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12所新大学,要火!
9月24日,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意见中明确:2024年起,高校高水平艺术团不再从高校招生环节选拔,由相关高校从在校生中遴选培养;逐步提高文化成绩要求,扭转部分高校艺术专业人才选拔“重专业轻文化”倾向;对社会需求不足、培养质量不高的艺术学科专业调减或停招等。可见,考生的文化素养在艺考中逐渐占据上风,艺术类专业将面向社会需求走高质量培养之路。
近年来,“艺考热”持续火爆。2002年艺考报名人数仅3.2万人,到2020年,全国艺考报名人数高达117万人。在近两年传出新建消息的行业特色型大学中,电影、艺术、音乐、传媒类高校至少有12所,结合近年来的“艺考热”,艺术类高校的纷纷涌现成为值得关注的焦点。
不难发现,这些新建艺术类高校都选择了文化特色较为显著的城市,并与当地经济发展、历史文化紧密交织,尤其较为成熟的艺术作品创作经验与浓厚的历史文化基因为新建学校提供坚实基础。
如西安电影学院依托西部电影集团建设,而西部电影集团前身西安电影制片厂堪称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华语电影巅峰,不仅孕育了《红高粱》、《老井》、《菊豆》等在国内外电影盛事中屡次斩获大奖的优秀作品,还有张艺谋、陈凯歌、巩俐等著名导演和演员曾在这里大放光芒。2020年10月,第七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启动仪式在西安举行,这片由陕北文化氤氲的艺术沃土,正亟待培育新晋人才,让电影艺术焕发生机。
由著名导演贾樟柯担任院长的山西电影学院依托源远流长的“汾河文化”建设,山西也正是贾樟柯的故乡,故乡的情感表达方式塑造了其初步的电影思维与视角。在学院的教学模式初步设想中,贾樟柯决定恢复胶片教学,在拥抱数字时代的同时也要求学生掌握传统胶片技术。
在甘肃敦煌,敦煌艺术大学为厚重的敦煌文化赓续辉煌;在江南水乡,江苏(或苏州)电影学院、江苏戏剧学院、江苏传媒学院的到来,为留白已久的江苏影视传媒领域高校奋笔挥毫泼洒笔墨。
此外,沿海文旅城市也成为新建艺术类高校的聚集地。如由北京电影学院现代创意媒体学院转设的青岛电影学院,为“电影之都”青岛打造电影梦工厂提供人才后备军;由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创建运营的深圳音乐学院,作为深圳市政府规划建设的“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之一备受瞩目;由泉州信息工程学院与乌克兰国立美术与建筑艺术大学合作共建项目福建乌克兰艺术大学,将成为全国首家美术方向的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为福建省文化艺术产业发展培养优秀的国际化人才。
图源:《中国专业艺术类高校的建设发展述论》
《中国专业艺术类高校的建设发展述论》一文总结了我国以实施艺术教育为主、独立设置的31所公办本科艺术类高校的区域分布,发现艺术类高校的建设与所在城市的发展规模、经济实力、文化水平关联紧密,尤其城市的文艺特色越显著,越有利于艺术类高校的发展。无论是西安、敦煌还是青岛,或是其他以文旅为特色的城市,历史与文化都无疑是其建设艺术类高校的宝贵财富。
不过,为什么艺术、传媒类高校这么火?我们真的需要这么多这类高校吗?
用艺术“讲故事”成为时代所需
“近年来,人们对文化生活和审美的要求越来越高,社会对艺术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中国美术学院招生办主任李都金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采访时曾表示,艺术类高校建设与市场需求密切相关。
一方面,我国文娱产业风口正盛。
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已不稀奇,“视频化”、“直播化”正依托信息技术的发展重塑人们的思维模式与生活状态,5G、人工智能、区块链、VR/AR等技术的应用正为文娱产业带来全方位的技术革新与崭新机遇。
根据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崔保国教授发布的《2020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传媒核心产业总值逐年递增,尤其短视频行业持续引领风口,平台竞争加剧。我国文娱产业正不断壮大,并逐渐成长为数字经济重要的支柱之一。
另一方面,近年来相关政策支持持续落地。
2016年12月,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将数字创意产业首次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2017年4月,文化部出台《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着力发展动漫、游戏、网络文化、数字文化装备、数字艺术展示等数字文化产业重点领域,并促进动漫与文学、游戏、影视、音乐等内容形式交叉融合,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延伸产业链和价值链。
同时,作为一个国家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夯实文化自信,让优秀的中国文化走出国门,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国产电影《战狼》、知名短视频博主李子柒……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更好了解中国,我国的文化艺术还可以走得更远。
我国文娱产业发展正奔腾向前,用艺术“讲故事”已经成为时代所需。显然,影视传媒艺术类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重任在肩。
艺术类高校建设不可盲目跟风
然而,与“过火”的高校人才培养相矛盾的,却是吸纳人才能力降至“冰点”的文娱圈。
虽然艺考热度不减,每年艺考季可谓“乱花渐欲迷人眼”,艺考现场尤其备受瞩目,但文娱产业却仍出现“人才荒”的现象:根据智联招聘《2019应届毕业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显示,虽然文娱产业受到学生追捧,但这个看似风光的行业实际吸纳人才能力较弱。
图源:智联招聘《2019应届毕业生就业力调研报告》
报告显示,2019年毕业生在期望就业方面,文化/传媒/娱乐/体育占比10.95%,位居第三,但实际就业方面,仅1.45%的学生能够进入行业,仅比政府/非盈利机构和农林牧渔业高出一点,位居倒数第三。
为什么“理想”与“现实”差距如此之大?
