大量被冲进黄河,西汉以后,黄河越来越浑浊,到了唐朝,文献中已经正式称黄河了,昔日的“河水”也称为历史。“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远上白云间”等诗句就是佐证。
由于黄河流域气候和环境的改变,安史之乱后,中国的经济重心和人口重心慢慢向南方转移。唐朝以后,富庶的关中地区已经不适合建都,正式退出中国政治舞台的中心。
而黄河的命运就和“害河”沾上了边。黄河在2000年内共决口成灾1500多次,重要改道26次。1117年,也就是北宋末年,黄河决口淹死百余万人。公元1642年(明崇祯15年),黄河泛滥,开封城内37万人,被淹死34万人。
而到了1938年的抗战时期,蒋介石在花园口掘开黄河大堤,放水淹死了一批日本鬼子,但也淹死了更多的中国百姓,造成荒野千里的黄泛区。
上一世纪的七十年代开始,由于黄河上中游经济的发展,灌溉用水和城市用水增加很快,再加上流域内荒漠化的加剧,致使黄河来水量逐年减少,1972年至1996年,黄河断流达19次。其中最严重的1997年,从黄河入海口到河南的断流期长达226天,黄河面临成为永久季节河的危机。
从历史上看,曾经的“河水”应该是不缺水的,一年四季都流水潺潺。后来的黄河性情大变,在汛期十分狂暴,急流裹挟着泥沙顺流而下;而到了干旱的冬春季节,又干涸得像一条小河沟。
实际上,我国北方有很多河流都具有黄河的这些特征,所以人们把这样的河流统称为“河”。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海河、辽河和淮河以北的众多支流是不是都具有这些特征呢?
03结束语
进入21世纪后,我国加大了对黄河流域的生态修复工程,现在黄河的含沙量已经大幅下降,黄河已经多年没有断流,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黄河变清的梦想一定能成为现实。到那时,黄河和长江,作为我国独有的两条巨龙,和华夏大地上的其他的江河,必将见证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