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琢磨工艺中的“砣工”与“手工刻划”!
一、砣具下的阴线
台湾故宫汉代玉蝉
汉代砣制阴刻线工艺,当属汉八刀。汉八刀并非八刀制作,而是代表刚劲简练的技艺。汉代常见的八刀工艺,常出现于玉蝉、玉猪握、玉翁仲及分区玉璧中。
台湾故宫汉代玉蝉
台湾故宫汉代玉蝉
汉八刀工艺砣痕拼接痕迹不明显,且后期经过仔细打磨,阴刻线中常见平行浅细划痕,这是砣具带动潮湿解玉砂返复砣工痕迹。
砣具工艺
砣具是固定在砣架上,砣具下的工痕硬朗挺拔、犀利、流畅,没有杂乱无章的错位划痕。阴刻线常见中间深两头浅形状,下刀处比收刀处相对深一些。
砣具转弯刻痕
阴刻线转弯处砣工犀利、流畅,能看到解玉砂的划痕,呈现磨砂状。没有明显的底子凹凸不平,这与砣具的快速运动有关,属于半自动化,超越了纯手工刻划的效率。
二、手工刻划下的阴线
手工刻划痕迹
手抓握尖锐刻画工具,带动潮湿解玉砂,在玉器表面进行加工。典型特征是细若游丝、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在大的分区玉璧中,游丝毛雕体现地淋漓尽致。
冲出痕迹明显
手工刻划阴线的工艺是徒手发力与解玉砂共同作用,对玉器进行刮蹭摩擦。由于人手的发力不均,且难以固定,刻划工具容易在玉表打滑,因此常见阴刻线条冲出痕。
转弯处接刀痕
对于谷纹等需要转弯的制作,手工刻划是一刀一刀拼接,且一般不对拼接痕进行打磨,阴线沟底常见凹凸不平的磨砂状,这与砣具下的沟底呈现差别很大。沟边较为锐利,常见冲出划痕。
机器工仿拼接痕
仿品刻划痕,使用高速旋转的金刚砂,快速削磨,沟底干涩生硬,沟边易产生崩口,与真品的转弯处手工刻划痕迹完全不同。
砣工与刻划工并存
在汉代兽面纹或凤鸟纹分区玉璧中,常见砣痕与刻划痕并存的现象。一般用砣具深砣几道明显的纹饰骨架,然后用游丝毛雕工艺进行装饰。体现了汉代工匠们高超的工艺,粗细布局,极具章法。
汉代玉器
徒手抓握磨石等工具刮蹭产生的视觉效果,可以看到,线条周边毛糙,未经后期打磨修饰,沟底也表现出粗糙之感,这种常见于葬玉,一般来说器物不够精美.
此工艺为加工后期经过仔细打磨,将毛躁的冲出痕迹修磨掉,一般出现在比较精美的玉雕之上。很多朋友根据阴刻线是否有拼接刀痕来判断真伪,这是很容易打眼的。拼接痕迹并不是古人喜欢的,如果是精品,古人一般都会进行打磨,并不会刻意残留。而往往现在的仿品,才会刻意伪造断续的拼接痕迹。
汉代玉器
上图或许很多人会看成仿品,因为线条毛躁,未经修饰,不够流畅,沟边锐利,似乎还有崩口。这是一件汉代古玉真品的痕迹,因为是葬玉,急就而成,后期未经打磨修饰。一定要区别于现代仿品的拉锁状崩口,仿品是高速金刚砂制作,在接触玉器的时候,会发生刚性碰撞崩口。
仿品有拉锁状崩口及干涩的沟底
微痕在鉴别古玉过程中十分重要,但不能单纯靠痕迹鉴定。一定要结合料、工、形、纹、沁色、包浆六个方面,才能综合辨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