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神与阳神
阴神阳神的概念,大约是唐宋时期出现。在此之前,我个人是没有找到相关的记录,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
关于阴神,比较权威的说法,是钟离传道集中关于鬼仙的描述。
关于鬼仙的描述
钟曰:“鬼仙者,五仙之下一也。阴中超脱,神象不明,鬼关无姓,三山无名。虽不轮回,又难返蓬瀛。终无所归,止于投胎就舍而已。”
钟曰:“修持之人,始也不悟大道,而欲于速成。形如槁木,心若死灰,神识内守,一志不散。定中以出阴神,乃清灵之鬼,非纯阳之仙。以其一志阴灵不散,故曰鬼仙。虽曰仙,其实鬼也。古今崇释之徒,用功到此,乃曰得道,诚可笑也。”
——钟离传道集
后人对阴神的定义和钟吕二祖对鬼仙的定义相同,都是纯阴无阳。
关于修成阴神的方法,很多人就会奇怪了,世上流传的修行方法,都是要人打坐入定,为什么反而会修成阴神,与阳神背道而驰。
这里是道教和佛教关键差别处,佛教讲空,讲无,道教讲虚,讲灵,看似两者相同,其实差别很大。
不妨回想打坐的过程,刚开始打坐的时候,人的身体四肢还没有适应这种姿势,会有胀麻酸痛等情况,所以大家的意识基本上都放在了这些上面,等到时间稍久,习惯了之后,渐渐能入心境中,各种浮想杂念,接踵而至,于是就开始祛除杂念。
从一开始到这里佛教大多相同,但是从这里起,就开始因为各自教义的不同,产生了不同的变化。
空和无,需要把静中种种全部除掉,这是一种丢弃精气的行为。人静中的种种变化,都是精气运行所致,将这些全部泯灭,等于是将精气自绝于体外,虽然随着功夫的深入,杂念越来越少,但是元神中的阳气也随之越来越弱,境中少生意,少动静,阳气渐少而阴气渐盛,故而崇释者多化鬼仙,祖师所言不虚也。
道则不然,方其驯服意气,法周天法度,行易经八卦之理,虽阴阳动于内,亦可巧施匠手,服气安神,真阳日涨而杂念不起。
故黄庭经云:仙人道士非有神,积精累气以成真。诚然也!
”
至于明清时期开始流传的,“阴神能见人,阳神人能见”,估计是误传,自古伪书就不少。虽然阴神阳神具有不同的属性,但肯定都会有神的基本功能,即是神御气,能御气,就可以变化各种形色,就能为人所见。(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北派祖师为什么在世时间为什么不长这个问题,不好回答,不能回答,未知全貌,不予置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