对于以受众精神世界为服务对象的文娱产业,随着文艺作品鱼贯而出、日渐芜杂,受众“胃口”变得挑剔,能够触及受众灵魂的作品越来越少,好的故事内核千金难求。
以聚光灯下的演艺产业为例:
2020年疫情所显露的“电影业寒冬”仅为中国演艺产业滑坡的“冰山一角”,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演艺产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自2018年开始,演艺产业投资事件就开始断崖式减少,投资规模也在2018年达到巅峰后大幅走低。不过,演出活动、内容制作领域开始成为主要投资领域,互联网演艺领域正在兴起。
图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2019年22起演艺产业投资事件中,演出活动领域共7起,占比31.8%,包括大型演出、喜剧脱口秀演出、话剧演出、模特演艺、京剧演出等内容,尤其新兴产业如喜剧脱口秀演出、传统产业如京剧演出从中国演艺产业中里脱颖而出,得到投资人的追捧。
显然,无论是语言新锐还是传统文化,用“好的内容”吸引受众才是文娱行业发展的风向标,而产业的需求最终会反馈到高校人才培养方面。
7月15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开展2021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工作的通知》,并强调“从严控制艺术类专业设置,高校申请增设艺术类专业,应符合办学定位,并已列入正式发布的学校事业发展规划。”正是对艺术类专业过热的一次紧急“熔断”。
文娱产业缺人,但更缺能表达好内容的人。所以,对于高校而言,弥补人才培养和教学实践方面的短板,势在必行。
一方面,人才培养不可忽视文化基础和综合素质。作品的深度取决于文化背景和创作者的思维,提升学生的历史和社会综合素养以及逻辑分析能力,加深创作者对故事题材的理解,才能够增加作品的深度,引起更多受众共鸣。如上世纪50年代,好莱坞电影摆脱明星效应,转而采用体验派拍摄方法,艺术价值得到明显提升,作品获得更高评价。
另一方面,深化产学研结合,注重学生实践与作品产出。通过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培训的设备、资金以及试训的机会和场地,弥补学生操作技能不足的短板,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多看多听、多观察多思考,让创作灵感在不断试错与反复验证的过程中获得更加广阔的视角。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触及灵魂,但好的文艺作品往往能够带给我们灵魂的共振。
我们呼吁更多的音乐人、戏剧人、电影人、美术人、传媒人,但我们更呼吁优秀的内容创作人,用具化的形式表达我们抽象的情感,用敏锐的视角捕捉我们忽视的角落。
高校作为专业人才成长路上的领路人,只有将开头带好、将基础筑牢、将思维拓宽,才能为我国艺术传承与创新带来质的飞跃,用有温度的方式向世界展示有温度的中国。
[1]许浩.好莱坞电影理论模式视角下广播电视艺术人才培养策略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1,{4}(04):240-242.
[2]陈思,顾丽梅.中国专业艺术类高校的建设发展述论[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8,34(05):54-59.
[3]艺考热度不减文娱产业却现“人才荒”
http://www.ce.cn/culture/gd/201805/10/t20180510_29085721.shtml
[4] 2021文化传媒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https://new.qq.com/omn/20210629/20210629A07VRT00.html
[5] 文娱产业渐成数字经济重要支柱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95597541177566861&wfr=spider&for=pc
为了不让您最关心的内容被湮没
防止我们一不小心失散
快把“软科”设置为星标吧★
只需三步↓↓